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偽經大乘楞嚴經瞎掰佛規定弟子只能吃素食禁吃肉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18-04-15 22:43:37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1.htm
南傳菩薩道
(六)法施(dhammadāna)
法施是指佈施法塵[63](六塵或六所緣之一)。根據一句格言:「營養、飲料與生命是為
法施。」因此法施是通過佈施營養、飲料與生命進行的。
更深一層的解釋:在獲得一些富有營養的食物(譬如牛油與酥油)之後,把它們只當作營
養(事實上是法塵)佈施,想道:「我將佈施法塵,這是我的法塵施。」或者佈施八種由
果與根所做成的飲料[64],想道:「這是生命施。」他也佈施適於延長壽命之物,譬如以
餐票佈施食物,或帶醫生去看病人,或消除魚網、鳥籠與捕獸器,或釋放被關的人,或擊
鼓宣佈:「止殺動物,不可賣魚或肉。」親自或促使他人保護眾生的生命。這類的佈施是
為法施。
隨喜讚嘆南傳聖者的法施
※ 引述《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之銘言:
: 佛教中吃素不吃肉的開山祖師提婆達多(調達)
: 佛從沒規定弟子只能吃素不能吃肉,
: 佛教中第一個主張只能吃素不能吃三淨肉的人是破和合僧的提婆達多,
: 提婆達多又翻譯為調達。
: 由漢傳佛教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 可以了解提婆達多抹黑佛教吃肉破和合僧的惡行。
: http://tripitaka.cbeta.org/T24n1450_010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
: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 「於是提婆達多謗毀聖說,決生耶見定斷善根,但有此生更無後世。」作是知已,於其徒
: 眾別立五法,便告之曰:「爾等應知!沙門喬答摩及諸徒眾,咸食乳酪,我等從今更不應
: 食。何緣由此?令彼犢兒鎮嬰飢苦。又沙門喬答摩聽食魚肉,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
: 此?於諸眾生為斷命事。又沙門喬答摩聽食其鹽,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於其鹽
: 內多塵土故。又沙門喬答摩受用衣時截其縷績,我等從今受用衣時留長縷績。何緣由此?
: 壞彼織師作功勞故。又沙門喬答摩住阿蘭若處,我等從今住村舍內。何緣由此?棄捐施主
: 所施物故。」
: 提婆達多用不食魚肉戒破和合僧時就曾經批評吃肉的沙門喬答摩(釋迦牟尼佛)殺生,
: 提婆達多認為守不食肉戒的提婆達多信徒比吃肉的佛和佛弟子更高級,
: 不食肉戒就是吸引更多執著不吃肉的佛弟子支持提婆達多反佛教吃肉破和合僧的好方法。
: 漢傳佛教的《十誦律》更清楚記載提婆達多(調達)如何宣揚吃素反佛教吃肉破和合僧。
: http://tripitaka.cbeta.org/T23n1435_037
: 十誦律卷第三十七(第六誦之二)
: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 佛在王舍城方黑石聖山,與大比丘眾七百人俱。爾時世尊中前著衣持鉢,阿難隨後入王舍
: 城乞食。食後往詣講堂,於眾僧前敷坐處坐。調達亦如是,中前著衣持鉢,迦留羅提舍隨
: 後,入王舍城乞食。食後詣講堂隨次第坐,坐已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受著納衣、
: 應盡形受乞食、應盡形受一食、應盡形受露地住、應盡形受斷肉魚。是五法隨順少欲知足
: 、易養易滿、知時知量、精進持戒清淨、一心遠離、向泥洹門。若比丘行是五法,疾得泥
: 洹。」調達爾時,非法說法法說非法、善說非善非善說善、犯說非犯、非犯說犯、輕說重
: 、重說輕、有殘說無殘、無殘說有殘、常所行法說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說常所行法、
: 言說非言、非言說言。佛爾時自約勅調達:「汝莫作方便破和合僧,莫受持破僧因緣事。
: 汝與僧共和合,和合者歡喜無諍,一心一學如水乳合安樂行。汝莫非法說法、法說非法、
: 非善說善、善說非善、非犯說犯、犯說非犯、輕說重、重說輕、有殘說無殘、無殘說有殘
: 、常所行法說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說常所行法、言說非言、非言說言。」調達聞佛如
: 是約勅,不捨破僧因緣事。當佛約勅調達不捨是事,爾時迦留羅提舍比丘,在調達後以扇
: 扇調達。加留羅提舍比丘,即時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如佛讚歎頭陀功德,上人調達
: 亦讚歎頭陀功德。佛何以生妬心?」佛言:「癡人!我有何妬心?過去諸佛讚歎納衣、聽
: 著納衣。我今亦讚歎納衣、聽著納衣,亦聽著居士衣。癡人!過去諸佛讚歎乞食、聽乞食
: 。我今亦讚歎乞食、聽乞食,亦聽請食。癡人!過去諸佛讚歎一食、聽一食。我今讚歎一
: 食、聽一食,亦聽再食。癡人!過去諸佛讚歎露地住、聽露地住。我今讚歎露地住、聽露
: 地住,亦聽房舍住。癡人!我不聽噉三種不淨肉:若見、若聞、若疑。見者,自眼見是畜
: 生為我故殺。聞者,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疑者,是中無屠賣家,又無自死者,是
: 人凶惡,能故奪畜生命。癡人!如是三種肉我不聽噉。癡人!我聽噉三種淨肉。何等三?
: 不見、不聞、不疑。不見者,不自眼見為我故殺是畜生。不聞者,不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
: 是畜生。不疑者,是中有屠兒,是人慈心,不能奪畜生命。我聽噉如是三種淨肉。癡人!
: 若大祠,所謂象祠、馬祠、人祠、和闍毘耶祠、三若波陀祠、隨意祠,若諸世會殺生處祠
: ,如是大祠世會中,不聽沙門釋子噉肉。何以故?是大祠世會,皆為客故。」佛說是已,
: 即從坐起入室坐禪。爾時調達作是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
: 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憙樂是五法者,便起
: 捉籌。」唱已調達及四伴即起捉籌。調達第二復作是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
: 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喜
: 樂是五法者,便起捉籌。」唱第二語已,有二百五十比丘,從坐起捉籌。調達第三復作是
: 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
: 、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憙樂是五法者,便起捉籌。」第三唱已,復有二百五十
: 比丘,從坐起捉籌。爾時調達,即將是眾還自住處,更立法制。調達作是言:「應盡形著
: 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不憙樂、
: 不忍受是五法者,是人去我等遠,與我別異不共語。」
: 漢傳佛教的《十誦律》清楚說明:
: 1.提婆達多(調達)非法說法法說非法在僧團推行五條邪法邪律,
: 其中一條邪法邪律是斷肉魚。
: 2.迦留羅提舍比丘支持斷肉魚等五條邪法邪律被佛痛罵是癡人,
: 佛言「癡人!我聽噉三種淨肉。」拒絕規定斷肉魚,
: 支持斷肉魚這條邪法邪律反佛教吃三淨肉的人就是佛說的癡人。
: 3.提婆達多(調達)召開破和合僧大會,
: 支持提婆達多(調達)不噉肉魚的504比丘全都追隨提婆達多(調達)捉籌破和合僧,
: 提婆達多(調達)和504比丘在破和合僧後成立不吃肉的新僧團,
: 反對不噉肉魚的比丘繼續當佛的比丘弟子依照佛的規定吃三淨肉。
: 律藏記載提婆達多(調達)因為宣揚吃素反佛教吃肉破和合僧死後墮入無間地獄。
: 佛入滅後佛教中有些人信仰和原來佛教教義不合,
: 不過那些人不反省自己錯誤反而發明大乘經典自誇自己的錯誤信仰是高級的大乘,
: 抹黑真正的佛教是虛妄不實低級的小乘,
: 瞎掰佛用虛妄不實低級的小乘詐騙根器低劣的弟子,
: 稍微有點理智就知道真正的佛不會抹黑佛自己說過的佛法是虛妄不實的低級小乘。
: 說穿了大乘經典就是打著佛教招牌反佛教的假佛法,
: 很多附佛外道都學會了大乘經典的詐騙手法,
: 那些附佛外道會說他們學的是比較高級的佛法,佛教學的是比較低級的佛法。
: 楞嚴經就是典型打著佛教招牌反佛教的大乘假佛經。
: 首先可以先看假佛經楞嚴經怎麼瞎掰辟支佛去聽佛說楞嚴經。
: http://tripitaka.cbeta.org/T19n0945_001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 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呪攝入婬席,婬躬撫
: 摩將毀戒體。如來知彼婬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于
: 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呪,勅文殊
: 師利將呪往護,惡呪銷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
: 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於時,復有
: 恒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 再來看更接近真佛法的增壹阿含經怎麼說。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125_032
: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二
: 力品第三十八之二
: (七)
: 諸辟支佛若如來不出世時,爾時此山中有此五百辟支佛,居此仙人山中。如來在兜術天上
: 欲來生時,淨居天子自來在此,相告:『普勅世間,當淨佛土,却後二歲,如來當出現於
: 世。』
: 「是諸辟支佛聞天人語已,皆騰在虛空,而說此偈:
: 「『諸佛未出時,  此處賢聖居,
:   自悟辟支佛,  恒居此山中。
:   此名仙人山,  辟支佛所居,
:   仙人及羅漢,  終無空缺時。』
: 是時,諸辟支佛即於空中燒身取般涅槃。所以然者,世無二佛之號,故取滅度耳。一商客
: 中終無二導師,一國之中亦無二王,一佛境界無二尊號。
: 《增壹阿含經》記載佛說因為「世無二佛之號」「一佛境界無二尊號」
: 所以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教還在的時候不會有其它佛和辟支佛存在,
: 所有的辟支佛早在釋迦牟尼最後一世成佛前就先取滅度了,
: 佛和辟支佛不會同時出現,
: 假佛經楞嚴經的作者不懂佛法才會瞎掰有辟支佛去聽佛說楞嚴經。
: 在發明大乘經典打著佛教招牌反佛教的潮流中
: 有些不吃肉邪說的信徒混進佛教裡面發明宣揚不吃肉邪說的大乘經典,
: 那些宣揚不吃肉邪說的大乘經典瞎掰佛禁止弟子吃肉抹黑吃肉的真佛教,
: 楞嚴經就是典型瞎掰佛禁止弟子吃肉的大乘經典。
: http://tripitaka.cbeta.org/T19n0945_006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六
: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帝譯
: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
: 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即為飛行夜
: 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
: 之中,多此神鬼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
: 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
: 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
: 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
: 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 1.假設一隻雞被殺死後輪迴成一隻狗,雞的屍體被拿去做炸雞排。
: 炸雞排是無情的物質沒有受、想、行、識本來就沒命根,
: 炸雞排並非眾生肉,雞被殺死後輪迴成的狗才是有命根的有情眾生,
: 楞嚴經作者不懂佛法才會瞎掰說動物的屍體有命根。
: 2.假設有人想拿炸雞排供養比丘,楞嚴經裡的佛就得趕快把真炸雞排變成假炸雞排。
: 不過當比丘想吃炸雞排時雞早就死了輪迴成狗,
: 就算楞嚴經裡的佛能把真炸雞排變成假炸雞排,死掉的雞也不會死而復活,
: 變假肉給比丘吃是無聊多此一舉,
: 變假肉給比丘吃對死掉的雞沒幫助、對雞死後輪迴成的狗沒幫助、對所有眾生都沒幫助。
: 如果楞嚴經裡的佛真的吃飽太閒,應該多做一些有建設性的事,
: 變假肉給比丘吃對眾生沒有任何幫助,真正的佛不會浪費生命變假肉給比丘吃。
: 不管假佛經楞嚴經怎麼寫,有智慧的人會仔細查證不會迷信。
: http://tripitaka.cbeta.org/T22n1425_030
: 摩訶僧祇律卷第三十
: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 賊肉段者,世尊涅槃後,長老比丘依王舍城住。時有盜賊偷牛,夜在尸陀林中殺噉有殘,
: 語林中坐禪比丘言:「尊者須肉不?」答言:「須。」即與滿鉢。比丘取已持還精舍自食
: ,分與餘比丘。餘比丘問言:「長老!何處得此肉?」具說上事。諸比丘言:「長老!汝
: 賊邊取物滿五錢,波羅夷。」諸比丘不了,往問長老比丘。長老比丘言:「出家人前人如
: 法、不如法,有主施無罪。」如是毘尼竟,是名賊肉段。
: 假設佛入無餘涅槃前規定出家人禁止吃任何肉,
: 佛入無餘涅槃後出家人自然會按照佛規定的戒律不吃任何肉。
: 不過漢傳佛教的《摩訶僧祇律》說明佛入無餘涅槃後比丘一樣照佛規定的戒律吃三淨肉,
: 這就表示佛沒有規定禁止弟子吃肉。
: 假佛經愣嚴經的作者就像提婆達多一樣想要打著佛教招牌反佛教在佛教宣揚不吃肉,
: 因此假佛經愣嚴經的作者才會抹黑吃肉的佛和佛弟子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
: 至於為何漢傳佛教出家人不吃肉?
: 不管假佛法大乘經典怎麼瞎掰漢傳佛教僧團原本「律中無有斷肉法」可以吃三淨肉,
: 佛入滅後不吃肉邪說的信徒混進佛教裡面發明了宣揚不吃肉邪說的大乘假佛經,
: 梁武帝迷信那些宣揚不吃肉邪說的大乘假佛經看到漢傳佛教出家人吃肉心情不爽,
: 就發表《斷酒肉文》禁止漢傳佛教出家人吃肉。
: http://tripitaka.cbeta.org/T52n2103_026
: 斷酒肉文 梁高祖
: 二十三日。會其後諸僧尼。或猶云。律中無斷肉事及懺悔食肉法。其月二十九日。又勅請
: 義學僧一百四十一人義學尼五十七人。於華林華光殿使莊嚴寺法超。奉誠寺僧辯。光宅寺
: 寶度等三律師。昇高座御席地施座。餘僧尼亦爾。
: 制旨問法超等三律師曰。古人云。止沸莫若去薪。息過莫若無言。弟子無言乃復甚易。但
: 欲成人之美使佛種相續與諸僧尼共弘法教。兼即事中亦不得默已。故今集會於大眾前。求
: 律中意。聞諸。
: 僧道。律中無有斷肉法。又無懺悔食肉法。
: 原本漢傳佛教遵守的戒律內容「律中無有斷肉法」,
: 不過梁武帝還是硬要規定漢傳佛教出家人不能吃肉。
: 因此漢傳佛教僧團在梁武帝發表《斷酒肉文》後被迫規定禁止吃肉的新戒律,
: 這個禁止吃肉的新戒律就是梵網經菩薩戒。
: 在梁武帝規定禁止吃肉前,漢傳佛教沒有守梵網經菩薩戒。
: 梁武帝規定禁止吃肉後,漢傳佛教每個出家人都必須守梵網經菩薩戒。
: 因此追根究柢,漢傳佛教守梵網經菩薩戒的傳承是源自梁武帝而不是源自於佛,
: 漢傳佛教禁止吃肉的規定是梁武帝傳承下來的戒律而不是佛傳承下來的戒律。
: 侯景原為東魏的將領,後投降梁武帝。
: 不久東魏攻擊侯景,梁武帝派姪子蕭淵明支援結果戰敗,蕭淵明被俘。
: 侯景為了試探梁武帝假託東魏名義寫信給蕭衍,提出用蕭淵明交換侯景,
: 梁武帝居然表示接受。
: 於是侯景起兵叛變攻進皇宮,梁武帝的下場是憂憤成疾,口苦乾渴,索蜜不成而死。
作者: SamuelLuo (薩姆爾)   2018-04-15 23:45:00
Sadhu!Sadhu!Sadhu!
作者: feelthat (雲端傳送)   2018-04-16 01:13:00
財施、法施、無畏施 保護生命 屬無畏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