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無我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1-03-12 10:59:04
※ 引述《GeraldLiu (wolver)》之銘言:
: 這幾天剛好想到無我這件事。
: 以前的我比較冷,有客人來都不太會和人打招呼。
: 客人要走就走了,也不會有送客到門口這些事。
: 現在就不是這樣了,雖然沒有變的很熱情,至少有點溫度。
: 客人要走時會送到大門口,如果騎機車來的,會叫他慢慢騎。開車來的會叫他慢慢開之類。
: 也就是說,以前那個我不見了。
: 不知道這和「無我」有沒有關係?
: 本來是想用請益的,剛好有人開這個題目,就直接用回應。
最近突然又想到的,也不知道對不對?
如果自己的每個心念,一切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利益他人,完全沒有利益自己。
這樣應該也算是到了無我境界了吧!
不過這也不太容易達成就是。比方說現在雖然會為身旁的人打算,站在他們的角度來
想事情。但多多少少還是會為自己想一下。
所以要達成這種無我也非易事。
但如果為自己打算的那些事,最終還是有益他人。這樣想就好一點。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03-12 11:32:00
佛法說無我是事實,是真的沒有我,不是假裝沒有我,而是真的沒有我,可以執取.雖然無我,但是有因緣的我,所以利益別人,由諸多善因善緣,方能緣生出更好的我.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21-03-12 11:52:00
不對,不用再猜了,怎麼猜都是錯的。請親近善知識,從教義與禪修入手。「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除了這個,沒有第二種方法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3-12 12:23:00
無我就只是無眼耳鼻舌身意,不用想太多。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1-03-12 14:38:00
你可以試著去思考一下,利他是基於誰在利他。然後可以想一下,為何有這麼多關於“我”或是“心”的種類以及解釋。按禪宗的話來說,分成“心識”、“心意”這兩個心。你也可以看成是“意識我”跟“真我”。問題來了,無我指的是無了哪個我?是指那個後天的“意識我”,還是何其自性本自具足的“真我”?那如果用後天的意識我,常常就是落入了用世間善惡的標準在利他。如果用先天本自具足的如來真性,那你起心動念無不是惡(出自楞嚴經)。應該要回到本來圓明的清淨狀態才是真解脫輪迴。這時候,基於佛菩薩的立場,他們看的是因果,而不失善惡,因為不分別清淨力故,給與相應的人因材施教,幫助他從因上去解脫輪迴,這才真是所謂的大悲,而非世間的如幻的、標準不恆常的善。更正:看的是因果,而不是善惡所以,前期透過各種戒、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幫助你明心,先讓你證到、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發現自己原理本自請教、具足成佛的種,跟釋迦牟尼跟整個法界並無不同。他老人家能成,你也能。緣覺經內有提到,這個光明真心有空明覺的特性,雖然本不生,但是也能生萬法。用這個本來面目、對的材料,行大乘,你才所作皆是功德。這時候才真的是“見性”的功法,左邊一個心,右邊一個生。用第一個階段證的明心,如如不動的狀態下,去生、起悲心,度你當度的有緣眾生。這時候才能稱為真的明心見性了。像是釋迦牟尼佛開悟的那晚,為何說在雪山上“夜睹明星”而開悟?沒事幹嘛在故事裡提到這個才說開悟?其實都是有密意在裡面的。後來也是因大悲願力故,住世三十餘年度化當度的有緣眾生。你的如來真種跟釋迦牟尼的跟我的無二無別,但你的是你的,釋迦牟尼佛沒辦法幫你成,只能教你方法去灌溉,使之開花結果。你該無的是後天的意識我,而不是你的如來真種,否則就落入頑空了。實際上的做法當然也不是叫你把這些東西全丟掉,簡單說其實就是“不要執著”而已。回歸真心,在真心裡面起用,才能將你的前八識轉成四智,就變成各種方便,而不是受它束縛了。
作者: homerungod   2021-03-12 15:58:00
提供您雜阿含第九經參考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①。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得解脫。解脫者真實智生:『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建議您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1-03-12 16:22:00
感謝回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