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誰是善知識? (5)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3-24 21:09:09
: ※ 引述《tangchin (tangchin)》之銘言:
: 這裡也會有一個問題,修習佛法並不是善知識具備德相即可,自己也須具備條件,這時候
: 就說到,那自己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 依提婆菩薩「四百論」有三個條件:正住-不偏執;具慧;希求,聽聞者若無具備上三者
: ,容易因偏執產生說法者所說法清淨,但聽聞者執為過失;或說法者所說法非清淨,聽聞
: 者執為清淨;或對於所說法沒有廣大希求,無法成為盛甘露法水之器皿。
: 依止師長是重要的,同樣的自己本身也必須具備條件,也就是師長具量,弟子具器二者必
: 須同時成立。那麼,你依止善知識了嗎?你具備弟子相了嗎?
───────────────────────────────────────
補充引述:
CBETA B10,No.006《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道前基礎〉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文章代碼(AID): #1QSi7a96 內文釋義 (5)
摘自:《覺燈日光》尊者達賴喇嘛 (此段落篇幅頗長,會分幾次貼完)
丁二、能依學者之相
【第二、能依學者。《四百論》(中觀四百論)曰:「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
說者德,亦不轉聽者。」《釋論》解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
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猶非止此,即於聽眾所有功德,亦即於彼補特伽羅,見為功
德,非見過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徧淨,然由聞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
於說者過,反執為德。」是故縱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其師亦難了知。若知彼已能親
近者,必須自具是諸德相。】
前說依止的對象—善知識的條件,叫作「所依」。現在講「能依」,由誰去依止呢?
當然是由學徒依止善知識。
能依的學者需要什麼條件?《四百論》中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
也就是說,能依學者需具三個條件:
第一,「正住」,也就是具正直心。
不應該先入為主,隨著貪瞋而選擇自己喜歡聽的、放棄自己不喜歡聽的等。如果聞法
的意樂有偏移,就叫作不正直。正直心須是以第三者的中立態度。
第二,「具慧」,就是具有善擇是非、明斷黑白的智慧。
第三,「希求」,就是想學。
「為聞器」,就是作為一個聞法者所需要的條件。如同一個器皿,裡面要裝乾淨的水
,必須具有三個條件:非覆器、污器、漏器。同樣地,作為一個清淨的聞法者,必須要有
這三個條件。
否則,因為不正直,我們可能看不到說法者的功德,或把說法者的過失看成功德。為
了使說法者的功德都能被看成是功德,以及聽聞者自己的功德也能成為真正的功德,所以
說了這三個條件。三個條件為因,後兩句「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是果,就是說法者
的功德能夠被看成功德,聽者的功德也能夠形成功德。
《四百論》的解釋裡說到具有三種條件就能成為聽法的器皿。如果三種條件都具足,
那法師所具有的功德才能真正被看成功德,不會被看成過失。不只如此,以一個法師的角
度去看聽眾的功德,這個人的功德才會被看成功德,而不是看成過失。前說聽眾看法師的
功德成功德,現在是說法師看弟子時,弟子的功德也才能被看成功德,而非看成過失。
如果弟子沒有具足這種條件,說法者雖具有圓滿的功德,非常殊勝完美,但由於聽法
者的過失,會把善知識的功德執為過患,或者對於說法者的過失,反而執著為說法者的功
德。
引經據論後,宗喀巴大師做了一個總結:即使具有圓滿條件的善知識在我們面前,但
是我們不一定知道這個說法者具有功德。為了知道這個善知識具有圓滿功德而去親近,自
己首先要具備這三種德相才行。
【其中正住者,謂不墮黨類。若墮黨執,....】
(....待續....)
作者: newre   2018-03-24 23:01:00
感恩分享,受益無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