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太上感應篇第十八集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07-18 16:28:35
太上感應篇  (第十八集)  1999/6/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18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從第三句到第九句是一段,這一段是總說造作惡業的
果報。文字雖然不多,含義非常的深廣,以後有很長一段文字,給我們說明世人造惡的狀
況,可以說都是這六句的註解。這些事情在古今中外,實在講說之不盡,而且仍然是天天
在造,不知道回頭,不知道覺悟。人生在世間短短數十年,彈指就過去了。我在年輕的時
候,二十二歲到台灣,這一轉眼就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我們同時在一塊讀書的朋友、工
作的朋友、學道的朋友,三分之二都已經過世。所以人生這麼短促。可是知道人死了以後
,不是什麼都沒有了,人死了以後日子可長得很!世出世間聖賢都告訴我們,告訴我們太
多、太詳細、太豐富了。作善有善報,死了以後有好去處,最低限度,天上人間的福報,
還能夠繼續的享受。人間福報短促,我們知道,天上的福報那就長了,但是要曉得,再長
還是有限。所以真正聰明智慧的人,沒有一個不希求出離三界。不要說出離三界,人天福
有人天福業的修法,為什麼要造惡?為什麼要念惡、要想惡?我們要斷惡修善,把念頭思
想裡面的惡拔除掉,然後你的行為自然就善,這個善不是造作的,是從內心裡頭自自然然
流出來的。我們都是學佛的同學,佛在經裡面,祖師在語錄裡面,告訴我們很多。
  這樁事情個人修個人得,所謂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別人修我得
不到。我們在楞嚴會上,阿難尊者就是一個錯誤的想法,以為世尊是他的堂兄,自己在修
持上可以馬虎一點,到時候可以沾到堂兄的光。結果遭摩登伽女之難,這才真正覺悟,佛
所修的他得不到,一定要靠自己修持。功德如是,福德又何嘗不如是?這些理事我們都要
想清楚、想明白。福報我們可以沾別人一點光,但是那要緣分,緣要具足。像我們現在在
人道,我們同時同處生在人道,過去生中有這個緣分,他有財富,我沒有,他可以幫我一
點忙,我可以沾他一點光。如果我們生在不同的處所、不同的年代,人家想幫忙也幫不上
。這些事情為什麼不多想想?所以人在世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與人為善。他是惡人,
我也要以善心待他,也要以善行對待他,久而久之,惡人也會被感化向善。惡人不能回頭
,是我們感化的力量不夠,我們自己要生慚愧心,要生懺悔心,「我做得不好,沒有能夠
幫助他回頭」。看他造惡、看他墮落,大慈悲心就從這個地方生起來,這是佛在經上講的
佛法因緣生。
  諸佛菩薩示現在六道、示現在人間,他為什麼來示現?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就
是緣生,感應都是緣。正因為如此,佛法是緣生,凡是緣生之法皆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佛清楚、菩薩明白,所以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全心全力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他不著相。
世尊在《金剛經》上教誨須菩提尊者,度化眾生必須要注意到的,也是教我們。那是佛教
菩薩示現在六道、在九法界,一定要守住一個原則,「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才叫真
菩薩。不取於相就是外不著相,如如不動是內不動心,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才有能力
應化示現。如果外著相,內動心,你造業了,造業哪有不受報的道理?你說我為佛菩薩工
作,為一切眾生服務,你著相,你動心,還是業報。如果在這裡面著的是不善的相,動的
是不善的心,起貪瞋痴慢、嫉妒、障礙,說實在話,果報都在地獄。我們想想,我們有沒
有動過這些念頭?如果有這個念頭,趕緊懺悔。
  我們細心觀察,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見到許多出家人,他臨命終的時候、走的時
候所現的那些相,我們有親眼看見,有親耳聽到,是什麼現象?今天我們自己是出家人,
我們將來死的時候怎麼死法?是不是也糊裡糊塗死去?是不是也是病重,人事不省的時候
走了?臨命終時,或在病重的時候,人事不省,家親眷屬都不認識,那是決定往三惡道去
了。人天兩道,神智都很清楚。我們在這個世間跟人家爭什麼?跟別人要爭名聞利養,你
就準備往三惡道。如果真的要想到極樂世界,人我是非、貪瞋痴慢要徹底放下。弘法利生
真正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以一片真誠、清淨、平等、慈悲處事待人接物。這一生別
人侮辱我們、毀謗我們、陷害我們,我們對這些人由衷的感激、感恩。感什麼恩?消我們
的業障,過去這一生所造的罪業,這就報掉了。對於這些人絕不能有一絲毫怨恨之心,有
一絲毫怨恨之心,不但你的業障沒消掉,又增長了。你看看這在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是迷
悟,這一念就是禍福、就是吉凶。要知道世間一切法,佛經裡面常說的十法界依正莊嚴,
都是夢幻泡影,都不是真實的。所以為什麼要那麼認真?別人要的,歡歡喜喜的供養,歡
歡喜喜的布施。不但是身外之物,要我們的身命,我們也歡喜布施給他,那個歡喜布施心
,就得無量無邊的福報。
  佛在經典上所說的話句句真實,沒有一句是假話,依照佛法修學決定得利益,我們為
什麼不相信?為什麼不肯做?有一個同修跟我說了一樁事情,他說他早年作夢夢到觀世音
菩薩。他是夢在遇到一個非常險難之處,好像在一個小島,四面都是海,風浪很急,這個
命真是在剎那之間。這個時候他看到觀音菩薩,跪在地下求觀音菩薩救他。觀音菩薩沒有
說話,用手指一指,往下指,叫他往下跳。他說不行,下面是大海,我跳下去不就死了嗎
?觀音菩薩又指一指。他相信,觀音菩薩叫我跳我就跳下去。結果跳下去之後,在觀音菩
薩手上。你不肯聽話那就沒救了。跳下去之後,沒想到觀音菩薩用手托起來,托他之後把
他送到一個很安全的地方,很好的地方。他落到地面之後觀音菩薩不見了,看到那個地方
正在那裡建大樓,環境確實是好。做了這麼一個夢。
  所以一定要相信佛菩薩,接受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教我們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
就是放下,一定有好處。處事待人接物要和睦,要把一切眾生看作是諸佛菩薩。好心對待
我們的人,我們感恩,蒙他的照顧;惡意對待我們的人,我們也感恩,他消除我們的業障
。哪一個不是善知識?哪一個不是佛菩薩?圍繞我們周邊的都是善知識,都是佛菩薩,這
叫修行。使我們自己一生都生活在誠敬、感恩之中,生命多麼充實。世間人講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價值,實在講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世間人只有這個概念,實質他不懂。可是世出
世間聖賢人懂得、明瞭,他們自己做到。我們沒有留意,沒有細心觀察,這也可能是這些
聖賢人去我們的年代太久遠,我們疏忽了。如果細心去讀他們的書,細心去體會,不難明
瞭,這是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所以我們展開《感應篇》,尤其是《彙編》,裡面的說理清楚。我在早年勸導圖書館
的同修,把這篇文章當作戒律來讀,每天要讀一遍,持戒念佛,提高我們自己的警覺。我
們縱然一天到晚念佛,像蕅益大師所說的,念到雨打不濕,念到如銅牆鐵壁似的,如果惡
念、惡行不能改過來,還是枉然!這是祖師大德們苦口婆心的教誨我們。我們對這些話時
時刻刻記在心中,時時刻刻警惕自己,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決定有好果報
。違背佛菩薩的教誨,違背古聖先賢的教誨,果報決定不是好的。昨天我香港講經,回到
新加坡來,有幾位同學從歐洲回來告訴我,歐洲現在社會混亂,人心惶惶,氣氛磁場很不
好。那邊學佛的人少,明瞭古聖先賢教誨的人少。我們聽到之後就應當想到,怎麼樣去幫
助他們,盡我們一點綿薄之力,這是應該的。絕不可以說那邊人有災難,與我們不相關,
這個觀念就錯了。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宗教信仰,要以平等慈悲心來對待。
見到人有難跟自己有難沒有什麼差別,縱然力量我們達不到,要有這個心,這個心就是好
心。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07-18 16:42: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7-07-18 20:5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riveror   2017-07-19 12:50: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