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雜阿含638經 可意事必遠離;自依止法依止

作者: Samus (阿建)   2016-09-02 15:23:09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38.htm
北傳:雜阿含638經 南傳:相應部47相應13經
檢索 關涉主題:觀念/無不散的宴席‧實踐/自依止法依止、修四念住‧
譬喻/大枝大岩先壞‧事蹟/舍利弗入滅 (07/20/2016 07:20:29 更新)
雜阿含638經[正聞本812經/佛光本652經](念處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住摩竭提那羅聚落,疾病涅槃,純陀沙彌瞻視供養。
  爾時,尊者舍利弗因病涅槃。
  時,純陀沙彌供養尊者舍利弗已,取餘舍利,擔持衣鉢,到王舍城。
  舉衣鉢,洗足已,詣尊者阿難所,禮尊者阿難足已,卻住一面,白尊者阿難:
  「尊者當知!我和上尊者舍利弗已涅槃,我持舍利及衣鉢來。」
  於是,尊者阿難聞純陀沙彌語已,往詣佛所,白佛言:
  「世尊!我今舉體離解,四方易韻,持辯閉塞,純陀沙彌來語我言:『和上舍利弗已
涅槃,持餘舍利及衣鉢來。』」
  佛言:
  「云何,阿難!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槃耶?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涅槃
耶?」
  阿難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阿難:
  「若法我自知,成等正覺所說,謂: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
支、八道支涅槃耶?」
  阿難白佛:「不也,世尊!雖不持所受戒身,……乃至道品法而涅槃,然,尊者舍利
弗持戒多聞,少欲知足,常行遠離,精勤方便,攝念安住,一心正受,捷疾智慧、
深利智慧、超出智慧、分別智慧、大智慧、廣智慧、甚深智慧、無等智慧,智寶成就,
能{視}[示?]、能教、能照、能喜,善能讚歎為眾說法,是故,世尊!
我為法故,為受法者故,愁憂苦惱。」
 
 佛告阿難:
  「汝莫愁憂苦惱!所以者何?若{坐}[生]、若起、若作、有為、
敗壞之法,何得不壞?
欲令不壞者,無有是處。我先已說:『一切所愛念種種諸物,適意之事,
一切皆是乖離之法,不可常保。』譬如:大樹根、莖、枝、葉、華、果茂盛,大枝先折;
如大寶山,大巖先崩,如是,如來大眾眷屬,其大聲聞先般涅槃。若彼方有舍利弗住者,
於彼方我則無事,然其彼方,我則不空,以有舍利弗故。
  我先已說故,汝今,阿難!如我先說,所可愛念種種適意之事,皆是別離之法,是故
,汝今莫大愁毒。阿難!當知:如來不久亦當過去,是故,阿難!當作自洲而自依,當作
法洲而法依,當作不異洲、不異依。」
  阿難白佛:
  「世尊!云何自洲以自依?云何法洲以法依?云何不異洲、不異依?」
  佛告阿難:
  「若比丘身身觀念處,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
;受……心……法法觀念處亦如是說。
  阿難!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不異{洲}依。」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47相應13經/純陀經(念住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當時,生病、痛苦、重病的尊者舍利弗住在摩揭陀國的那羅迦村,而純陀沙彌為尊者
舍利弗的侍者。
  那時,尊者舍利弗因病般涅槃了。
  那時,純陀沙彌拿了尊者舍利弗的鉢與僧衣後,到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去見尊者
阿難。抵達後,向尊者阿難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純陀沙彌對尊者阿難
這麼說:
  「大德!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這是他的鉢與僧衣。」
  「純陀學友!這是一個應該去見世尊的談論主題,來!純陀學友!讓我們去見世尊。
抵達後,告訴世尊這件事。」
  「是的,大德!」純陀沙彌回答尊者阿難。
  那時,尊者阿難與純陀沙彌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
旁坐好後,尊者阿難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位純陀沙彌對我這麼說:『大德!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這是他的鉢與
僧衣。』大德!聽到『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後,我的身體就像被麻醉了一樣,我不辨
方向,法對我也不清楚了。」
  「為什麼呢?阿難!舍利弗帶走你的戒蘊後般涅槃,或帶走定蘊後般涅槃,或帶走慧
蘊後般涅槃,或帶走解脫蘊後般涅槃,或帶走解脫智見蘊後般涅槃嗎?」
  「大德!尊者舍利弗未帶走我的戒蘊後般涅槃,或定蘊……(中略)或慧蘊……或解
脫蘊……或帶走解脫智見蘊後般涅槃,但,大德!對我來說,尊者舍利弗是教導者、指導
者、開示者、勸發者、鼓勵者、令人喜悅者、說法的不疲倦者、同梵行者的資助者,令我
們回憶起尊者舍利弗的法之滋養、法之受用、法之助益。」
  「阿難!以前這不是被我說過嗎?與一切所愛的、合意的分離、別離、異離。阿難!
在這裡,這如何可得:『凡那被生的、存在的、有為的、敗壞之法都不要被破壞。』這是
不可能的!阿難!猶如有心材住立的大樹,最大的枝幹會斷落。同樣的,阿難!有心材住
立的大比丘僧團,舍利弗已般涅槃了。阿難!在這裡,這如何可得:『凡那被生的、存在
的、有為的、敗壞之法都不要被破壞。』這是不可能的!
  阿難!因此,在這裡,你們要住於以自己為島,以自己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
以法為島,以法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而,阿難!比丘如何以自己為島,
以自己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以法為島,以法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呢?
阿難!這裡,比丘住於在身上隨觀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
;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於在法上隨觀法,熱心、正知、有念,
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
阿難!比丘這樣住於以自己為島,以自己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以法為島,
以法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
  阿難!不論現在,或我死後,凡任何住於以自己為島,以自己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
依;以法為島,以法為歸依,不以其他為歸依者,阿難!對我來說,這些比丘必將是任何
那些對學熱衷者中第一的了。」
註解:
感想:
令我感到傷感的一經,雖然已經是久遠前的事了,但經文的記述總會讓學生我想起
傳播佛法的尊者們的事蹟,也要勉勵自己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
而五分法身,以及四念住的自依止、法依止也是佛陀與尊者們的教誨,
即使現在已經看不到佛陀與尊者們的色身,
自身行佛法我想也是對佛陀與尊者們最好的敬意表示了。
經文比對上,北傳是說 舍利弗涅槃並未持所受的五分法身涅槃。
如下:
佛言:
  「云何,阿難!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槃耶?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涅槃
耶?」
  阿難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阿難:
  「若法我自知,成等正覺所說,謂: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
支、八道支涅槃耶?」
  阿難白佛:「不也,世尊!雖不持所受戒身,……乃至道品法而涅槃...
南傳是說:舍利弗涅槃未帶走阿難的五分法身。
如下:
「為什麼呢?阿難!舍利弗帶走你的戒蘊後般涅槃,或帶走定蘊後般涅槃,或帶走慧蘊後
般涅槃,或帶走解脫蘊後般涅槃,或帶走解脫智見蘊後般涅槃嗎?」
  「大德!尊者舍利弗未帶走我的戒蘊後般涅槃,或定蘊……(中略)或慧蘊……或解
脫蘊……或帶走解脫智見蘊後般涅槃
傳承經文的不同,尚待進一步的討論與理解。
作者: FRX (がぬすぬ)   2016-09-03 09:13:00
難道舍利弗尊者迴小向大之說是由此而來?
作者: Samus (阿建)   2016-09-04 22:29:00
這我也不知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