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13(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1-09 23:59:45
  「今觀淨土,須求於心,心能具故,心能造故,心垢土垢,心淨土淨」,這個幾句話
非常重要。果然懂得這個方法、道理去修行,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不知道這道理、方法修
行,怎麼樣用功,功夫都不得力。這是真正把修行的綱領告訴我們了。十法界依正莊嚴都
是自心本具的,極樂世界是自心造的,娑婆世界也是自心造的,心造萬物。心不清淨,土
就是環境,環境就不清淨,心清淨環境就清淨。這是真的。佛在《楞嚴》上講了多少,講
得很透徹,「若能轉境,則同如來」。現在問題就是我們這個心是能轉環境,還是被環境
轉?說我們的心被環境轉,給諸位說這是假的,這是錯誤的,那是迷,決定不是覺。心轉
境這是真的,這一點都不假,為什麼?一切唯心造,「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就
是性體,一切萬法的本體是心造的、心變的、心現的。這兩句話,心具、心造,心垢、心
淨,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的原理,十法界依正莊嚴的實相、真相。
  我們今天講環境不好,怎樣轉環境?從心地上轉。現在世間人想盡方法美化環境,不
曉得從心地裡轉環境。外面環境裝飾得再美,心裡的憂愁、牽掛、煩惱更重,縱然有美好
的環境,不能欣賞。心地果然清淨了,外面環境不必刻意去美化它,那有天然之美。古人
詩句裡面說「綠滿窗前草不除」,你看多美。那是什麼?外面雜草亂生,不去整理它,不
管它,它有一種自然之美在裡面。我們今天刻意是人工的造作,不是自然之美,說老實話
,自然生態都被破壞了。這個幾句話教給我們修行重在修心,修心重在心地清淨,做到心
地清淨,必須要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不把這個東西放下,你的心怎麼會清淨
?所以我們的心,說老實話起心動念就是是非人我,不是為自己的自私自利,就是別人妨
礙我們。天天起這種念頭,這是修行重大的障礙。
  所以,這部經裡面教我們的方法,起心動念想佛、念佛。我們是凡夫,無量劫來業障
習氣很重,不能不想,他會想,這個想是止不住的,胡思亂想,這個病就很重。今天教給
我們把這些胡思亂想歸結成想一個,想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念頭一起不
想別的。如果想別的,馬上把那個亂想放下,我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
用這個方法恢復到心地清淨。否則的話,念這個佛號、念這個經有什麼意思?是用這種方
法恢復清淨心,把一切妄想伏住而已。
  「此猶通示,未是的論」,這個沒錯,這是講一個原理,所有一切大乘法統統是根據
這個原理。這部經可說精要之精要,這部經是「的在一心,頓修三觀」,這就講到淨土宗
。淨土宗修行方法,古人稱為大乘之大乘、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它確實把這個精要掌握
到,那就是「一心三觀」。三觀不是次第修,是頓修,一修一切修。「此觀觀於安養依正
」,安養就是極樂世界,依正,依報是環境,正報是人物,我們觀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
看看那邊的佛與諸菩薩,佛菩薩是正報。「畢竟清淨」,拿現在話來講,佛菩薩是人事環
境,樹木花草、宮殿園林這是居住的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清淨,物質環境清淨。這叫我們
觀他,看他的清淨,用這種方法把我們的清淨心引發出來。「名心觀淨,此觀能令四佛土
淨」,佛土有四種,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四土統統是淨土
。「如是方為此經宗致」,這才是本經修行的宗旨、修行的原理。
  我們這個世界,無論是人事、是物質環境都不清淨。不但不清淨,在我們這個時代可
以說染污嚴重到了極處。這對我們心理的影響非常之大,因為我們不是聖人,會被外面環
境影響的,這是凡夫,心被境轉,修行無論是哪種方法都非常困難,不容易成就。用淨土
這個方法,在一切方法裡面確實有它殊勝之處,但是要會用功,不會用功的還是不行。理
論、方法有不少人知道,知道應該要這樣作法,可是偏偏不肯這麼做,為什麼?放不下。
為什麼放不下?這個理論實在講沒有徹底明瞭,他有懷疑,想做不敢做,這就是障礙,佛
門叫業障。業障除不掉,想做而不敢做,恐懼,恐懼什麼?身命不保,怕明天會挨凍,怕
明天會挨餓。我一切都放下了,我明天生活怎麼辦?誰來照顧我?所以知道應該是這麼做
,結果都不敢做,還去搞六道輪迴,還做生死凡夫。
  有一絲毫放不下,心就不清淨。這也就是說知易行難,知道容易,做是太不容易了。
知易行難,我們聽聽也滿有道理,其實這個道理不是真理,真理是什麼?真理是把它翻過
來,「知難行易」,那是真理。你這個知易行難,是你知得不夠徹底,要是真正知道得徹
底,放下容易,成佛不難!你看看依照這個經的方法,《彌陀經》跟《無量壽經》講得更
清楚,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佛了,成佛有什麼難?不難!難在你不肯放下,難在知得不夠
徹底,又不老實。真老實的人,老實的人什麼都不知,但是老師教他怎麼做他就肯做,他
不懷疑,他就真肯幹,教他放下他就徹底放下,他能夠做到。他雖然是理論不懂,他肯做
,那叫老實,那是善根深厚。我們又比不上這些人,這個修行就真正是難了。
  下面就給我們講四種淨土,這是果報,只要你肯修因,必定能證殊勝的果報。「四種
淨土,謂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土也。」這是先把四土名字說
出來,然後說「淨穢之相」。「各有淨穢」,這四種淨土,實在講他講淨穢是比較說的,
在我們來看實在是清淨至極。「五濁輕重,同居淨穢」,這是講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
裡面必定是有五濁,《彌陀經》上都講得很清楚。五濁裡面,真正重要的是見濁、煩惱濁
,為什麼?這兩種是它的因,其他的三種都屬於果報。只要這兩種能夠斷除,其他的三種
都沒有了。見是什麼?見解,思想,思想、見解錯誤了就生煩惱。濁這個字用現代話來講
就是染污,我們的清淨心被種種思想染污,被種種見解染污,被貪瞋痴慢染污了,貪瞋痴
慢是煩惱。
  諸位同修要能聽懂我這個話的意思,你在學佛上就排除了很多障礙。我們被種種思想
染污、被種種見解染污,你要明白這個話,那最好一切書刊、報紙我都不看,為什麼?避
免染污。不但這些東西不能看,佛經也不能看,為什麼?會被佛法染污。所以佛說這些法
也害死人,這不是好事情!你看禪宗裡面,不要說是佛法染污,經典染污,連一句阿彌陀
佛都染污。他說念佛一聲還要漱口三天,怕被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染污。清淨心中一法不立
,哪有阿彌陀佛?本來無一物,有個阿彌陀佛就有一物。如何把思想、見解的染污把它清
除掉?禪宗用的方法很徹底,連根都把它清除掉。佛法尚且不能看,世間法更不必說,佛
法的染污是比較上輕一點,世法的染污就更重。
  所以講到心地清淨不受這一類的染污,住在沒有開化地區的那種人,對於世間種種一
切學說、思想他都不知道,日出而作,日沒而息。他沒受過這個染污,他的生活過得也很
自在,也很幸福,過著原始生活。他能不能成佛?不能成佛,為什麼原因?他還有一個大
障礙沒有法子突破,什麼?無明。我們這個染污叫邪見,佛法念多了也生邪知邪見,原因
在什麼地方?原因是你不懂佛法,你誤解了佛法。像我們這樣學佛法,三世諸佛看到都會
流眼淚,喊冤枉。為什麼?你把佛的意思全都錯解了。怎麼叫錯解?你認為佛法裡頭真的
有意思就錯解了,所有佛講的一切法統統沒有意思。所以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
有幾個人能解真實義?真實義是清淨心,真實義是完全沒有意思。
  所以佛、菩薩教給我們,教給你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那就對了,那就一
點都不錯。佛看到就生歡喜,你真正懂得如來的真實義,沒有解錯義,叫你一樣都不能執
著。佛說一切法是破我們執著的,結果我們不但執著沒有破,又把佛法拿來執著,這不是
糟糕嗎?所以諸位要知道,這個原理原則,心淨土淨,心垢土垢。如果我們染著了一大堆
的佛法,心也是不清淨,土當然就不淨了。所以這「五濁輕」就是同居淨土,「五濁重」
就是同居的穢土。我們今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你要
是真正明理,會念的,雖然念這句阿彌陀佛,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清淨心裡面,這個
阿彌陀佛一個字也沒有染著,那就是純淨土,那是純淨。
  執著真的有個阿彌陀佛,真有西方極樂世界,這樣能不能往生?能往生。你心地染著
的有阿彌陀佛,染著著有西方依正莊嚴,那就是凡聖同居土裡面的穢土。穢土也好,也是
無量壽,跟我們這個世界不一樣。所以淨很難,這個穢比起一切諸佛穢土,還算是淨土,
我們也應當要去,應當要修學的。那個極高的不能成就,這個一定要把它抓住,千萬不能
夠把這個搞錯了。執著這個好,擇善固執,這是至善,止於至善。我們就這個層次來講,
這是至善,最善不過了。我們執持名號,執著西方有淨土,決定要求往生,這是我們每個
人都能做得到的。境界往上提升,未必我們能做到,這是我們決定可以做到的。好,我們
休息幾分鐘。
 
==
這部經裡面教我們的方法,起心動念想佛、念佛。
我們是凡夫,無量劫來業障習氣很重,不能不想,他會想,這個想是止不住的,胡思亂想
,這個病就很重。今天教給我們把這些胡思亂想歸結成想一個,想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
世界依正莊嚴,念頭一起不想別的。
如果想別的,馬上把那個亂想放下,我想極樂世界、
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用這個方法恢復到心地清淨。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1-10 17:56: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1-10 11:51:00
心淨則佛土淨。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1-14 21:07: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