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3(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5-08 12:10:33
三、諸菩薩等,於佛前如罪懺悔
請掀開經本第四面,第七行看起:
【爾時諸菩薩等。聞佛所說舉身毛豎。深生憂悔便自抆淚。前白佛言。世尊。我今發
露悔其過咎。我等常於菩薩乘人。輕慢嫉恚及餘業障。今於佛前如罪懺悔。】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這一段是本經第四個段落,說明這些菩薩懺悔、發願,佛對他
們的讚許。由此可知,造作罪業不怕,古德常說,破戒還有救,破見就沒有救了。他為什
麼會破戒?佛在這個經前面已經說得很詳細。為什麼你還有救?就是你知道你自己錯了,
只要有這一念就有救。如果自己破戒,造作許多的惡業,自己以為是對的,不知道自己做
錯了,那佛也沒辦法救他,所謂是機不可失。佛給我們講,這些菩薩實際上就是說的我們
大家,出家是菩薩,在家也是菩薩,這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為什麼會犯過?因為沒有
智慧,愚痴顛倒,為業障所覆。要依照這個經上所說的,諸位同修各個都有來歷,不簡單
!佛告訴我們,佛在這個經上講這五百個菩薩,實際上就是說我們大眾,現前的大眾。
過去生中在俱留孫佛所,這個時間長了,俱留孫佛是我們賢劫第一尊佛,釋迦牟尼佛
是第四尊,彌勒將來下生成佛是第五尊,所以時間很長。在那個時候大家都是修行人、都
是佛弟子,而且修學無論是解門、行門都有相當的成就。為什麼不能夠脫離三界六道?因
為習氣太重,造作這些惡業,感受的苦報如經所說的。現在到釋迦佛末法時期,我們又得
人身、又聞佛法,跟俱留孫佛那個時候連接起來,你要曉得當中中斷的時間太長,所以習
氣沒有斷,依舊還造業。為什麼說你能救?因為你畢竟是有深厚的善根,深厚善根我們在
《無量壽經》上見到,佛跟我們講,在《金剛經》上也見到,上次在此地講《金剛經》。
佛在經上,那就是為我們授記,過去生中不是在一、二、三、四、五佛所種善根,已經在
無量佛所種諸善根,你就曉得善根是多深厚!這一生能夠覺悟,知道錯了,知道錯要改過
自新。佛這一會講這部經,就是幫助我們改過自新,幫助我們回頭是岸,這一生當中有沒
有成就,就看你回不回頭。不要像經上所講的,覺悟了,想回頭,忽然又迷了,那就麻煩
了。這樁事情佛幫不上忙,這個事情是要我們自己克服煩惱、克服習氣,所以修行,大家
一定要懂得這個名相的含義。
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什麼是錯誤的行為?妄想、分別、執著這種很深的習氣,
就是一切錯誤行為的根本。宗門提倡從根本修,禪宗從根本修,教下要不要從根本修?沒
有兩樣,還是要從根本修。淨土宗常講帶業往生,給諸位說還是要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
?根本就是心,起心動念。我們才動一個念頭,立刻就要警覺到,這個念頭佛許不許可我
們動?佛許可的,我們要動這個念頭;佛不許可的我們決定不動這個念頭;言語,佛許可
的我們說,佛不許可的我們不說;身體的造作,佛許可的我們做,佛不許可的我們不做。
這叫做修行,這是《普賢行願品》裡面講的法供養,如教修行供養。明白這個道理,瞭解
事實真相,我們懺罪就有了方法,懺罪也就有了信心。
這段經文一開頭,說『諸菩薩等』,這些造愚痴、造作罪業的菩薩,聽了佛所說,說
他過去的因果,從俱留孫佛一直到現在。所講的他們是代表,代表我們,我們大家就是那
個時候人,你才曉得這個經講的原來就是講我的事情,你說多麼親切!如果你一看到,「
這個經上是佛對那些菩薩講的,與我不相干」,那麼這一會的功德利益你就沒有分。你如
果能覺悟,直下承當,想想「沒錯,句句話都是對我說的,句句話都是說我過去生中的因
果報應」。『舉身毛豎』,你們有沒有這個感覺?我翻出《大藏經》《大寶積經》這一會
,我讀了之後真的寒毛直豎。『深生憂悔』,憂是憂愁,悔是後悔,這是在佛面前憂愁、
後悔流出眼淚。把自己眼淚擦掉,『抆淚』是把眼淚擦掉,『前白佛言,世尊』這對佛的
尊稱,『我今發露悔其過咎』,我今天真的懺悔、真的明白了。
「發露」是決定不隱瞞,我所做的錯事情我都會說出來。現在人做錯事情,在人面前
不好意思說,這面子問題,面子問題害慘了我們修行人,顧全面子那還修什麼行?人面前
不敢發露,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露也不錯,在沒有人的時候,佛菩薩形像面前,跪在佛面前
說出自己的過失,也不錯了,所謂是良心發現,這個人就有救。世尊對於人情世故瞭解得
很透澈,出家眾當中,平常也不能隨便說過失,這就是顧全面子。但是佛允許每一年有一
天,夏安居圓滿自恣會上可以揭發。你看到哪個人有毛病,你可以說,自己有毛病也要說
出來。只有這一天,這一天是對內的,不對外的,內部修懺悔法,這個很難得。現在我們
出家人還守不守這個規矩?還能不能在這一天發露懺悔?如果沒有,若能得二、三同參道
友,友很重要,老師重要,同學也非常重要。老師是指路的人,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同學
是我們一同修行,在菩提道上互相扶持、互相幫助,這叫同志。最為難得的是可以說真心
話的,是可以發露懺悔的,能有幾個同參道友互相勉勵、互相懺罪,對於修行有大幫助。
如果一個人修道,沒有老師指引,沒有同參扶助,那就非常困難。
師與友,實在說都是可遇不可求,能不能求得到?所謂誠則靈,只要真誠就有感應。
真誠心去求,若沒有,佛菩薩也會示現來給你做同參道友,「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問
題就是你是不是想真幹?你想真幹,就感動諸佛菩薩。如果你是假意的,不是真心的,那
佛菩薩不來。佛菩薩很清楚,他來了也不起作用,你不是真的。這是發露悔過,這就是回
頭的機緣,他們真幹!
『我等常於菩薩乘人,輕慢嫉恚及餘業障』,這就是往昔常常造作的罪業。菩薩乘人
是修大乘法的,這裡面有出家的菩薩、有在家的菩薩,對於這些人輕慢,輕是輕視,慢是
態度傲慢,嫉妒瞋恚,於是就發生障道的因緣。像前面所說,說這些大乘菩薩種種過失,
破壞他的法緣,破壞他弘法的道場,造這些罪業,前面說了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一千八
百萬年是我們人間的時間單位計算的,而實際上他在地獄裡面受罪,那個感受的時間長,
我們常講度日如年。所以大乘經上常常講到,阿鼻地獄墮落下去要經無量劫,無量劫是他
的感受,並不是真的無量劫,是他的感受確實像無量劫一樣。而實際上,佛在此地跟我們
講的是一千八百萬年,一千八百萬年也不得了。中國在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才五千年,一
萬年還差一半,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還得了嗎!聽到這個話,真的是寒毛直豎。他們現在
知道過失,這就回頭了。
『今於佛前如罪懺悔』,過去所造的什麼罪,統統說出來,從今以後再不造。所以懺
罪,諸位要曉得不在形式,拜個《梁皇懺》、拜個《水懺》、拜個《大悲懺》,真的懺掉
了嗎?我相信你們拜懺的機會很多,拜完之後回去想想,罪是不是懺掉了?如果沒懺掉,
你那個懺不叫白拜了。所以要曉得,真正的懺罪是後不再造。儒家孔老夫子教人不二過,
過失只有一次,知道自己這個過失,我從今而後再沒有同樣的過失,這是懺悔,悔過。佛
家懺悔亦復如是,也是叫你不容許再去造罪業。絕對不是「佛菩薩很慈悲,我造的罪業,
給他燒燒香、念念經,供幾個水果拜一拜,菩薩慈悲就赦免我的罪」。赦完了明天再幹,
幹了晚上再懺悔,這個管用嗎?這不管用的,這是自欺欺人,佛菩薩不受賄賂。一定要從
心改過,從心裡上去改過。你看他們改過真的是落實在行事之中,不是說說就算了。
四、發十三誓願
【我等今日於世尊前發弘誓願。】
『弘』是大,發深重的誓願。下面一共有十三條,這十三條就是他具體改過的事實,
真實懺悔的樣子。我們修懺悔是不是這個樣子?這些菩薩慈悲,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這
叫懺悔,我們是不是這種懺悔法?我們看第一段。
(一)盡未來際,不舉露他過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
這句話很重要,不是這一生。小乘的懺悔是盡形壽,這一生。這是菩薩,菩薩懺
悔是盡未來際,不是這一生。往後生生世世我都要遵守我發的誓願,我決定不能違背。這
是不同於小乘,不同於一般人我盡形壽,盡形壽是一生,活一天我就做一天。這個不是,
是從此以後生生世世。
【若於菩薩乘人。見有違犯舉露其過。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是最容易犯的過失。前面所講他墮地獄,從阿鼻地獄到燒熱地獄,然後再得人身,
生邊地五百世,愚痴下劣,遭受這些的苦報。什麼業因?這就說出來了。這是說明從今之
後,我們學佛、修行,從哪裡學起?就從這學起,不要說別人過失,看到別人有過失,也
不要說他。諸位一定要記住,說別人過失,就是自己最大的過失。你心要清淨,你心裡面
沒有貪瞋痴慢,沒有這些煩惱,你怎麼會見到外面人過失!所以實在講,你看到外面這個
現象,把你自己的煩惱引發出來,你在造罪業,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修行從哪裡修起?
不見人過,不說人過,要從這裡修起。這是我們的老毛病、老習氣,你看一遇到人就張家
長、李家短,這就造罪業!
說世間人的過失罪業已經很重,如果再說出家人,再說是一個大乘出家人,大乘出家
人就是弘法利生的,你要說他的過失,破壞大眾的信心,那個罪過就無量無邊。這個出家
人有沒有過失?難說。他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是肉眼凡夫,哪裡曉得!譬如說鳩摩羅什
大師,這是經上有記載的,七佛的譯經師,大菩薩再來。他到中國來有沒有過失?當年來
到中國,皇帝是姚興,姚秦的皇帝姚興。姚興覺得羅什大師非常聰明,他如果結婚生兒子
一定是很聰明的,姚興有優生學觀念。一定要送十個宮女去侍候大師,大師要不接受,那
是皇帝送來的,你要不接受,換句話說,你就別想在中國弘法。逼得不得已要接受,那羅
什大師破戒了。當時的確是有人懷疑,所以羅什也表演了一手,羅什吞針。繡花針,用了
一碗繡花針擺在面前,他就這樣吃下去。跟這些學生們講,你有我這個本事,也可以接受
十個宮女,你沒有這個本事,你乖乖的持戒。所以菩薩到世間度眾生,有時候遇緣不同,
有些時候是示現,有的時候是被外面環境所逼迫,他不能不這樣做。但是他的心清淨,一
塵不染,他只有一個目標,弘法利生。我們肉眼凡夫,哪裡曉得人家心清淨,哪裡曉得人
家有大智慧、大慈悲,我們信口開河的來批評,造作罪業!
佛門自古以來,道場就是龍蛇混雜,裡面真有再來人,也有凡夫僧,再來人是表演、
是示現,凡夫出家人那是真的犯過失。見到,見如不見,不要起分別,不要生煩惱。無論
他示現是正面的,或者是負面的,我們都當做他是神通示現,生起恭敬心、真誠心,我們
自己得利益。所以修行,頭一個叫你修布施,布施是什麼?放下,把你這些分別執著的知
見放下,叫布施波羅蜜。一切守法、守規矩,依教奉行,這是持戒波羅蜜。所有一切境界
不放在心上,善的我們學習,惡的我們反省我有沒有,無論是善人惡人、順境逆境,無一
不是善知識,無一不是來度脫我們的,這是修忍辱波羅蜜。你真能忍,你能忍就得三昧、
就得定,你得定就開智慧,這是佛給我們講的一條菩提大道。你看誰得利益?遵循佛的教
誨,經上所講的殊勝的功德利益每個人都能夠獲得。現在所講的,現代話所說的幸福美滿
的人生,你確實可以得到,這是佛法現前的利益。他們明白這個事,明白這個道理,從今
之後再不犯這個過失,如果犯這個過失,那就是『欺誑如來』,發這樣的重誓。
(二)盡未來際,不戲弄譏嫌恐懼輕賤他人
第二條: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
每一條前面都是一樣的,那就不必說了。
【若於菩薩乘人。戲弄譏嫌恐懼輕賤。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也是常常犯的罪,捉弄這些大乘人。『譏』是諷刺,『嫌』就是討厭他。這個事情
怎麼發生的?實在講都是由於嫉妒、瞋恚發生的。『恐懼』這個意思就是威脅,現在講的
威脅、嚇唬他。『輕賤』,輕是輕視,瞧不起他,造這些罪業。從今以後我也再不造,如
果再造那我就是欺騙佛。這是第二條,人家真幹,真的回頭。
(三)盡未來際,不求人過,常生信敬起教師想
第三條: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見在家出家菩薩乘人。】
你看前面菩薩乘人,的確裡面都包括出家、在家,含糊籠統沒說清楚,都包括了
。這一條特別把他標示出來,用意很深。你看底下:
【以五欲樂遊戲歡娛。見受用時。終不於彼伺求其過。常生信敬起教師想。】
難!特別是在家菩薩,出家人享受五欲樂遊戲比較好一點,出家人之身分總是要收斂
一點。譬如穿著出家人的衣服,你說到跳舞廳總是不方便,自己也覺得難為情。你說去看
個電影,也不太好意思,別人看到我們不就怪怪的。總是在家多,在家的菩薩就多了。在
家菩薩講經說法、弘法利生,他要去跳個舞,去參加什麼酒會,這是應酬,娛樂場所他去
了,我們如果看到,也就毀謗他,這就錯了。所以特別提出在家、出家,因為他底下講的
是『五欲樂遊戲歡娛』,他在享受這個。
佛陀在世的時候,維摩居士那是古佛再來的,示現在家居士身。玄奘大師到印度留學
的時候,他有兩個老師,戒賢論師是出家人,勝軍居士是在家人。在家的這些菩薩、大善
知識,那個歡樂場所也在那裡度眾生,我們肉眼凡夫哪裡知道人家的智慧、善巧方便,我
們不知道。不知道,就在那裡找他的毛病、找他的過失,抓他的把柄來毀謗他,造作這些
罪業,這是大錯特錯。眾生品類很複雜,諸佛菩薩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一個目的,都是
度眾生,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凡夫看到這個形象,隨自己的意思、錯
誤的觀念,隨便的批評造作罪業,錯了!
我在過去,我有個老朋友,跟我是同鄉,很好的朋友,他跟我說一樁事情,一生感恩
都不會忘記。在抗戰期間當中,我們中國對日本人作戰非常艱苦。上海淪陷之後,被日本
人佔領之後,他從事於地下工作,就是做情報工作,被日本的憲兵隊發現了。那時候日本
人很厲害,捉到情報人員,死得都非常殘酷。他們跑了,在南京被發現的,他們跑到雨花
臺後面有個大廟,跑到這個廟裡去。老和尚也很有智慧,一知道他們的情形,馬上把他們
頭剃掉,穿個海青,正好大家都在念佛,叫他們插到裡面去。日本兵搜這個寺廟沒有搜到
,以後就走了,救了他的命。他們一共是三個人,救了這三個人的命。勝利之後,他們就
念老和尚救命之恩,非常感激,就辦了一桌上好的酒席,請老和尚來應供。老和尚事先也
不曉得,請吃飯,老和尚也很高興來了。結果一看,這一桌一個素菜都沒有,全是雞魚鴨
肉。他們自己這幾個人也呆了,一想「和尚吃素的,我們今天搞這樣子,這變成大不敬」
。本來是很恭敬的心,搞成非常尷尬。這個老和尚了不起,請大家坐下,舉出筷子他就挾
、他就吃,佩服得五體投地。原來佛法這麼樣的圓融,這麼樣的自在,你看老和尚這不是
故意的。
給諸位說,這在佛法叫開戒,不是破戒,開齋,不是破齋。老和尚這一個舉動,那麼
多人受感動、受感化,就度他過來了。我們能不能做到?有沒有這個智慧?一看到這個情
形,嚇死了,那還得了嗎!你看到這個情形嚇死了,別人說「佛不能學,你看學佛受這麼
多拘束,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千萬不要學佛」,把人家學佛的念頭打斷了,斷人善根慧
命這個不可以。你們也常常念《地藏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你連一口肉、酒
都不敢吃,你還下什麼地獄!可見得你講的話是假的,不是真的,心口不符。所以什麼樣
的機會,機會教育是最難得,這些人哪有聽經聞法的機會,不可能來的。在這麼一個場合
當中,你給他這個表現,讓他終生想到佛法的偉大。所以到後來,他也會看經,他也會念
佛。佛法一切為利益眾生,為利益眾生可以犧牲自己,連自己都不肯犧牲的話,你的慈悲
心在哪裡?為利益眾生可以犧牲自己,捨己為人,這是菩薩道。我墮地獄,他們都往西方
去成佛,值得,這個事情我們應該幹的。所以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真實的慈悲。
對這些菩薩,我們見到他的情形,決定不能說他的過失,不可以在旁邊找他的毛病。
不但如此,而且『常生敬信起教師想』,他種種行為都是教導我們的,他是我們真正的善
知識。
【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四)盡未來際,不慳親友家及諸利養,惱彼身心
第四段: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慳親友家及諸利養。惱彼身心令其逼迫
。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也是從前常常幹的。這一條是什麼事情?這個經文意思好像不太明顯,實際上是很
明顯,這個文字大家不太容易看得出來。『慳親友家』,就是弘法利生的這些菩薩,無論
是在家、出家,他一定有信徒,一定有很多人擁護他。你的親戚朋友也跟他學佛,也拜他
做老師,也常常對他恭敬供養,你看到心裡很難過。覺得什麼?我這個親戚朋友,我跟他
關係深,今天他親近這個法師,恭敬、供養超過對我,我心裡就很難過。不但如是,我們
現在常常看到,父母親對於子女學佛,對待老師恭敬供養非常反感。父母從小對你有養育
之恩,你對父母沒有對法師那麼樣恭敬,對法師恭敬,對父母不恭敬,聽法師的話,不聽
父母的話。所以父母對於學佛的兒女就討厭透了,到處跟他親戚說「佛不能學,學了佛都
不孝順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了兒女學佛對於師父的恭敬供養,見到就要跪著磕
頭,從來沒有向父母磕過頭;見到師父就磕頭,見到師父紅包就供養,從來不供養父母,
你說父母看到這個樣子心裡多難過!
所以往往學佛,家庭裡面就不和,一家不和順,許多這個情形,他不曉得毛病發生在
哪裡。其實這樁事情,都沒有遵守佛的教誡,你看佛教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第一個「孝
養父母」,第二才「奉事師長」。你學了佛之後,你每天給你父母去拜個一拜兩拜,那你
父母就不一樣了,「學佛好!我這個兒子學了佛好孝順」。他都會勸他的親戚朋友,你們
都要讓你們的兒女學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們在家學佛的,有沒有對你們父母
這樣恭敬?你們每天拜佛,你們拜師父,要把拜佛、拜師父這分恭敬心對你的父母,然後
再擴大對一切眾生,普賢菩薩十大願第一條「禮敬諸佛」就是這樣修的。你們只曉得拜佛
、拜法師,除此以外都沒有放在眼裡,你學的是什麼佛?非常可惜,這個做師父的人也沒
有認真教他。做師父的一定要教,你在家裡對你父母是不是像對我這樣子?如果不是,不
可以,決定不可以。修行在這個地方修,我們對父母怠慢,這是錯誤的行為,要把它修正
過來。
你每天拜佛,拜佛意思在哪裡?拜佛就是知道修恭敬。我今天一天對人、對事、對物
,都要像對佛菩薩這樣的恭敬,那麼你每天拜佛就沒有白拜。對佛菩薩那麼恭敬,掉過頭
來對人還是一樣傲慢,你違背了佛陀,那就是此地講的「欺誑如來」,你是在欺騙佛菩薩
,你沒有去照做。你為什麼給佛禮拜?巴結!求佛菩薩保佑你升官發財,因為你的父母不
能保佑你升官發財。你看你的用心就錯了,你到佛門是巴結佛菩薩、討好佛菩薩,哪裡曉
得佛菩薩不領情。一定要明白事理。
這一段就是自己親戚、認識的人、朋友親近這個法師,供養這個法師,『及諸利養』
,看到心裡難過,想方法破壞。『惱彼身心』,你想方法叫他生煩惱,或者是威脅他,以
種種方式叫他自己知難而退,這就造罪業了。從今以後,這個毛病習氣也要徹底改過來,
以後再不犯,如果再犯那我就是欺騙如來。
==
說別人過失,就是自己最大的過失。
你心要清淨,你心裡面沒有貪瞋痴慢,沒有這些煩惱,你怎麼會見到外面人過失!
所以實在講,你看到外面這個現象,把你自己的煩惱引發出來,你在造罪業,
說世間人的過失罪業已經很重,如果再說出家人,再說是一個大乘出家人,大乘出家人就
是弘法利生的,你要說他的過失,破壞大眾的信心,那個罪過就無量無邊。
這個出家人有沒有過失?難說。他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是肉眼凡夫,哪裡曉得!
常常誰好誰壞誰對誰錯,那都是我們自己在起煩惱,自己的業障被翻攪起來。
我們看得出來羅什大師是七佛譯經師嗎?我們看得出來維摩居士是古佛再來嗎?
要是羅什大師在現代,可能很多人都要對大菩薩犯阿鼻地獄罪了。
此外,如果我們去湊嘴,那也是助長和隨喜惡作吧?
本來一個人起煩惱,最後變成一群人起煩惱,攪得大眾不安寧,新學沒信心。
《無量壽經》口業排第一,「不譏他過」,
這裡特別強調,尤其是不能譏諷大乘在家出家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5-08 16:0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5-08 17:19: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5-08 20:5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8-05-08 23:3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riveror   2018-05-09 00:2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05-09 02:0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arenshih   2018-05-09 09:4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mistystream (原點)   2018-05-09 09:5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unnypanda (明辨是非)   2018-05-11 23:1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5-12 23:23:00
南無阿彌陀佛 善護口業呀 我要檢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