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黃念祖居士:六忍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7-09-02 15:25:56
  六忍——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
  摘自《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黃念祖居士
  《金剛經》裡頭大講「忍辱波羅蜜」。釋迦牟尼佛講:「我前生為忍辱仙人,那時歌
利王出來打獵,帶了多少宮娥彩女,他打獵之後睡了個午覺。這些宮娥彩女沒有事就出來
轉轉看。附近有一個青年男子在那打座,很莊嚴很清淨,有人過去問問他在做什麼?他就
回答了。於是大家就覺得他這些話都很有道理,便請教他,他就給大家講。人越聽越多,
很多人都圍過來了,聽他說法。歌利王他睡醒一覺一看,宮娥彩女都沒了,唉?大吃一驚
,於是去找,發現都圍著一個青年男子坐在那聽他說話。」歌利王這時,男人的那種嫉妒
心就起來了。
  「你是幹什麼的?什麼妖鬼?你敢調戲引誘我的婦女!」
  「我哪裡是引誘,是她們自己來找我,聽我講話的……」
  「你是幹什麼的?」
  「我在修忍辱,我是忍辱仙人。」
  「你修忍辱?那我拉你一刀你忍不忍?」
  「你拉我一刀,我,無我相無人相,不生嗔恨。」
  於是歌利王給他一刀,拉下一塊,「你恨不恨?」
「不恨!」於是再拉一刀,「不恨!」於是就節節支解……
《金剛經》裏談到這個具體的一個事例。節節支解之後,歌利王看這個忍辱仙人始終
不生嗔恨。佛就是這麼大慈大悲。但是,我們現在要學當年的忍辱仙人,捅你一刀,你也
不生嗔恨,當然我們現在還是做不到的。因為這要有個程度。
這個「忍」有「六忍」,今天我們談談這「六忍」。對於我們生活一切還都有關係。
人生總不免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許多冤枉,有許多無理橫加,種種的這些事情。但我
們要怎樣忍辱呢?
第一種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說,別人無緣無故打我一拳,唾我一臉
唾沫,我當然是生了氣了,動了真心了,但是自己要克制自己。我是修行人,我不應當跟
他一般見識,自己努力克制,這樣也就不思報復了。他罵了我,我沒罵他,他打了我,我
沒有打他,他批評我向上級彙報我,我不打擊報復,這樣不報復就叫「力忍」。我受了,
但是我生了氣了,還是動了心,動了煩惱,但是不去回報他,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忘忍」,凡事我就把他忘了,這就高了一步。度量很大,宰相肚裏好撐
船,你對於我如何,我從不計較,於是就把這個事給忘了。過去有個宋襄公,他手下的元
帥把敵人的元帥抓了來,因為他把敵人的元帥都給放了,於是自己的元帥就生氣了。「啊
!我這麼辛苦把他抓來,你卻給放了」,說著就在宋襄公的臉上唾了一臉唾沫。而這個宋
襄公度量很大,唾面自乾。唾了一臉唾沫他擦都不擦一下,讓它自己幹,把這事給忘了。
這又進步了。
再進一步叫「反忍」,雖然人家對我無理橫加種種事情,我回頭想是我不對,責怪自
己,一定是什麼什麼原因,由我引起來的,這是第三種叫「反忍」。
第四種就是「觀忍」。那就用上了咱們的《金剛經》所講的道理了。這個來侮辱我的
、我受的侮辱以及我被受的人,都是肥皂泡,將來都是要破滅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
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樣一觀,也就沒有什麼可計較的了,總之是肥皂泡。這個肥皂泡還
是紅的,還是綠的,還是藍的,各種的顏色,有種種的差別,這差別反正是轉眼就空的,
這麼一觀,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一觀照,一空就度一切苦厄。這是第四個忍。我們
學佛,「忍」不是無用,而是大有用,是大安樂法門。咱們對於「忍」受用一點,就能安
樂施慧。你就變了,種種問題就改了。
第五種是「喜忍」。碰見種種無理橫加的事,別人忍受不了,我卻很歡喜。沒有苦這
個事怎麼能鍛煉我的忍呢!歡喜有這麼個機會,那就不是生氣了,排除了煩惱,一步一步
高上去了。
第六步就是慈忍。對我的種種無理取鬧,是愚癡的人所為,我要憐憫他,因此我就要
度他。這就不是要報復了,最初一步只是不報復,後來想讓對方得到好處,得到度脫。
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不是空談,他都是自己先做到的。這個歌利王,後來他是誰呀?
世尊睹明星悟道,首先度五比丘。五比丘之中最著名的,大家都知道是喬陳如。喬陳如就
是當年節節支解世尊的那位歌利王。
==
讓我們最痛的,就是我們最嚴厲的老師。
等到我們嚐到好處了,就會真心感恩他。
雖然在當下這個學分真的很難修。
 
南無阿彌陀佛。
==
我要反省懺悔。>"<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7-09-02 18:07:00
別鬧了,離四相,那是做場秀,離不了四相,遇境就是應生嗔恨
作者: Ipad56   2017-09-02 19:50:00
真的都是老師來考試驗收的!必定要好好的反恭自省。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7-09-02 21:4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wadekimo (Tu m'aimes?)   2017-09-03 00:14:00
為何總覺得這種修法感覺是在當阿Q?
作者: kobe880083 (阿呆楓)   2017-09-03 00:39:00
阿彌陀佛!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09-03 08:55:00
如果沒定力,常常是都暴發完了,才想起要"忍耐".他講這些,全都要有戒和定當基礎,覺知生氣後的忍耐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7-09-03 20:13:00
那不是阿Q,真能離四相,示現下而已,沒離的去試,就搞笑了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09-03 21:46:00
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09-04 17:21:00
阿彌陀佛
作者: redbalon (紅色男爵)   2017-09-04 22:00:00
忍辱並不是鄉愿或阿Q,冤冤相報是沒完沒了的。忍辱是用智慧跳脫出仇恨的迴圈。
作者: Karenshih   2017-09-05 15:31: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