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淨空法師開示的聞思修?

作者: minimalist (極簡者)   2014-11-07 09:07:53
日前與一位師姐討論,他說讀經不需了解其意,不要思維。只要一直讀下去,最後就會開
悟。
但我目前學習的都是講求聞、思、修 。然後又看到淨空法師的開示影片,他說思不是研
究,研究就錯了
http://m.youtube.com/watch?v=7d5ura-dBa8
末學無法理解那位師姐與法師的開示,所以提出討論…
合十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7 09:27:00
依法不依人。佛陀在開示經文時,常以:「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開頭,佛陀要人“諦聽諦聽”好好聽聞,“善思念之”善加思惟,聞思修次第一貫聞思修的次第,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皈依有四正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親近善士如親近佛陀,聽聞正法後,如理作意即如理思惟,產生法隨法行的修行,聞思修是皈依的正行。
作者: minimalist (極簡者)   2014-11-07 10:10:00
cool師兄您說的是我也認同。但該師姐不認識廣論,不知他對廣認同度有多少。所以想引用其他經典來與他討論…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7 10:13:00
板上有lin666板友分享過的益西彭措堪布談聞思修。上面末學引的是佛陀所說與一生補處菩薩彌勒菩薩所說。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11-07 11:08:00
廣論有講~~~破除邪執那邊~科判: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丁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心未趣向聖言及釋諸大教典,現教授者,作如是言:正修道時,不應於境數數觀察,唯應止修,若以觀慧數觀擇者,是聞思時故。又諸分別,是有相執,於正等覺,為障礙故。此乃未達修行扼要,極大亂說。莊嚴經論云:「此依先聞。如理作意,起修正作意,真義境境智生。」此說從其思所成慧,如理作意,所聞諸義,修所成慧,真義現觀,乃得起故。.故所應修者,1.須先從他聞,由他力故而發定解,2.次乃自以聖教正理,如理思惟所聞諸義,由自力故而得決定如是若由聞思決定,遠離疑惑,數數串習,是名為修。故以數數觀察而修,及不觀察住止而修,二俱須要。以於聞思所決擇義,現見俱有不觀止住,及以觀慧思擇修故。明天見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7 11:39:00
聞思修三慧的次第,聞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4-11-07 18:18:00
這是兩種情況,一直讀下去,不去思辨其意,這是修定能夠讓自己這麼讀個三千遍,你戒定的基礎有了,你自性本具的智慧會透出來,這時你看佛經就懂了我回文好了 orz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7 19:16:00
自己可替經文作科判、大綱綱要來方便憶持,如此就有思惟聽聞力、思惟力比較好的同學,往往上完一節課後,就能把剛剛上課內容作出科判來,沒在思惟的同學很快就忘了內容光只有誦經不會懂其中的內涵。比如持誦《大般若經》,會有一些集積淨障,但在修行上因、緣都要具足,集資淨障是配合近取因的俱有緣,近取因為聞思修,要懂得大般若經的內涵就要聞思學習佛陀授記菩薩之論著,比如龍樹菩薩有六理聚論闡釋般若經的顯義空正見,彌勒菩薩有現觀莊嚴論闡釋般若經的廣大行道次第,這些都要透過聞思的學習去深入,才不會以自己的意思去解經。如果有系統次第的學習這些正統的論典配合讀經等集資淨障,有如理如法的近取因和俱有緣,對於空性的義理內涵就不會只是空泛之言,而是真的能幫助我們對境的實修,產生轉化內心修行的成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