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同事

作者: anatta (南無觀世音菩薩)   2020-08-13 12:43:21
末學是女眾
之前工作中認識一名男眾年輕人坐末學隔座,對末學關心及付出且很禮貌
末學因為當時覺得他人高馬大,又對末學主動關心而有好感,人都是貪愛的習氣
不過因為末學持戒-盡形壽不淫慾,僅量都避開男眾
因為職務調動,末學要換位子但空位全都是有男眾在隔座
那時就想,選最邊邊的,即便隔壁有男眾也比較不受打擾
末學最近才從工作離開,因為很怕座位旁的男眾年輕人!因為末學不想表現的女態及溫文
如雅的說話擔心那名男眾年輕人,又同情末學生出感情,其實那時不計形像像男眾的狂大
笑,是因為末學真的想要他很討厭末學,然後離末學遠一點,末學很怕他一直侵略末學,
裝熟,末學承認自己當時也有淫念,所以自己知道這會造惡也很害怕,但非常失態也很懊
腦。
但已經犯了上述的戒律!
續云:「若輕言戲語,未語預笑,心志不寂,意行穢濁。惡口罵詈,輕言不節,不能靜處
。憍慢自大,不自檢束者,雖復出家,故是賤人,非出家弟子也。」上一段文中說,「戒
行清淨,名為出家道人」。反過來說,「若輕言戲語,未語預笑」,如果身為比丘尼,說
話的語氣輕浮,所說的內容都是戲論,還沒有開口說話就先笑,這表示她「心志不寂,意
行穢濁」,內心不寂靜,意念不清淨。「惡口罵詈」,「惡口」是用惡毒的話罵人。「罵
」是當著別人面前罵,「詈」是背後罵人,都是口業不清淨。「輕言不節,不能靜處」,
是說輕率發言而不知節制,心浮氣躁,不能靜靜的獨處。「憍慢自大,不自檢束者,雖復
出家,故是賤人,非出家弟子也」,這種憍慢自大,不能檢點自己的行為,不能約束自己
的人,名義上雖是出家人,事實上,無異於品格卑劣的下賤人,當然不配是佛門中的出家
弟子了。
現在一直很懊腦!!!阿彌陀佛
作者: gn00157431 (qq88qq)   2020-08-13 13:50:00
所以你出家了?
作者: minpanda   2020-08-13 20:09:00
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既然您發願為淨行優婆夷,到觀照到這種想法時就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也不用顧慮害怕,不用特地把自己扮成別的模樣,如果真的有人來追求,你就以本心和他說你願一生為淨行優婆夷,不做任何非梵行的行為,對方自然會理解的。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0-08-13 20:35:00
建議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包袱及壓力,看你的用詞都已經變得很不像正常人,講話好好講沒必要這樣,否則一直很認真的用意識、情感在學習,就怕越學離佛越遠。戒律其實還有分出家僧的戒律跟在家眾的菩薩戒,又不同國家、不同教派的戒律都不全然相同。對持戒一陣子的人而言,我認為都需了解自己持戒的目的是為了什麼。鳩羅摩什、阿底峽、帝諾巴……等諸位尊者都是有妻子有小孩的,學佛跟結不結婚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且佛法不壞世間法,做人子女的盡人倫延續香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是釋迦牟尼佛老人家,他也是有妻子跟兒子啊!就算是世尊的阿羅漢弟子們,也有去聽維羯摩居士講經說法,甚至還被教育了一頓很慚愧的回來找釋迦牟尼。你再看看中國歷史上,許多滅佛的紀錄,許多佛教的和尚都被迫入道或還俗,其中有不少也是皆由延續香火來把密法傳承下去。今天你不是出家眾,可以參考菩薩戒上,讓人不要邪淫。其實淫就是過度的意思。你不要亂搞男女關係,正常的符合人倫道德的並不算是邪淫。再者,以修煉的生命實相上而言,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精足了,自然就不會了想那些了。另外,五辛也建議不要吃,吃肉也盡量只吃三淨肉。五辛會讓人洩元精,動物信息則會讓人身上容易有動物性的慾望。這些東西自己已經隨著飲食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印證真是如此,並且之前也看過有些外國人也親自做實驗,性欲的確大幅下降不少,如果你有這些煩惱,可以考慮戒掉五辛,以及改吃三淨肉。精氣神的部分可以藉由止觀禪修,然後煉地藏王的火龍珠法,將體內下三道的眾生淨化乾淨,練習止漏的功夫,自然而然很多東西就會很實際的被轉化掉了。其實這也就是人性而已,會對異性追求是很正常的人性的展現,這些並不是邪惡的,到了欲界天也都還會有這些慾望是很正常的,更何況我們是人道?當然了,道不同不相為謀,適當的保持距離即可,如果對方也是個跟你一樣對於生命成長、解脫也很有興趣,不想追求財色名食睡的人,結為良伴也不是件壞事。每個人的因緣各有不同,僧人與居士各有不同的任務要做。透過所有助緣的幫助下,像是飲食、修心、修性、修命等過程,自然這些煩惱就會漸漸變少。釋迦牟尼與樂師的故事你可以查一下,主要就是說弦調的太鬆或是太緊,音都會跑掉,修行也是如此。另外,這些戒律主要是用來檢討自己,幫助自己用的,不是用來檢討別人用的啊。否則你用釋迦牟尼教的四依法中的“依義不依語”來檢視你這個戒律,你這戒律就有很大的問題了。別人有他自己的因果,有他的選擇。自度了才能度人啊。
作者: AaronEckhar (Aaron)   2020-08-14 13:16:00
大德,想成萬境之主,務須八風不動。觀境如雲,風不動虛空。多持楞嚴咒,能有幫助。祝道業增上。
作者: mikelin7747 (反求諸己)   2020-08-14 22:27:00
推g大的建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