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不===要===只===是===相===信===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11-09 18:49:47
※ [本文轉錄自 Buddhism 看板 #1O8lyZ6t ]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看板: Buddhism
標題: 082.不要只是相信
時間: Wed Nov 9 18:49:04 2016
  有一次,一位名叫跋提的離車族人,到毘舍離城的重閣講堂拜訪佛陀。
  離車人跋提對佛陀說:
  「大德!我聽到這樣的傳言:
  『沙門瞿曇會迷惑人的幻術,又通曉拐引術,會誘拐其他教派的門徒。』
  大德!這是真的嗎?還是有人故意誹謗世尊的呢?我們不願意誹謗世尊,特地來向世尊求證。」
  「跋提!
   不要只因為那是多數人的主流觀點,就信以為真;
   不要只因為那是來自古老口傳的吠陀,就信以為真;
   不要只因為那是來自有完整傳承者的教說,就信以為真;
   不要只因為那是來自經典,就信以為真;
   不要只基於合乎邏輯,就信以為真;
   不要只基於合乎推理,就信以為真;
   不要只基於合乎理性思惟,就信以為真;
   不要只基於合乎深思所成的觀點,就信以為真;
   不要只憑著教說者的權威與好口碑,就對他所說的信以為真;
   不要只因為這位出家沙門是我的老師,就對他所說的信以為真。
   跋提!一件事只要做了以後,會有不善的、有罪過的、智慧者所譴責的結果,或者會有所執著,因而引發出無益之苦的,跋提!那就是應當捨離斷除的。」
  接著,佛陀舉了些明確的實例來說明:
  「跋提!人的心中如果起了貪,起了瞋,你們認為是有益呢?還是無益呢?」
  「大德!是無益的。」
  「跋提!因為心中起了貪念、憤怒的人,會被貪、怒所蒙蔽而起執著,這樣,殺人、搶奪、淫亂、欺誑等惡行,就都做得出來。不但自己做了,還會教唆別人一起做。這樣的人,是不是像陷於漫漫黑夜,一直受著無益之苦呢?」
  「大德!確實是這樣的。」
  「跋提!這樣,你們認為貪與瞋,是善還是不善呢?是有罪過還是無罪過呢?有智慧的人都會譴責還是稱讚呢?」
  「大德!那是不善的;是罪過的;有智慧的人都會譴責的。」跋提答。
  「跋提!心中不起貪、不起瞋的人,就不會被貪、怒所蒙蔽,不起執著,而能遠離殺人、盜奪、邪淫、欺誑等惡行。不但自己遠離,也會勸別人遠離,這樣的人,是不是常在安樂中受益呢?」
  「大德!確實是這樣的。」
  「跋提!這樣,你們認為無貪、無瞋,是善還是不善呢?是有罪過還是無罪過呢?有智慧的人都會譴責還是稱讚呢?」
  「大德!那是善的;是無罪過的;有智慧的人都會稱讚的。」
  「跋提!世界上的寂靜善士,都是這樣教導弟子的:應當調伏貪、瞋、癡、激憤而安住,貪、瞋、癡、激憤調伏了,身、語、意就不會因貪、瞋、癡、激憤而造業。」
  跋提聽了佛陀這一番教導,大為折伏,因而對佛陀說,即日起願意終生歸依佛陀,為在家佛弟子。此時,佛陀再回到最初的話題,反問跋提說:
  「跋提!我可曾對你說:『來!跋提!來當我的弟子吧,我是你的老師。』」
  「大德!不曾。」
  「跋提!所以,那些說『沙門瞿曇會迷惑人的幻術,又通曉拐引術,以誘拐其他教派門徒』的,只是一些不動腦筋深思的沙門、婆羅門,對我不實誹謗的話罷了。」
  「啊!大德!這真是善巧的引誘,美妙的幻術啊。我殷切地期盼您也能以這樣善巧的引誘,誘導我親愛的族人,讓我的族人,都能獲得長遠的利益與安樂。大德!如果所有的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都能聽到這樣善巧誘導,那麼,所有的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也都能獲得長遠的利益與安樂。」
  「跋提!的確是這樣的。跋提!不僅如此,所有的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民眾也一樣。即使是講堂外的那些大樹,如果能有思惟,也能經由這樣的誘導而斷除不善法,具足善法,獲得長遠利益與安樂的,更何況是人呢!」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九三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82.htm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11-10 04:38:00
這篇太猛了 有點打破佛法僧的信仰的味道就結論來說 那究竟我們該以何為憑徵信?另外討論細節來說 那個年代沒有所謂的邏輯吧?翻譯成邏輯似乎太過了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6-11-13 19:34:00
以貪嗔(癡)是否生起作為憑徵主要還是由觀察自己開始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11-17 10:20:00
謝謝樓上 說的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