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義] 《宗義寶鬘略講》(29)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3-16 19:17:52
摘自:《宗義寶鬘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道諦不遍於識,許無漏五蘊都是道諦之故。】
這裡要分幾點解釋才能理解。如同森林著火,大火遍布整個森林,森林與火是不可分
的,與此相同,有部宗認為得戒時,會得到戒體(戒師授戒時,戒子透過身的跪拜、語的
發願誓受等作法羯摩,表現在外的行為例如有因為出離心強烈而痛哭流涕等,正式獲得戒
體的第一剎那為透過身語的有表色獲得的有作戒體,有作戒體之第二剎那以後,戒體還在
否?還在,但是有表色消失了,從有表色產生一種無表色,第二剎那以後的戒體是無表色
的無作戒體),戒體是與身體等同,無論身體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戒體也是一樣(
無表色的戒體週遍身體的大小,身體的高矮胖瘦多少範圍,戒體就與身體範圍等同。無表
色的戒體屬於無見無對的色法,肉眼看不見,有說天眼通可以看見無表色戒體的色法)。
也就是,有部宗認為戒體是色法,是無表色。但是經部宗等認為戒體是心法,如「不
殺戒」是守護不殺的心。為什麼有部宗認為戒體是色法?因為破戒是色法—殺、盜、婬、
妄這類都是色法,色法要用色法來檔,就如同水要用土來遮擋,用心法是不行的。因為殺
、盜、婬、妄等是色法(彼等是透過身語而行,身語是色法),所以阻擋它的也必須是色法。
見道行者的空正見是慧心所,陪伴它的有受、想、行、識(有慧心所就一定有心王,
心王是識蘊,識蘊心王有相應的遍行心所,遍行心所有受、想、思等,受心所、想心所分
別是受蘊與想蘊,受想之外的思等心所屬於行蘊),也就是四蘊都有了。前面說過,以有
部宗來說,行者具有的別解脫戒不是道(有部毗婆沙宗認為,只有了解四聖諦的無常等十
六行相的智慧是道)。那麼,見道行者有什麼是屬於色法?
有部宗不談菩薩戒、密續的戒,只談別解脫戒,另外會談禪定的戒。「比丘」字義上
有乞者之義,乞的是善法,所以是乞善法者。比丘中,有唯有其名的比丘,有發誓斷惡的
比丘,也有阿羅漢,所以乞善,代表的是斷惡這部份。
以出家人的情況來說,是透過受戒,發誓斷惡之後(透過四羯摩)得到比丘戒,阿羅漢
可能沒有跪著受戒,但是他修空性,斷除了一切煩惱,也就是,成就阿羅漢果是真正的比
丘。所以比丘得戒的情況是透過四羯摩,或證得阿羅漢果。這是得別解脫戒的情況。
得禪定戒的情況是:在近分禪時,一直斷煩惱,當行者斷完欲界煩惱,得正禪時,他
就會得到禪定的戒。
總之,要說的是,「比丘」字義上是乞士,但要從斷除方面去解釋。我們出家人是發
誓要斷惡,但是仍會違犯,阿羅漢是以智慧斷煩惱,所以不會再犯,雖然斷的層次不同,
但都是從斷煩惱方面去談。
另一者是從禪定方面去談,以九住心得定(透過九住心獲得近分禪,即初禪近分定)
,再用止觀雙運的禪定,自欲界煩惱開始斷,當斷了欲界煩惱,會得到禪定的戒(透過止
觀雙運的初禪近分定,斷欲界煩惱而獲得初禪的正行定。四禪八定是透過三界九地當中,
當斷下一地煩惱的同時,即獲得上一地的正行定,初禪以上的四禪八定有八個地方處所。
例如:斷欲界煩惱獲得初禪正行定,斷初禪煩惱獲得二禪正行定,斷二禪煩惱獲得三禪正
行定,斷三禪煩惱獲得四禪正行定,斷四禪煩惱獲得空無邊處的正行定,斷空無邊處的煩
惱獲得…)。雖然是禪定的戒(靜慮律儀),但是它仍然是色法。這點只有有部宗在說。
所以以深入禪定的空正見來說,當它得到正禪時,它(空正見)本身是慧心所,與之
伴隨的有受、想、行、識,除此之外,也會得到禪定的戒,所以五蘊都有了。因此以有部
宗的說法,道諦裡面就有色法,即某一個色法可以說是道諦。以其他的宗派來說,行者也
會得到禪定的戒,但那也是心法,所以道諦都是心法。
(三)果的建立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