[請益] 如何進入禪定境界?

作者: nissan168 (pingGO)   2021-01-05 01:43:28
別的宗教稱為,坐忘、天人合一、密契經驗。
就是跟神、佛、天、道、梵,直接溝通。
就是一種不可思議境界。
請問要怎麼修煉?
感謝回信。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1-05 01:50:00
你對佛教禪定的理解是有問題的。
作者: godpam (波波)   2021-01-05 02:19:00
就像樓上的前輩說的,你對禪定的理解有問題,以前末學建議過你去看維摩詰經對宴坐的開示,還是再建議你去好好看看,所謂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修煉的方法正是內觀及放下,把煩惱放下自然就禪定了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1-05 02:30:00
理論上,佛教講的觀禪是無法入定的。初二、三、四禪相同禪支(禪定的現象)是「心一境性」。因此,修止禪能入定,而修觀禪是無法入定的。 止禪的原理就是「心一境性」,方法即目的,目的即方法。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所緣(標的),這就是最簡單的方法了。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21-01-05 03:18:00
請洽法鼓山各分院詢問初級禪訓班開課時間
作者: poohkoala ( \^0^/)   2021-01-05 03:31:00
你搞錯了~神通力是修禪定的[副產品],基本上沒多少人能開啟這項副產品的能力,頂多思慮變清晰,神清氣爽精神飽滿,身體舒服,少煩少惱,工作效率提升,至於溝通禪定天上的天界眾生都忙著自己過爽爽,沒空理會他人我們佛教禪修的人也都自己很忙,忙著處理自己過去所做過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1-05 03:36:00
只要你的第六意識可以脫離肉體感官的束縛 又可以細微到不受理性思維的限制時 就自然入定了
作者: poohkoala ( \^0^/)   2021-01-05 03:37:00
的錯事,整理消化自己的情緒,沒時間和誰誰誰溝通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1-05 03:37:00
這個「直接溝通」只是一種形容 讓大腦去理解這個狀態事實上在禪定中 沒有「你」與「道」或「神」的對立關係存在 這種對立關係本身就是意識俱生的無明產生的分別 就像烏雲遮住了太陽 所以產生了烏雲和太陽的分別在禪定中是沒有這種分別和對立的要怎麼修? 並不困難也沒有不可思議 只是要花時間去觀察你的意識和覺受如何受限於感官和外境的束縛一方面觀察到這個束縛 一方面以各種方法去除這些阻礙
作者: poohkoala ( \^0^/)   2021-01-05 03:43:00
法鼓山傳燈院負責禪修課程https://chan.ddm.org.tw/
作者: FHShih (hou)   2021-01-05 08:06:00
請找一位有傳承的師長學習禪修。否則必定會走偏。這個網站裡有修訂教授,可以了解https://www.huidengzhiguang.com/改錯字: 修禪定教授
作者: minpanda   2021-01-05 11:02:00
想要「有一個溝通的能力」的這個想法是很危險的,容易引來領偏路的眾生,走火入魔而不自知。六種神通是眾生本來本有的能力,但是為什麼感覺沒有呢?是因為無明障壁,就像一顆極其光明的寶珠,被層層厚土覆蓋著而無法顯露本有的光明。所以真正的做法是學習一層一層去除這些厚土(無明),讓本有的光明得以顯現。若心想要有什麼能力什麼境界,就會吸引一些不希望看到有人寶珠恢復光亮的眾生拿著其它的小燈給你照,讓人以為看到了光,卻不知道實際上是再加厚一層一層土,導致原本的光明更無法顯現了。南無觀世音菩薩無明的顯現就是六根:眼貪看,看了起意念;耳貪聽,聽了起意念;鼻貪聞,聞了起意念;舌貪味,嘗了起憶念;身貪觸,觸了起憶念;意貪想,想了起各種意念妄想。菩提的顯現也是在這六根,把這六根的問題解決了,菩提就得以顯現了。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1-05 12:29:00
古德常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也許好好的修學慈心善法,即是與上天神佛最直接的溝通。因為那是祂們共同的本懷。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gi (Yogi)   2021-01-05 13:25:00
佛教的禪修不會讓你與神、佛、天、道、梵溝通。但是你描述的比較像是止禪進入安止定、特別是二禪三禪禪那以上的境界。如果要學止禪也是很好的入門,但別忘記佛教的精髓在觀禪。以國內正統教學止禪入安止定禪那的道場來說,可以親近傳承自緬甸帕奧系統的道場,例如靜樂禪林。帕奧系統以入出息念作為止禪業處,對於修止禪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經驗與障礙有很多指導的方針,是可以親近的道場。記得不論修止或是修觀,都不是能夠自己看書操作的,而是如同健身一樣有循序漸進的操作以及各種要注意的細節,這些細節你只能依靠有經驗得禪師指導才不會走偏。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1-01-05 13:34:00
外息諸緣 內心無喘 心如牆壁 可以入道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1-05 19:11:00
其實通靈跟佛道禪定,有關係,也沒有關係。禪定功力很高的人,最終極有可能是會通靈的。但通靈未必一定要依賴禪定方式。但禪定是很多神通的基礎就是了。 你追求通靈,這是你的目的,日此你想要學習如何能夠進入禪定而達到通靈的目的。             因此 只是以佛教而言,斷絕煩惱才是主要目的。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1-01-06 11:58:00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