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佛果就是世世常行菩薩道的結果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20-03-30 08:49:12
※ 引述《aun5780 (突破庫侖障壁)》之銘言:
很多aun大說的佛理我都贊成,補充一下下述有待申論之處(以前我寫過,被淹沒在文海,
重複再說一次)讓大家參考參考。
: 佛教公案
: 有哪一個菩薩看到女人會躲開的
: 或是
: 有哪一個菩薩看到天女來散花會害怕的
: 沒有
: 這一類的故事
: 躲開的、恐懼的、害怕的
~~~~~~ ?????? ??????
躲開以免 後兩者的「行為人」
有情物傷 是哪類人就需辨明真
及阿羅漢 偽了,因為依佛理阿
而添其罪 羅漢已徹底殺除恐懼
過,是阿 心賊,應受聖供!成
羅漢悲心 佛後才可取得的十號
的體現。 之一,即是阿羅漢。
: 都是阿羅漢或是解脫道的修行人
~~~~~~ !!!!!!
不合理 較合理
比較常被北傳大乘中某些(不是全部人喔!)不明究理的佛教徒們用來貶低阿羅漢的是
所謂狂象的故事。我想請大家留意,在北傳(從梵語大乘文獻所譯成漢文)和南傳(從巴
利文譯成英文、進而中文等等)的「情節『細節』」有所不同。
北傳漢文大藏經裡說跟隨佛陀遊化(中部份有神通的)的阿羅漢們看到醉象狂奔而來,
「懼」而飛起躲避云云,就被這些不明究理的人們拿來作為妄語貶低阿羅漢的「例證」。
結果這些「聞」而不廣的人們殊不知是以管窺天,竟然不知道多方查證,才能「聞」得正
知(記載的)「事實」。
北傳大藏經貶低阿羅漢的例子多得很,已有不涉及宗派名利的中立佛教史學者指出這是北
傳大乘在跟上座部爭取信徒時(ps.參見我以前轉錄學者的「典範轉移」一文),在法義面
向去打擊解脫道的聖者,比如說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阿羅漢,在北傳大藏經中(的少數幾本
)不只被天女耍弄、還被龍女耍弄;更別提其他所謂阿羅漢的懼怕狂象等等(而且北傳大
藏經相關經典、律典對狂象事件眾聖凡僧行為的記載細節也不一致,只有一本記載阿羅漢
懼怕狂象!)。
阿羅漢在北傳大藏經中受到的貶低的學者們論述,詳見我以前在版上po過的文中的某段引
證(因為我文章太多,連自己都一時找不到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20-03-30 08:59:00
你復出了阿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20-03-30 11:08:00
說的很有道理!所以這邊其實要細分阿羅漢不會對「肉身」的安危有恐懼例如有一個阿羅漢被毒蛇咬了 然後就要死亡了他也沒有任何想要治療自己的打算反而是佛覺得其實可以靠持咒來治療這邊就是 一個標準的四諦人 就算要死掉了也不會想靠持咒或任何方式來治療(《雜阿含經》第252經)但如果今天不是傷害他的肉身 而是傷害他的法身意圖引起他對色受想行識的貪著時 他就會避開更正 佛是說可以用咒語防蛇 而不是治療 特此更正中阿含181經 南傳:中部115經則提到了阿羅漢(見諦人) 不會靠咒語來解決痛苦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0-03-30 12:08:00
南傳阿羅漢沒有法身概念吧?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20-03-30 13:00:00
五分法身是記載在雜阿含638經就看南傳有沒有相應的經典
作者: TaiYiMan (現煮的極意到妳換了智慧S)   2020-03-30 15:16:00
果位是法身的成就不是色身的成就,成佛是法身成佛不是色身成佛,色身是血肉軀 無常苦報身 是會損壞的 是暫時的軀殼,沒法身概念又硬要跟人談果位。你是嫌你的前世功德太多打算繳回給國庫吧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20-03-30 16:31:00
那個... 我想這裡的人對你都不會有惡意不過有一點可能是你缺乏的首先我必須說 你的結論跟我們這邊大多數的人結論都會相同就是法身佛的概念 我們這邊的人認識都很久了所以這裡除了某些原始佛教的修行人大概都是支持法身佛的概念的但同時我們也都知道 法身佛是佛教思想史演化的結果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根據考證是佛教思想史演變的結果為什麼我們還是相信法身佛的概念呢這是因為我們現在信的佛教 就是佛教思想史演化後的佛教也因此在您很憤怒地認為法身佛才是最正確的思想剛好您也有提到 現在的佛教早就不是正法時代的佛教了所以你知道的其實你引以為傲的法身觀念才是我們這些研究者發明出來的名詞你應該是要批判我們這學者 憑什麼自創原始佛典沒有的名詞而不是反過來告訴我們 你們連法身都不知道 是怎麼成佛最後 如果你真的相信我們對你沒有惡意我很樂意坦承告訴你一個事實除了阿含經之外的任何佛教觀念都是先由我們這些老學究「自己發明」再傳到基層的佛教徒 再演變成普遍的概念例如 法身希望你可以了解這個事實 而我們對你是沒有惡意的PS:包含法身大士 法身土 法性土 常寂光土也都是我們這些學者發明的為了不要讓您覺得是在針對某個名相 今天趁這機會開誠佈公其實兜率「內院」「內眾」也都是後人發明的名詞不過同樣的道理 「內院」「內眾」「法身佛」「法性土」就沒有經典的根據嗎 當然不是正是因為有十足的根據 所以才會有這個名詞的誕生而佛教思想就是這一不斷地按著舊有的根基整理歸納後不斷有新的名相誕生的信仰我們今天不能因為自己已經具備了「法身」的常識就去批判沒有這種知識或觀點的人因為從一開始 這就不是佛親自教導的甚至對沒有能力證悟的人來說 這些推理只是戲論所以保持一個謙卑溫和的心態為什麼會很重要因為就我們現在的程度來說 其實都是戲論但只要肯實修 終將成為真實的一部分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03-31 08:34:00
從唯識的看法,習氣是所知障,因為阿賴耶識中的種子還是雜染,所以對境時,聖人所見的相,還是生雜染相,雖然煩惱已清淨,但業不淨,生就不淨.所以阿羅漢若不在定中,見不到諸法實相,所以習氣會令聖人有種種不自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