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疏節錄8(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1-27 18:23:30
  請掀開經本第十五頁,第六行看起:
  經【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
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我們從第一句看起。供養的意義前面介紹過了。佛告訴我們,所有一切布施供養當中
,最殊勝的是『法供養』,這個道理在哪裡,我們必須要知道。一切財供養只能夠解決我
們這一生舒適的物質生活,換句話說,利益是一世的,來生決定帶不去,所謂「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但是法供養就不一樣了,法是叫人開悟,是叫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明
瞭之後,不但這一生你會過得很幸福,來生、後生知道自己到什麼地方去,或自己希望想
到哪裡去,都能夠滿自己的願,這個功德當然比財布施要殊勝。
  一切法布施裡面有究竟、有不究竟,有圓滿、有不圓滿。什麼叫究竟圓滿?如果這個
法能夠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佛,這就是究竟法。假如這個法只能幫助我們成菩薩,
或者更其次的,幫我們證阿羅漢,這個法就不是究竟圓滿的。現代人將佛法分做五乘,人
乘,現在很多人提倡人乘佛法、人間佛法,五乘佛法裡頭講人乘的。人乘我們一般看,這
很現實,是希望達到我們現在生活的美滿幸福。但是來生就沒有考慮到,更不必談超越六
道輪迴。所以要知道,人乘雖然看起來很現實,實際上忽略了現實。為什麼說忽略了現實
?人生時間很短,幾十年一彈指就過去了,將來那是無限的長遠,人只看眼前,不曉得看
長遠,這是忽略現實。圓滿究竟的布施供養不但將來能夠得到善果,現前也必定得到自在
安穩,佛家常講我們現前叫花報,將來是果報。
  究竟哪一法才是真正究竟圓滿?我們只要看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拿什麼供養我們?這
卷經就是普賢菩薩對我們的法供養,普賢菩薩布施的,對我們的法供養,這個法當然是究
竟圓滿法。這個法的目的何在?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
。一切法供養當中,第一的第一,無比的殊勝,就是布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法,這個要
知道。讀《華嚴經》如果這樁事情沒有看清楚,那《華嚴經》叫白念了。菩薩不但拿這個
布施給我們,供養我們,菩薩自己以身作則,他本身跟文殊就是發願求生西方淨土。
  所以有同修來問我,文殊、普賢是華藏會上毘盧遮那佛的候補佛,補處菩薩、圓教等
覺,在華藏世界成佛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在
二、三十年前讀《華嚴經》也跟你有同樣的問題,老是頭腦裡問「為什麼?為什麼?」到
以後讀了《華嚴經》,這個答案才明瞭,才恍然大悟。他為什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為
的是自利利他。從自利上來說,在華藏世界成佛,斷最後一品生相無明要難,時間要長。
《華嚴經》上跟我們說,他方世界成佛(他方世界就包括華藏世界)要多久的時間?要無
量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說,沒有真實說。為什麼說
三大阿僧祇劫?是怕我們娑婆世界眾生根性很劣,說的時間太長,嚇得大家不敢學了,「
這太長了,算了,沒指望,不學了」,所以說個三大阿僧祇劫。聽到只有三個阿僧祇劫,
「這大概還可以學」,是這麼個意思。
  佛說三個阿僧祇劫成佛是不是騙人?不是的,也是真的。佛有很多種,我們要曉得,
天台判教就有四種不同的佛,藏、通、別、圓。三大阿僧祇劫成的是什麼佛?藏教佛,這
個要知道。《華嚴經》上講的所成的佛是圓教佛,圓教佛不止三大阿僧祇劫。何況菩薩修
行的位次愈往上愈難,我們看佛說的三個阿僧祇劫成佛就曉得。佛講第一個阿僧祇劫證三
十個位子,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二個阿僧祇劫只能證七個位子,你看往上去就難了,
從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同樣是一個阿僧祇劫,證三個位子,八地、九地、十地
。到等覺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當然更難破,要照前面這個例子比例來看,那一品生相無明
可能也要一個阿僧祇劫。你看第一個阿僧祇劫三十個位子,第二個阿僧祇劫七個位子,第
三個阿僧祇劫三個位子,那麼第四個阿僧祇劫大概就是一個位子,你就曉得多難!
  文殊、普賢聰明,到西方世界去。西方世界,他就把成佛的時間縮短了,究竟縮短多
少?佛在經上沒有明說,但是我們從《觀經》「九品往生」裡面可以想像得到。九品往生
,我們講下下品往生,我們念佛往生絕對不是下下品,下下品是造五逆十惡的,殺父親、
殺母親、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幹這個的,無惡不作的。我們雖然這一生造很多罪業,沒
這麼重;換句話說,我們最差的品位、最低的品位也應該是下品中生,下品中生到西方極
樂世界六劫就花開見佛。我們從這個地方去想,在這個世界修行,花開見佛就是(我們把
標準拉到最低的限度)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換句話說,在他方世界修行,需要
一個阿僧祇劫到兩個阿僧祇劫,西方極樂世界六劫就成功了,這簡直不能比。縱然是下下
品往生的,也只要十二劫,在這個地方要一個到兩個阿僧祇劫。在西方世界成就之快速實
在是驚人,真正不可思議。所以文殊、普賢都要去,這是自利。
  利他是怎麼說?給一切六道凡夫做個榜樣,叫你們看看,我們是華藏世界等覺菩薩,
還巴不得求生淨土,你們看了作何打算?你們怎麼個想法?我們看到這樣的菩薩都去了,
當然跟進,這是利他。所以自利利他,這是『如說修行供養』。
  在理上講,所有一切大乘經都是圓滿成佛的方法,所以佛在每部經裡面都指導我們修
學的方法,部部經論都有理論,都有修行的方法。我們修學諸位要記住,只能夠一門深入
。佛所說的經典很多,你不能樣樣都學,你要樣樣都學,你就壞了,你就不能成就。我們
從歷史上去觀察,古往今來凡是成就的都得力於專精,專是專一,精是純而不雜,他就成
功了。凡是失敗的,原因就是散亂,學得太散、太多、太亂了,不能成功。所以我們要想
成功,取一門,一門深入。
  為什麼普賢菩薩在此地教我們專取念佛往生的法門?其他法門不好嗎?在理上講,法
門都第一,沒有第二的,哪個法門都好。《楞嚴經》上二十五圓通,這二十五位菩薩代表
二十五種不同修行的方法,各個都第一,沒有哪一個說他的法門是第二的,都是第一。所
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理上說的。在事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眾生的業習
是不平等的,是有高下差別的。根性大利之人隨學一法都能成就,他根性利;根性鈍的人
,業障深重的人,有些法門就不適合,修學就非常困難。譬如通途法門要斷見思煩惱,當
然經論裡面有許多方法,你去試試看能不能斷得了?能斷,很好,能成功,斷不了,那還
是要搞六道輪迴。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的,作為自己選擇法門的依據。
  這個法門之好處,一切諸佛勸導我們,它不要斷煩惱,所以每個人都可以修學,都能
成就,叫「帶業往生」,它的殊勝在此地。雖然不斷煩惱,但是它也是有條件的,必須要
伏煩惱,伏比斷容易得太多了。伏,實在話,只怕你不肯做,你要肯做,每個人都能辦得
到;要斷,恐怕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人能做到。所以這個法門被稱為「易行道」,簡單
容易、穩當快速。
  所以普賢菩薩在釋迦牟尼佛第一次法會,《華嚴經》是第一次法會,世尊成道二七日
中所說的,這部經是在定中所講的,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第一部講的經。普賢菩薩在這
個法會上就提倡念佛求生淨土,所以普賢菩薩確實是我們娑婆世界淨土宗第一代祖師,始
祖。他在第一次法會就提倡,娑婆世界的初祖,普賢菩薩。他提倡,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
跟進,使我們所有一切的疑惑都斷盡了,所以「如說修行」。專修淨宗的經典有三經,淨
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如說修行,我們按照這三部
經裡面所講的理論方法去專修,就對了,這就是如說修行供養,上,供養一切諸佛;下,
供養一切眾生。
  第二是『利益眾生供養』。菩薩心,念念沒有想到自身的利益,如果想到自身的利益
就不是菩薩。為什麼?《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
菩薩」,菩薩還想著自身的利益,四相具足,那就不是菩薩。所以一個真正覺悟的人從來
不會想自身的利益,把自己忘掉了。他所見到的是一切苦難的眾生,所想的是如何令這些
眾生離苦得樂。苦樂是果,果從哪裡來的?果一定有因,因是迷惑顛倒;換句話說,幫助
一切眾生開悟,這是真實的利益。換句話說,一定要幫助一切眾生真實、正確的明瞭宇宙
人生真相,這就是佛家所講的開悟。他真相明瞭了,怎樣去做他自己就知道了。
  我們真相確實明白了,曉得十方世界,明瞭西方淨土,像韋提希夫人在《觀無量壽佛
經》法會當中。她是深深感到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濁惡不堪,請教釋迦牟尼佛,諸佛有
沒有清淨的淨土?她不願意住在此地,想換個環境。釋迦牟尼佛沒有說話,用他的神力把
十方世界都變現在夫人面前,讓她去看。她統統看清楚,統統看明白了,她向釋迦牟尼佛
說,極樂世界很好,我想到那兒去。所以極樂世界是她自己選擇的,不是釋迦牟尼佛勸她
的。統統看清楚,統統看明白了,自然就會選擇,所以覺悟對我們的前途關係太大了。我
們這個小道場所做的是法布施,我們印送經書、佛像、錄音帶、錄影帶,這是「利益眾生
供養」。
  第三『攝受眾生供養』,「攝受」有接引的意思,比前面更進一步。使他對於大乘佛
法真正生起了歡喜心,歡喜修學,認真的修學,這是一股攝受的力量。我們俗話也常說,
「多說不如多行」,行門最有攝受的力量。講經的道場很不容易,尤其是常年講經,叫大
家聽到不會厭煩,是件很難做到的事情。自古以來,過去叢林寺院裡面講經,聽眾是固定
的,寺院就是學校,都是出家人,天天上課的。那是學校,要上課的,是固定的,天天講
沒有關係,不是給外面人來聽的。外面人來聽的,他聽得不喜歡就不來了。要這部經長期
講,天天講,一年到頭不斷的講,還要能把聽眾心理抓住,這不簡單,這不是容易事情。
所以你冷眼去觀察,凡是講經的道場決定不興旺。如果抓不住群眾,人就愈來愈少,到最
後人都跑光了,這是講經道場,這都是事實。不但是現代,過去也是如此。這個法師來了
,到這裡來講三天、五天,聽眾很多,幾千人、幾萬人,好奇!他繼續不斷講三個月,保
險人沒有了,都跑光了,這個要知道。
  修行道場就不然,這個地方是念佛堂,他到這兒是來念佛的,不是來念佛的他不會來
,既然來了他就是念佛的。這兒環境很清淨、很幽雅,他就能夠待下去,禪堂也是如此。
我前年在洛杉磯,我沒有見到,但是我在美國的北方,在明尼蘇達州我去參觀一個日本的
禪宗道場,我去參觀過,洛杉磯這個我聽說。這個道場,人雖然不算多,但是能保持有七
、八十個人,這裡面沒有講經的,就是靜坐。一進這個道場一句話不說,誰也不會給誰打
招呼,所以美國人非常歡喜。因為他們生活很緊張,難得到這個道場一切放下,讓整個身
心放鬆,恢復到寧靜。寧靜恢復他的神智,不但恢復體力,恢復他的智慧,所以一般美國
人很喜歡到這個道場去。一個人得到好處,他就會傳播給他的朋友們,這道場雖然不在外
面宣傳,信徒慢慢會愈來愈多,為什麼?大家非常需要這個場所讓自己身心能夠放鬆,恢
復他正常的生活,這是他需求的,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同樣一個道理,專門念佛的念佛堂
,作用比禪堂一定還要殊勝。念佛堂裡跟禪堂一樣,進念佛堂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也不
說一句話,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不需要講經,這個道場一定會興旺,道理在此地。這是
攝受眾生的供養。
  第四『代眾生苦供養』。「眾生苦」是業報,前生不修善因,這一生當然要吃苦頭,
佛菩薩怎麼能代?確實不能代。佛菩薩都不能代,我們就更談不上了,雖然不能代,我們
有這個心願,這就是代。確實有這個心意,但是在力上做不到,正是佛門裡常說的,這個
事情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誰都不能代替,一定要靠自己修學,修因才能得
到果報。雖然不能直接代,但是間接可以代,譬如我們看到苦難的人,我們生活富裕,我
們能將自己生活上節儉一分,把這一分布施供養他們,使他們也能得到衣食;減少自己的
,幫助別人,這也是代眾生受苦。我本來可以過得更富裕一點,日子過得更幸福、更美滿
一點,現在我把我的生活水平降低,去幫助別人,這是間接「代眾生苦供養」,是我們應
當要做的。
  這樣做法對自己利益非常之大,幫我們無始劫來最重的煩惱,「貪」,貪心可以降低
,我們煩惱就輕了。煩惱輕,智慧就增長,所以這是應該修學的。真正學佛的人,只要自
己生活能過得去,我們有福報,福報統統送給眾生去享,我們自己不要去享這個福,這是
世間人天之福。享這種福報很容易引起貪瞋痴慢,引發煩惱,不如把它捨棄,成就真實的
功德。
  在本省,從南到北,參與我們基金會的這些同修們,大家出錢出力,我們才能這樣順
利布施佛法。今天簡居士告訴我,我們今年布施的佛法比去年增長了一倍,去年我們一共
做了三千多萬,今年已經達到六千萬。我剛才恭喜他,我說你很有成就感。基金會的同修
、同仁們出力,大家出錢,合作來做法布施,這是我們代眾生受苦,利益一切眾生,應當
盡心盡力去做。
  第五,『勤修善根供養』。「勤」是勤奮,認真努力;「修」是修正,我們善根沒有
了,應該認真來修。善根是什麼?佛告訴我們世間善根有三個,就是不貪、不瞋、不痴。
貪瞋痴叫三毒,所有一切煩惱都是從三毒生出來的。三毒反過來就是三善根,所有一切善
法都是從無貪、無瞋、無痴而生,就是三善根。佛在此地勸勉我們要修三善根,時時刻刻
要學不貪、不瞋、不痴。出世間善根只有一個,就是精進,前面「勤修」,勤就是精進。
世出世間善根總共是四個,這是我們要學的、要修的。修就是一定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
刻刻不忘記,時時刻刻不離開。
==
佛在此地勸勉我們要修三善根,時時刻刻要學不貪、不瞋、不痴。
出世間善根只有一個,就是精進
勤修善根。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hriswander (wandersu)   2018-01-27 21:1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27 22:08: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1-27 23:2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1-28 02:1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1-28 06:2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8-01-28 11:45:00
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8-01-28 14:34: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1-28 20:47: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