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修]《淨土聖賢錄.初編》:闡教聖眾第二(7)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3-24 01:12:13
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或云「曼殊室利」,此(中文)云「妙德」,亦云「妙吉祥」。生於舍衛國
,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從母右脅出,身紫金色,墮地能語,尋(不久)於佛所出家。
(見《文殊般涅槃經》)
《首楞嚴三昧經》言,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南方世界,名曰「平等」,佛號「龍種上
如來」,即文殊是。《內掘經》言,現在北方「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文殊
是。而《悲華經》言,阿彌陀佛為轉輪王時,第三王子名曰「王眾」,於寶藏佛所,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於來世行菩薩道,無有齊限(止盡),莊嚴佛剎。令三千大千世界
,恒河沙等十方佛土,(合)為一佛剎,大寶填廁(珍寶充滿),又無惡觸(粗惡觸受),及諸
女人,及其名字(連女人這個名詞都沒有)。亦無聲聞辟支佛等。一生(補處)菩薩,充滿其
中。佛即號為「文殊師利」,於未來世,南方世界,名曰「清淨無垢寶窴(音置,意滿)」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普現如來」。
《觀佛三昧海經》言,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觀佛三昧已,文殊菩薩復告大眾言,過去
寶威德如來時,有長者子,名曰「戒護」。在母胎時,受三歸依。年至八歲,父母請佛,
於家供養。童子見佛,安行徐步,足下生華(花),有大光明。見已歡喜,為佛作禮。禮已
諦觀,目不暫捨。一見佛已,即能除却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之罪。從是(此)已後,恒得值
遇百億那由他恒河沙佛。
是諸(每一位)世尊,皆(為他說)說如是觀佛三昧。其後有百萬佛出,皆同一字(名),
名「栴檀海」。時彼童子,親侍諸佛,間無空缺,禮佛供養,合掌觀佛。觀佛功德因緣力
故,復得值遇百萬阿僧祇佛。從是已後,即得百萬億念佛三昧,得百萬阿僧祇旋陀羅尼。
既得此已,諸佛現前,說無相法。須臾之間,得首楞嚴三昧。
時彼童子受三歸依,一禮佛故,諦觀佛相,心無疲厭,由此因緣,值無數佛。何況繫
念,具足思惟,觀佛色身。時彼童子,豈異人(別人)乎?即我(文殊師利)身是。
佛告阿難,汝持文殊師利語,徧告大眾,及未來世眾生,若能禮拜者,若能念佛者,
若能觀佛者,當知此人,與文殊師利等無有異。
又《文殊發願經》,與〈普賢行願品〉末後偈略同,終云:
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
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究竟菩薩行。
夫文殊普賢,華嚴(會上)二聖,所陳(說)行願,說法度人,莫不以念佛為基,以淨土
為歸。世有執(執著)華嚴(而)薄(輕視)淨土者,當知所鑒(察)焉。
==
文殊菩薩與極樂世界的關係:
1.阿彌陀佛為轉輪王時,他是三王子。
(大王子是觀世音菩薩,二王子是大勢至菩薩,八王子是普賢菩薩。)
2.文殊菩薩跟大勢至菩薩、普賢菩薩一樣,是修觀佛三昧、念佛三昧成功的。
3.佛教阿難尊者要把文殊菩薩的話轉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
「若能禮拜者,若能念佛者,若能觀佛者,當知此人,與文殊師利等無有異。」
4.《文殊發願經》最後,文殊菩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喜歡文殊菩薩的同學們,文殊菩薩在極樂世界等你們啊!
你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是文殊菩薩最歡喜的事啊!
(你喜歡習慣念文殊菩薩名號和咒語也行,但就是要記得回向極樂就是了。:) )
華嚴會上,站在毘盧遮那佛兩邊的文殊、普賢兩位菩薩,都求生極樂世界,
釋迦牟尼佛和毘盧遮那佛都歡喜讚嘆,我們要看懂這個意思啊。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3-24 16:2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24 17:14:00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3-24 17:49: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