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學誠法師:佛法的下手處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7-06 06:14:15
轉自:學佛網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50468.html
學誠法師:佛法的下手處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喀巴大師一百多部著作裡面最典型的一部論,是指導大家修
行,特別是指導出家人修行的重要論著。我們能夠遇到這麼好的法門、學到這麼純正的佛
法,非常難得。可是,要讀懂這部論不容易,依論去實踐就更加難了。學不了,就只能把
文字搞一搞,注解看一看,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那麼,應該怎樣下手,才能把《廣論》
學好,把佛法學好呢?以下略舉三點,供大家參考。
一、觀功念恩,學說好話
我們一開始就修六度萬行,恐怕不太容易。所以,應該先從學說好話開始。有一本著
名的書叫《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是一個日本科學家寫的。書中介紹了這位科學家關於水
的實驗:如果唱歌給水聽,水的晶體就變得很漂亮,若罵水的話,水結晶後的圖案就很難
看。可見,不僅人喜歡聽好話,連水也喜歡聽好話。用佛法的觀點來看,這就是業的力量
。業決定一切,而造業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所以,學說好話不是口頭上隨便講講,要
真正從內心下功夫,從觀功念恩做起,培養良好的心態。如果動不動就對人、對事、對物
發脾氣,這看不慣、那也看不慣,就是自己的心態有毛病,內心的煩惱在作祟。因此,學
習佛法先要學習對所有眾生都看得習慣,學習存好心,學習說好話。
二、遵循倫理,多結善緣
儒家講究倫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都有一定的倫理關系。比如,
兄弟之間要“兄友弟恭”——當哥哥的對弟弟友愛,當弟弟的對哥哥恭順、聽話。佛教的
倫理觀比儒家更高尚。《梵網經·菩薩戒本》講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我們也常常講“如母有情”,這是把所有眾生都當成自己的父母。如果我們像孝順自己
父母一樣孝順所有眾生,慈悲心就很容易生起,也就容易和別人結善緣。所以,修行修得
好的人跟什麼人都能夠接觸,所有人都會喜歡他!日常老和尚來廣化寺三次,大家都很喜
歡聽他講法,為什麼呢?因為他很慈悲,和大家的緣很好。如果換成我們,因為思想上還
有很多的成見,不能把眾生當成父母,內心裡還有很多的障礙,沒有廣結善緣,所以口才
再好,講得再多,大家也不一定會喜歡聽。“未成道業,先結人緣”,我們要學會孝順眾
生,多結善緣。
三、統一宗旨,融入團體
一個團體有沒有力量,關鍵不在於人數有多少,而是有沒有團隊精神;一個人是否會
有很好的成就,關鍵不在於個人能力有多強,而是有沒有團體意識。沒有團隊精神,團體
就容易垮掉;缺乏團體意識,個人就容易懶散。同樣的道理,要建設清淨和合的僧團,就
要確立弘法利生的團體宗旨;要成為一個好的修行人,個人的人生宗旨要和僧團的團體宗
旨相一致,融入團體的生活,依靠團體的力量破除煩惱、修改習氣。古來的祖師、大德都
非常重視上殿、過堂、出坡、聽經等集體的學修生活,從中陶煉出無我的精神,培養成堅
韌的意志和自律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真正成為人天師
表、勇猛丈夫。否則的話,不隨大眾共修,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忙些什麼、為什麼而忙,過
著沒有宗旨、沒有紀律、散亂放逸的生活,純粹是在浪費生命!所以,常住的清眾也好,
執事、法師也好,都要多多警惕,多多努力。
從明年開始我們會有所調整,無論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都會有更多的用功時間。因此
,特別提出以上三點,作為學習佛法的下手處,希望大家共同策勵!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7-06 11:53: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