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7(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12-27 23:34:47
  請掀開經本三十九面,看第二行,「究竟即」:
  「究竟佛者,道窮妙覺,位極於茶,故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邊際智滿,種覺
頓圓,無上士者,名無所斷,無上士者,更無過者」,到這個地方是一段。下面是比喻,
「如十五日月,圓滿具足,眾星中王,最上最勝,威德特尊,是名究竟佛義」。究竟佛這
是圓教圓滿的果位,地位在等覺之上,就是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盡了,這個時候我們稱他
做妙覺。位極於茶這個「茶」是印度梵文,就像英文一樣,是字母拼音的,它總共有四十
二個字母,茶是最後一個字母。他是比菩薩前面四十一個果位,第四十二個這就究竟圓滿
成佛了,是這樣的一個比喻。這個字是梵文音譯過來的,就是四十二個字母到最後了,後
面再也沒有了,這是比喻他的果位到了極處。唯佛與佛,只有證到極果之人,他才能夠對
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圓滿的明瞭。等覺菩薩雖然明瞭,還不能夠說究竟明瞭。必須到如
來果位才真正完全明瞭,無明破盡了。
  所以說到修行,總是要特別注意到,修行的方法很多,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
門,這個法門我們用了,用了有沒有效果,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就好像我們生病吃藥,這
個藥吃了之後,對於病況有沒有好轉?這個我相信每個生病的人都知道的。假如這個藥吃
下去對病沒有好轉,一定就是要重新再去找,或者重新再去看大夫。如果這個藥吃得不對
症,吃了病不但沒有起色,吃了是愈來愈嚴重,那就更可怕了。佛法就好比藥一樣。大家
現在也不看醫生,也沒有醫學常識,在那裡亂吃,這個怎麼得了!修行沒有成就倒還罷了
,將來把法身慧命給斷掉了,那就問題嚴重,這是一定要注意的。
  我們的重病,實在講除了煩惱之外,再就是無明。什麼叫無明?邪知邪見,邪知邪見
就是無明。《楞嚴》上講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上再立知見,就是邪知邪見。
想法錯了,看法錯了,這是大病。治療的原則就是先教我們什麼都不要想,把想法、看法
統統把它終止住,讓心恢復到清淨,這就講的修定。無論哪一個法門,講到真正功夫都是
修定。首先修清淨心,心不清淨,就是念佛也沒有用處,也不能相應。等覺菩薩因為還有
一品無明沒斷,換句話說,要是跟佛兩個比,他的心不清淨。跟我們比,那他的心真是清
淨到極處,跟佛比就不行了。所以他還是帶業,他帶的最少,因為有這一點障礙,對於諸
法實相,他還是不能究竟徹底的明瞭。譬如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念佛往生這種殊
勝的功德,等覺菩薩就不能完全瞭解,這就是他有那麼一點障礙存在。所以,真正修行人
總要知道,我修的是什麼?就是把一切錯誤去掉,恢復到正知正見,這就對了。《法華經
》上說得好,「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的知見就是正知正見,這才能到究竟覺。
  「邊際智滿」,智慧圓滿,邊際就是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知
,這個智慧才算是圓滿。「種覺頓圓」,種是一切種智,這時候圓滿了,所以稱他做「無
上士」,沒有比他更上的。「名無所斷」,等覺菩薩還有得斷,還要斷一品生相無明。到
佛,佛沒有東西好斷了,該斷的全都斷盡,沒有得再斷的,無所斷。「無上士者,更無過
者」,沒有再超過他了,在十法界裡面他是至高無上。下面是個比喻,好像十五的月亮,
圓滿具足。十四的月亮雖然圓,還欠一點,通常經上把十四的月亮比做等覺菩薩,把十五
的月亮比做佛果。這是究竟覺。所以他是最上、最殊勝,「威德特尊」,這個叫究竟佛。
  我們看後面這段。「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號」,這是真的,佛的名號無量無邊,為
什麼?一個德號不能代表無量,顯示不出無量。不要說佛了,我們世間人有許多人很聰明
,有智慧,很能幹,多才多藝,你看名片一打開,十幾個頭銜。你要問他,一個不可以嗎
?一個不能代表他的身分地位。真如本性的德能說不盡,所以你看到佛經裡頭有《萬佛名
經》,那萬佛名號就是一個佛的名號,他有那麼多的名號,那還只略說而已!凡是佛的名
號都是講性德,真如本性本來具足的;菩薩名號叫修德,性德有多少,修德也是有那麼多
。佛法絕對不是一個多神教,絕對不是泛神教,《華嚴》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他是一個人是多才多藝,所以才有這麼多名號,顯示他的智慧德能無量無邊,是這個意
思。
  「舉一蔽諸」,名號多,才舉一個,其他的就顯不出來,這是為什麼要有這麼多名號
之由來。名號太多了也煩,也搞不清楚,所以把佛的無量名號歸納成十個,這就是一般經
上講佛的通稱有十號,我們常常見的。「華嚴有十萬號」,這裡本子上掉了一個字,諸位
把它加起來,有十萬號,《華嚴》有十萬號。「又經有萬號,三世諸佛,通有十號」,這
個十號就是無量無邊名號歸納,歸納成好像綱領一樣,有十號。「淨名三號,以劫壽說,
不能令盡,何況諸號耶。」淨名是《維摩經》,《維摩經》上講的三號,實在講就是十號
當中的三號。這一句在第四十面倒數第五行,你看當中。「淨名經云,正遍知,如來及佛
」這三個號,這是十號裡面的三個號。這三個號,「此三句義,大千眾生」,是講三千大
千世界的眾生,「皆如阿難多聞第一」,聰明智慧就像阿難尊者一樣多聞第一。「以劫之
壽」,壽命多長?壽命一個大劫,來解說這三個名號的意思都說不盡。三個名號都說不盡
,何況十個名號,何況無量名號,每個名號裡面含義都是廣大無邊,說之不盡。
  到這個地方才算把《佛說觀無量壽經》這個佛字介紹完了,講了一個字。下面講第二
個字「說」,佛說。
  「說者,悅所懷也」,這個解釋在一切經裡面我們都常見到。底下說,「即十二部經
」,這個十二部經就是整個的佛經,要用現代話來說,佛經總共有十二種不同的體裁,所
以講到這十二種體裁,就包括了整個的佛法。「八萬法藏」,這是講他修學的方法與門徑
。「六度四等」,六度是講菩薩修行綱領六波羅蜜,四是講四悉檀。「一切法門,又於一
法中,作四門分別,於一一門,巧作四悉檀利益,聞者歡喜,讚用,受行,施戒進念,而
得開發,貪恚愚痴,豁爾冰消,革凡成聖,入法流水,或二三一益,若都無益,則示默然
。」這段解釋「說」,不僅是解說能說,後面這一大段,就是「十二部」以下我們念的這
一大段,是佛所說。所說裡面給我們講了一個原則,佛對眾生說法決定是有利益的,利益
多少、淺深不一樣。如果沒有利益,佛就不說了,這裡說「若都無益,則示默然」,佛就
不說。
  「若一機扣聖,於一門施四益者」,一門是一種法門,四益就是四悉檀,「餘三門亦
如是,為一緣說一法既爾,諸緣諸法亦如是」。這段話的意思,有一個人他有疑問向佛請
教,佛給他說法,離不開四悉檀;如果是很多人,佛為大眾說法,也離不開這個原則。這
是講說法的原則。我們看註解,註解的第一行,我們從下半段看起。「若就本經,即是如
來久修久證念佛三昧,蘊之在懷」,這句話重要,跟《無量壽經》、《彌陀經》裡面講的
沒有兩樣。佛是怎麼成佛的?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說,諸佛是念佛成佛的,諸佛所得
甚深三昧,就叫做念佛三昧。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註解上這樣說,我們在《無量壽經》
裡頭確實看到,所以《觀經》三福裡面「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佛看到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成佛機緣成熟,佛要給他說成菩薩法、成阿羅漢法,對
不起這個人。佛說法應機施教,這個人看看這一生還沒有成佛的分,只能成個菩薩,佛就
給他說菩薩法,決定不給他講成佛之法。為什麼?他沒有這個福報,給他講了也不相信,
白說了。所以佛說法契機契理!看到成佛的機緣成熟,換句話說,對於成佛這個法門,跟
他說了他能夠相信,他能夠理解,他能夠認真的去學習,他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那是什
麼法門?就是念佛法門。淨土三經都是教成佛的眾生,這不是對普通人說的。這個法門,
佛藏在心裡面久了,找不到對象,這下找到對象了,你說多歡喜,比說什麼法門都歡喜。
度眾生,你這一生當中能度幾個眾生成佛?這下遇到一下就成佛了,這還得了,這個機會
不能錯過。所以,佛說淨宗法門顯示是無比的歡喜,這是我們在《大經》上面看到了。「
今機扣發說之」,「機」就是韋提希夫人,遇到這個人,無量劫中她的善根福德因緣今天
成熟,佛把這個法門傳授給她,她今天就成佛了。「乃暢昔之所懷也」,蘊藏在心裡面很
想說,找不到對象,這下遇到了。這個幾句話我們要注意到。
  底下我們再翻過來看四十二面。四十二面這個地方有一段是說法的一個典範,無論在
家出家同修,將來要發心給人說法,要記住這個原則。你不懂這個原則,你就不是講佛法
,要懂這個原則。在四十二面第二行,從當中看起。「趣舉一法」,這是隨便拈一法,「
須開四門」,就是一定要懂得四悉檀。悉檀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遍施,就是普遍以佛
法布施給一切眾生。這裡面有四種,我們稱之為四悉檀。「機生熟故」,機就是說法的對
象,你為那個人說,這個人他的機緣有沒有成熟?成熟到什麼程度?生熟裡面有程度不同
,你跟他說法也就不一樣,「四悉被之」。下面給我們說明了。
==
譬如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念佛往生這種殊勝的功德,等覺菩薩就不能完全瞭解
淨土法門如經上所言,真正是「唯佛與佛能知」。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2-28 02:4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2-28 17:21: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12-30 20:0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12-30 20:53: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