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134(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20-03-22 19:18:13
一、智慧、德能,包括辯才,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
  第九,「法自在。菩薩得大辯才,於諸法中,廣演說無邊法門,無障無礙也」。十方
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之法,沒有不通達的,一切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來,見了性,沒有障礙。
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本具的,不能向外求。現在人都向外求,向外求就造業,用的
是善心,造善業;用的不善心,全是自私自利,就造惡業。外面這些資源好像有,其實是
假的,剎那生滅,了不可得。凡夫如果曉得事實真相,他就不會做錯事。
  菩薩得無量辯才,辯才也屬於德能,統統是自性裡頭具足的。性是一切法的本體,一
切法由自性生,所以見性之人對於一切法沒有不明瞭的道理,不需要學,自然開悟了,沒
有障礙。釋迦牟尼佛十九歲放棄王位繼承權,放棄宮廷榮華富貴的生活,他放下煩惱障。
他去參學十二年,不能解決問題,把它放下了。放下所知障,到畢缽羅樹下打坐入定,在
定中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開悟了。一生講經說法,沒人教他,說法自在。為什麼?智慧
、德能,包括辯才,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所以佛法的教學是啟發自性,把自性東西找出
來,用不完,自性外頭沒有。自性是什麼?清淨心、平等心。
二、他不東張西望,所以他心是定的
  佛陀教育目的就是開悟。「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在自見。心愈清淨見得愈透
徹,見得愈廣愈深。讀書是修什麼?修定。所以不能求解意思,一求解意思,定沒有了;
定生慧,胡思亂想生不了智慧。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入定;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一千遍不開悟,兩千遍,兩千遍不開悟,三千遍,定了就開悟了。小定小悟,大定大悟
,徹底開悟了,大徹大悟,全知道了,一切經全通了,一點障礙都沒有。統統從自性流出
來,妙極了。
  唐朝禪宗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跟他母親相依為命。砍柴賣掉後,拿到錢
買一點東西,趕緊回家陪母親,這是孝子,純孝。心地清淨沒有染污,沒有欲望,沒有貪
瞋痴慢疑,這就是煩惱障輕,一聽就明白。他在黃梅,老實、聽話、真幹。住了八個月,
不去東張西望,就在碓坊。神秀那個偈子他不曉得在哪裡,找人帶他去看。他不東張西望
,所以他心是定的,他每天的生活那就是修定,那就叫參禪。禪堂的人未必真參,他在碓
坊真參。
三、辯才無礙,想學未必你能學得到
  從今而後,學佛真正能夠成就,除信願持名這個法門之外,其他的都難,為什麼?要
斷煩惱,還要收斂習氣。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容易。
連聖雲法師遇到逆境都想自殺了,吃了一百顆安眠藥,沒有吐出來,還能活下來,奇蹟。
算命先生說妳想死,死不了。妳有護法神、佛菩薩保佑,妳還有任務,妳是佛門的人,要
弘法助生。講得跟她本願完全一樣。她不能念書,一上課頭就痛,下課就正常。以後曉得
,這是佛菩薩、護法神照顧她,不讓她染污,讓她保持清淨心。凡是不善的境界,她遇到
都會頭痛,遠離就沒事了。所以她沒有念過書,但是佛菩薩加持她,她能看得出業障病。
她看魔看得很清楚,那個魔是個女的,頭髮梳很高,穿白衣服。她勸她、說法,叫她接受
了,她就下來了,這個人病就好了。為我們作證,善惡報應是真的不是假的。
  辯才無礙,想學未必你能學得到。你要是真正發心,捨己為人,不怕辛苦、不怕艱難
,能夠忍辱、忍苦,佛菩薩會加持你。像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都是佛菩薩安排的。
四、一個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它就生智慧,生慈悲,生無量的善巧方便
  第十,「智自在。菩薩智慧具足,於一念中,能現如來之十力無畏,成等正覺,無障
無礙也」。智慧自在,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華嚴經》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
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眾生跟佛沒有兩樣。阿彌陀佛無量智慧、功德,極樂世界無
量相好,全是自性變現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外來的。於是我們得到總
結論,修佛是修什麼?修心。不是別的,就是一個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它就生智慧
,它就生慈悲,就生無量的善巧方便。海賢老和尚說,我們念佛、拜佛為的是什麼?要把
自性佛拜出來、念出來,這就對了。自性佛拜出來,就是明心見性,那就成佛了。我們能
不能做到?他為我們表演,能。
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也不能說。他聽話
,一生守住。老實、聽話、真幹,這是稟性,真誠、清淨、恭敬這是他的德行。我們估計
應該在四十歲,就大徹大悟了。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一天到晚法喜充滿,快樂無比,
生活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現前。我們為什麼過得這麼苦?我們放不下,放下就自在
。放下,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你怎麼會不快樂?天上人間、此界他方,沒有一樣不知
道。救眾生不用言說,完全叫你看,你看他。
五、一句阿彌陀佛戒定慧三學、十大願王統統在其中
  淨宗同學必須遵守五門,第一就是淨業三福,學佛最高指導原則。第一條,「孝養父
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人天福報。人天福報都沒有,你怎麼能成佛、能
往生?往生就是成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太上感
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沒有這三個根,怎麼修都不成功。這三個根紮
穩了,再提升,「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五戒、十善,加上《沙彌律
儀》,夠了。李老師教我們還有四重戒,《梵網經》「不作國賊,不謗國主」,《優婆塞
戒經》「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具足這個戒就行了。然後就一句佛號,一句佛號戒定慧
三學統統在其中,這是最高指導原則。
  第二是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家和萬事興。戒定慧三學,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三學都在其中。六波羅蜜,菩薩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境緣現前就幹。最後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修十大願王也是在一
句阿彌陀佛,妙極了。這個法門無比殊勝,統統在這一句佛號上。六度、十願遇到緣就要
做,沒有緣不要去找,隨緣不攀緣。禮敬要平等,不著相;有善惡,善心善行我們稱讚,
不善的禮敬而不讚歎。普賢菩薩教我們這招。
六、細心聽法
  「今云最勝自在,應如《法華經》,我為法王,於法自在」,這是究竟圓滿的自在。
「《華嚴》之十自在」,「故云最勝」,無比殊勝。後面「諦聽為說」:
  【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此下世尊許說,並敕令阿難諦聽」,就是細心聽法,「善自思維所聞義理」。末後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別序到這個地方圓滿了。
==
修佛是修什麼?修心。不是別的,就是一個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
它就生智慧,它就生慈悲,就生無量的善巧方便。
海賢老和尚說,我們念佛、拜佛為的是什麼?要把自性佛拜出來、念出來,這就對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3-22 21:44: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0-03-22 22:2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0-03-22 23:0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20-03-24 11:07: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