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102(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12-20 19:33:35
一、學佛從哪裡學起?從三皈,沒有三皈就沒有五戒、就沒有十善
學佛從哪裡學起?從三皈,沒有三皈就沒有五戒、就沒有十善,三皈是根本,時時刻
刻不能忘掉。章嘉大師比喻三皈依像乘車,票拿到手了,時時刻刻有人檢查,不能丟掉,
到終點站就是成佛,圓滿成佛。皈是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回到什麼地方?最重
要的是皈依自性三寶。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自性本來覺而不迷,我們現在迷而不覺。
惠能大師說的是皈依覺正淨,大家把佛像當作真佛,那是修恭敬心,可是你真把它當作佛
,錯了。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這就對了,要皈依自性三寶才管用,才能夠明心見性,
成佛作祖。看到經典,乃至所有書籍,都提醒我們要皈依正,正知正見,這是法,自性正
。看到出家人,不管是不是持戒,修行怎麼樣,不能問,那是他的事。見到出家人,提醒
我們皈依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我們才能成就。如果不要求
自己,要求別人,就全染污了。
  三皈依就在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經題上
有三學,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戒定慧三學。學佛時時刻刻記住,學佛終
極目標是什麼?是覺正淨;修行修什麼?修覺正淨。戒是修淨,定是修正知正見,覺是明
心見性、大徹大悟。所以覺是佛寶,正是法寶,淨是僧寶。那我們學戒有沒有得到清淨心
?學戒,清淨心不能現前,這個戒白學了。為什麼心不能清淨?著相了。小乘初果、大乘
初信位菩薩,八十八品見惑斷盡,戒律的作用在此,全靠放下。正式入門,小學一年級。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也提醒真正想往生、想成就的同學,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利四
大魔王,為什麼修行人多,成功人少?他不認識這是魔王,他受影響受干擾,不知不覺變
成魔子魔孫。我們學海賢老和尚,一生不造罪業,不敢輕慢別人。他的性格溫和、柔和,
不與人競爭。對任何人要尊重,為什麼?他本來是佛。成佛只有早晚不一樣,必定成佛。
有人這一生成佛,有人來生後世成佛,有人無量劫以後成佛,為什麼?他有佛性。所以對
一切人要尊重,決定不能輕慢。離開這個原則,你所修的就是迷邪染。
二、戒裡有定、有慧,那是真的戒,龍天善神、諸佛菩薩都讚歎
  「德用無方」。德用分兩科,「自利德」、「利他德」。有自利才能利他,沒有自利
要去利他,把別人帶壞,帶入邪道,偏離正法,要背因果責任,斷人法身慧命。古人不開
悟不能出來講經,不能寫作、註疏,為什麼?知見不正。方東美先生,一代大哲學家,著
作沒有一本出版。為什麼?怕有錯誤,誤了別人,對不起人;也怕自己沒有見到的地方,
後人笑話。過世之後,學生替他出版。李炳南老居士也是往生後學生出版的,蓮池大師著
作等身,往生之後學生出版。在世不求名聞利養,自己謙虛。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修德,
修德成就之後自利,自利之後才能夠利他。自利德,「定慧等持」。什麼叫功德?定慧是
功德。定慧從哪來的?從持戒來的。持戒有總、有別,別的是細末,就是一條一條,像三
皈依三條,五戒五條,《沙彌律儀》十條,這是別;總,總就是章嘉大師教的看破、放下
,這就是真正持戒。了解事實真相,心裡不能有這個東西,梵網菩薩心地戒品。佛法重實
質不重形式,真的要放下,放下見思煩惱得清淨心,放下妄想分別就證菩薩果位。清淨是
戒,平等是定,覺是慧。戒裡有定、有慧,那是真的戒,龍天善神、諸佛菩薩都讚歎。
  【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
  這是什麼德?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性德現前,八相成道圓滿現般涅槃之德。
「三摩地,梵語。舊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意思「翻為定」,三昧就是定。或者翻
為「正定」,揀別它不是邪定。「正受」,是正確的受用。或者翻為「調直定」,調是調
順,直是沒有彎曲,與自性相應。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是會調,六根定在六塵境界中,眼見
色,眼識在色相裡入定,這個叫調直定。定是什麼?沒有染污,沒有分別。見色清清楚楚
、明明瞭瞭那是慧,照見。凡夫一見就起念頭、起分別、起執著,那就是六道眾生的見。
小乘人的見沒有執著,大乘人的見沒有分別,法身菩薩的見沒有起心動念。戒定慧融在一
起,沒有分別,這叫「正心行處」,也翻作「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諸佛菩薩六
根在六塵境界上,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
三、「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孝養父母第一德,一切善法都從這裡生
  我們的大毛病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分別、執著,堅固的執著,錯了。為什麼放不
下?不了解事實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要是真
正明白、真正覺悟了,夢幻泡影怎麼執著?睡覺有夢,醒來痕跡都找不到,自然放下,若
無其事。這是佛法的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起心動念錯誤,無明煩惱,要放下;分
別,塵沙煩惱,要放下;執著,見思煩惱,更要放下。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造成的,十法
界是無明煩惱造成的。只要你放下無明,十法界沒有了;放下執著,六道沒有了。明白這
個大道理,這叫看破。看破之後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沒看破,你習氣很重,你不得受用
。看破之後一定放下,放下表示你真看破,看破放不下那是假的,沒有真正看破。
《大智度論》說,「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孝養父母第一德,一切善法都從
這裡生。把孝永遠保持,一生都不改變,那就叫三昧。什麼三昧?孝親三昧。根是孝,本
是敬。跟老師的時間愈長,慢慢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你學會了,你感染了。時間短了學
不到東西。古人最短五年,十年是正常,跟一個老師十年,親近他,不離開他。如何運用
戒定慧,把戒定慧落實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這就是真正的德行、學問、智慧。從哪
裡來的?從三昧來的。最怕心浮氣躁,心一浮躁,學東西再多也是浮躁的,也是表面,沒
有契入,沒有深度,學得再好,膚淺。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
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我們才能成就。如果不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就全染污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12-20 21:49: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12-20 22:1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2345678 (歐海)   2019-12-21 13:2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9-12-23 09:5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12-23 16:3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8-01-24 00:34: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