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修]《淨土聖賢錄.初編》:往生比丘第三(3)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06 00:53:38
晉‧慧永
慧永,姓潘,河內人。年十二出家,事沙門竺曇現。初習禪於恒山,既而與遠公 (慧
遠法師) 同(歸)依安(道安)法師。太元初,至廬山,刺史陶範,捨宅為西林以居之。
永(慧永)布衣蔬食,精(專)心克己(改過)。容常含笑,語不傷物(眾生)。峰頂別立茅
室,時往禪思。至其室者,輒(每每)聞異香,因號「香谷」。一虎同居,人至輒驅去。平
時厲行勤苦,願生安養。義熙十年 (西元414年),示疾,忽斂衣(整衣)求屣(找鞋子)欲起
。眾問故,答曰:「佛來也。」言訖而化,年八十三。異香七日乃寂(消失)。
(《東林傳》)
晉‧僧顯
僧顯,姓傅,北地人。貞(定)苦(修)善(行)戒(律),誦經業(修)禪,常獨處山林,或
數日入定。
晉太興末,南游江左。經歷名山,修己恒業(誦經業禪)。後遇疾綿篤(病重且久),乃
屬(專心)想西方,心甚苦至(精勤懇切)。見無量壽佛光照其身,所苦頓愈。是夕,起(身)
澡浴,為同住及侍疾者,說己所見,並陳誡因果(念佛因果)。至清晨,平坐(端坐)而化。
室內有殊香,旬餘(十幾天)乃歇。
(《高僧傳》)
==
「布衣蔬食,精心克己。容常含笑,語不傷物。」
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尤其是「語不傷物」。
《無量壽經》把「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擺在第一。
「容常含笑」從來沒有不高興,看什麼都很順眼、看什麼都很歡喜。無絲毫瞋恚心。
「布衣蔬食」生活要簡單,要吃素,吃素一方面是護生,一方面是克服自己口欲。
「精心克己」努力斷惡修善。
後遇疾綿篤,乃屬想西方,心甚苦至。見無量壽佛光照其身,所苦頓愈。
這告訴我們,雖然誦經修禪一輩子,臨到病深苦重時,
還是只有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可為依怙。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bjdx (至心皈依阿彌陀佛)   2016-04-06 12:04:00
讚嘆不可思議微妙法門 南無阿彌陀佛惟有徑路修行 但念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4-06 15:5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4-06 17:4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4-06 17:52: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