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關於:南傳(上座部)菩薩道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7-12-24 21:35:21
※ 引述《hawls (以和為貴)》之銘言:
: 各位大德好:
: 末學最近在尋求南傳菩薩道的知識
: 目前求到比較優良的文章
: 也是在本版中有的兩篇介紹文而已
: 末學希望能夠知道幾件事
: 希望知道的大德能不吝指教末學:
: 1.巴利聖典的《相應部》、《中部》、《長部》、《增支部》,此四部裡有菩薩道的說法嗎?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275.htm
相應部12相應4經/毘婆尸經中記載過去的菩薩如何由覺知十二緣起而生起智慧。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281.htm
相應部12相應10經/喬達摩經記載釋迦牟尼在當菩薩時如何由覺知十二緣起而生起智慧。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387.htm
相應部14相應31經/正覺以前經記載釋迦牟尼在當菩薩時如何由覺知地水火風而成佛。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864.htm
相應部35相應13經/正覺以前經第一記載釋迦牟尼在當菩薩時如何由覺知六內處而成佛。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865.htm
相應部35相應14經/正覺以前經第二記載釋迦牟尼在當菩薩時如何由覺知六外處而成佛。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552.htm
相應部51相應11經/以前經記載釋迦牟尼在當菩薩時如何由修四神足然後滅盡所有煩惱。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562.htm
相應部51相應21經/道經記載釋迦牟尼在當菩薩時如何由修四神足然後滅盡所有煩惱。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409.htm
相應部47相應12經記載釋迦牟尼的智慧超過其他沙門和婆羅門,
所有的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是修四念住七覺支而成佛。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411.htm
相應部47相應14經/烏迦支羅經記載所有的過去佛和未來佛都有
一對像舍利弗、目揵連一樣優秀的上首弟子,
一個是智慧第一的佛弟子、另一個是神通第一的佛弟子。
有些人認為所有眾生都得成佛,
這種說法很荒謬跟南傳巴利三藏不合也跟漢傳佛教阿含經不合,
要是所有眾生都得成佛誰來當智慧第一的佛弟子誰來當神通第一的佛弟子?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26_029
(一二五)中阿含大品貧窮經第九
漏盡阿羅訶比丘已知滅盡,拔其根本,永無來生。
漢傳佛教的中阿含經說明了所有阿羅漢都永無來生,
永無來生的阿羅漢不會繼續輪迴也不會在未來成佛,
說阿羅漢還會繼續輪迴在未來成佛的理論是錯誤像法。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708.htm
相應部56相應11經法輪轉起經說明如來在成佛前想通感官享樂和自我折磨苦行的錯誤,
發現中道也就是八聖道才是成佛之道。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721.htm
相應部56相應24經/阿羅漢經記載
所有的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是覺知四聖諦而成佛。
: 2.南傳菩薩道修行方法的依據經典為何?若能直指是那篇經文為最佳!
南傳菩薩道修行方法的依據經典遍布在整個巴利三藏和注釋中。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41
雜阿含經(一一二五)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種須陀洹道分,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對佛弟子來說要想了解佛法重要的必要條件是親近善男子、聽正法,
如果只是自修佛教經典卻不親近善男子、聽正法這是錯誤的修行方法,
想了解南傳菩薩道應該親近南傳佛教善知識、聽正法依照善知識說法修四念處。
http://dhamma.sutta.org/books/six_collection.htm
西元1954年緬甸、泰國、斯里蘭卡、柬埔寨、寮國、越南、印度、尼泊爾
等八個國家的上座部僧團公推馬哈希長老和明昆長老主持第六次經典結集,
由馬哈希長老擔任類似第一次經典結集時大迦葉的角色負責提問,
明昆長老擔任類似第一次經典結集時優婆離和阿難的角色負責回答問題。
這說明了馬哈希長老和明昆長老是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上座部長老,
明昆長老整理了巴利三藏和注釋寫出內容詳盡的南傳菩薩道。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book1.html
在這個網頁可以抓到明昆長老的南傳菩薩道。
: 3.巴利聖典四部中有無「一切知性智」被證得的經文紀錄?
四部我不清楚不過本生經有記載。
http://tripitaka.cbeta.org/N31n0018_001
本生經第1卷
二 不遠因緣譚
大悟
如是於太陽尚未西傾,大士擊退魔軍,恰如表示敬意,菩提樹之幼芽及赤珊瑚色之葉垂於
大士法衣之上。彼於初夜獲宿住智,中夜清淨天眼,後夜為緣起觀。當菩薩思量十二句緣
起之樣式、前後及順逆時,一萬世界之海端起十二徧震動。 [P.76] 於太陽東昇之時,一
萬世界齊聲喚出:「菩薩獲一切智,莊嚴一萬之世界!」東之大世界端揭舉幢幡之光,達
到西之大世界端,西之大世界端揭舉者達東之大世界端,北之大世界端揭舉者,達南之大
世界端,南大世界之端揭舉者達北之大世界端。大地平面上揭舉幢幡之光達到梵天,梵天
幢幡之光達到大地平面之上。一萬大世界中,諸樹開花結實,結實諸樹,頗受負擔果實之
累。莖放莖之蓮花,枝放枝之蓮花,蔓放蔓之蓮花,空中垂下開放之蓮花,地上破磐石向
上生七莖之蓮花。環顧一萬世界如投上花毬之狀,或如地上擴展花之敷物。大世界內部八
千由旬之中間為地獄,太陽之光,不能照明,而今則為唯一之光明所照。深八萬四千由旬
大海之水變甘,河水止流。生盲之人見色,聾者聞音,跛者能行,枷鎖自行脫落。
http://tripitaka.cbeta.org/N34n0018_006
本生經第6卷
第四章 正中品
三四〇 維薩易哈長者本生譚
〔菩薩=長者〕
帝釋天知不能遮,問曰:「汝何故行施?」答曰:「予不望為帝釋天與梵天而行施,予望
為一切智者而行施。」帝釋天聞彼之語大喜,以手撫其背,於此瞬間,完全如同飽食之人
,全身充滿活力。帝釋天以其威力,使其財寶完全如以前毫無區別。帝釋天云:「大長者
!君自今以後,每日以百二十萬金行施。」使其家之寶,無限增殖,帝釋別長者歸自己之
處而去。
有些人認為布施應該漫無目的布施,
還有人認為布施應該為幫助其他眾生布施不應該為自己布施,
這些都是錯誤說法。
本生經清楚說明菩薩是為了讓自己得到一切智而布施,
菩薩不是沒有目的布施也不是為了幫助其他眾生布施,
沒有目的布施和為了幫助其它眾生而布施沒有布施功德,
布施前後期間應該發願希望自己增長智慧、滅苦、走向涅槃這樣才會有布施功德。
我對南傳巴利三藏不熟,
所以一定會漏掉很多。
想要查更多南傳菩薩道的資料可以參考下列網站:
http://agama.buddhason.org/index.htm
http://tripitaka.cbeta.org/N
http://metta.lk/tipitaka/index.html
http://tipitaka.sutta.org/
作者: gohere1213 (頑張)   2017-12-24 22:57:00
Sadhu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7-12-24 23:29:00
謝謝h大的指教!受益非淺!另希望能求教:南傳佛教的阿羅漢是否有退失的可能?比方說忘失教法、或刻意生起煩惱,或證阿羅漢前不知道有菩薩道可行,證阿羅漢後知道有菩薩道可行,而欲行菩薩道以成佛者?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2-25 18:13:00
但這樣一來,阿羅漢永遠不能如佛圓滿.佛陀怎會留一手,不令聲聞弟子成佛,而只成四果就結束.所以這樣說法不合理.而且彌勒菩薩末來會成佛,難道你沒疑問嗎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7-12-25 18:30:00
謝謝h大的指教,原來直接理解就是了!
作者: kodi (赤司征十郎)   2017-12-26 18:45:00
Sadhu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