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 你不知道的HFC:高頻寬頻普及率

作者: peaceojack (Jacko)   2017-09-13 12:51:29
版上FTTx與HFC網路一直是被討論的重點,但還是有很多人是一知半解的
今天想藉由高頻寬普及率的問題來看看兩者的差異
首先,本文所謂的高頻寬是指100M以上的速度
FTTx以中華電光世代來說有100Mb-1Gb ($906-$2,999)
HFC其中做的比較好的大概就是凱擘的120Mb-500Mb($899- $1,099)
從以前到現在上網第一件事就是「能不能用」,所以第一個主題就是普及率
中華電信挾過去電信總局的優勢,以電話線為最後一哩,將網路服務提供給家戶
但最多僅能提供至100M/40M(以VDSL2 binding方式供裝
若要以上規格則須以FTTH或G.FAST方式才有機會供裝;
而有線電視業者以同軸電纜為最後一哩,可以輕易提供100Mb以上甚至是1Gb的網速
(需搭配DOCSIS 3.1)
FTTH自頭端到中繼端再到家裡全以光纖連接,擁有所有的光傳輸優點
但缺點就是不易施工,成本高。相對HFC,在骨幹上採用光傳輸來提高網路品質
在下游處則運用頭軸傳出來降低成本,兼顧效益與經濟性,使得HFC在美國高達
6成以上的用戶選擇這類網路(因為比較便宜又好用)
http://i.imgur.com/ecYQe5E.png
上表來源:光連雙月刊2010年3月.No.86,枕木清博士
目前台灣仍有95.3萬ADSL用戶(佔所有中華電固網21.3%),對於這樣的低頻寬用戶
其中有多少是不願升裝高頻寬,又有多少是不能升裝高頻寬的?
以中華電強力Push用戶申辦光世代的行銷手段,我個人覺得不能升比不願升的可能性
來得大些。別說FTTH,許多地方是連光世代60M都無法申辦的
這應該是因為FTTx+VDLS2傳輪距離有限,或是最後一段光纖佈建不易,且成本又高
該地區如果沒有潛在商機(很多人打電話去要求高頻寬),則不會或較慢來做FTTx
http://i.imgur.com/VoHiNKT.png
▲多數光世代100M用戶是以binding方式供裝,亦即常使用FTTC 50M雙進線來供裝100M
以達到測速品質的確保。但有效距離仍然僅有500英尺(大約150公尺)
目前台灣有線電視用戶約500萬上下,幾個大的MSO都有提供HFC網路的寬頻上網服務
但大部分因為頻譜不足及數位化進度較慢,多數能輕易提供最高120M的規格
少數提供到500M甚至是800M的超高速網路。在上行頻寬仍較難突破
像是凱擘提供最高上行也僅到30M,雖說這樣的上行頻寬已能滿足大多數家戶
但對於有上行需求的人仍只能選擇其他ISP。HFC網路透過coaxial cable銅纜優勢
在傳輸電視訊號的同時,亦可提供高頻寬網路服務,而不必像FTTH必需花大錢
來佈建實體光纖網路線,相對來說,也可以提供較便宜實惠的價格給消費者。
小結:
想要超過100M頻寬的網路服務,目前僅有FTTH、HFC能做到。FTTH好不好?
當然好!但是高成本且不易佈建,使得整體的普及率仍須運營商的經營略側而定;
而HFC網路建構在既有的有線電視傳輸網絡,能用最快的速度將高頻道普及出去
幾乎是你家能進cable就能用高頻寬的網路,個人認為在高頻寬普及率上HFC
應該還是相對明顯有競爭力才是。
作者: allenz78 (IRONHEART)   2017-09-22 11:44:00
連public IP都沒有提供的isp你敢用,我也是醉了
作者: Windcws9Z (聞肉絲就餓)   2017-09-13 13:06:00
台灣Cable都丟水溝當然 佈建快而且Cable尖峰時刻網速根本悲劇
作者: c98406023 (撌思漁撱)   2017-09-13 13:30:00
光纖到府也可以快速施工,走現有水溝以及微管溝工法
作者: Shauter ( )   2017-09-13 13:48:00
工三小的文章
作者: dxzy (Dunning–Kruger effect)   2017-09-13 14:00:00
看不懂想表達什麼
作者: SPzero (終曲)   2017-09-13 15:06:00
記得台北光纖FTTH就是用微管溝光纖工法,不過各行政地區提供服務的時間也是到去年才比較完整些,另外除了採用工法外,像是建設成本還有回收商機等因素,或是道路能否施工、用戶家建築物有無光纖管道等情況也都會影響到光纖化普及問題,這些變數其實都需要政府跟業者一起協力合作才能克服的
作者: chababa (洽八八)   2017-09-13 16:11:00
有線電視網速再高也沒用,只能自己內網自HIGH連Public IP都不提供,打客服只會叫你重開
作者: taotu (透抽)   2017-09-13 16:15:00
真正高頻寬遲遲無法普及的原因是政府遲遲不立法新建物強制自備光纖設備,此法若上路幾年後遍地都是光纖,何愁無高速網路,何愁寬頻價格太高。
作者: ChristopherF (克里斯多法法法)   2017-09-13 17:08:00
如果這篇是在5年前討論看似有道理,但看看現在高速網路的國家都是光纖鋪設FTTH為主,cable經不起未來
作者: andrewkuo   2017-09-13 17:10:00
房屋有光纖設備,屋外馬路沒有光纖也無用呀!當初蔡董堅持CostDown,聯PON設備都缺貨,房屋內有光纖又如何,還不是要用VDSL走電話線上網,還好以已經下台到聯發科了.
作者: ChristopherF (克里斯多法法法)   2017-09-13 17:12:00
10G的挑戰,台灣的地理和氣候因素,真的是需要讓網路業者像中華那樣走地下管線才穩
作者: andrewkuo   2017-09-13 17:14:00
TenG的設備那麼貴,通常都是網路的骨幹才有在採用吧.
作者: ChristopherF (克里斯多法法法)   2017-09-13 17:20:00
全台光纖鋪設不就是要朝10G固網目標前進嗎?
作者: school4303 (某爬蟲類)   2017-09-13 20:35:00
這篇是在捧cable吧
作者: danny8376 (釣到一隻猴子@_@)   2017-09-13 20:56:00
現在骨幹都上40G到100G了w 10G算支幹而已
作者: vaper (風雨飄搖的世代)   2017-09-13 23:36:00
還以為是某ID發的天文,看來後繼有人了...美國多用同軸是因為地廣人稀,都會區還是一樣光纖...台灣就彈丸大的地方,拉同軸跟光纖成本已差不多,當然光纖
作者: bailan (Bailan)   2017-09-13 23:39:00
有的第四台就直接拉光纖到家再轉同軸了
作者: vaper (風雨飄搖的世代)   2017-09-13 23:39:00
還有一樓+1,同軸丟水溝到底是啥鬼,每次看到都想砍斷它到處亂佈同軸,到時道路施工就整組壞光光
作者: rhycloud   2017-09-14 00:54:00
是01的xup分身?怎說法都一樣
作者: andrewkuo   2017-09-14 01:07:00
他少強調一件事,相對於VDSL,DCOSIS架構不會因距離限制網路能安裝的速率就不同.不然為何有些超級鄉下的地方,如稻田旁邊的農舍,只有老人家的三合院,只有CM能達到比較快一點的上網,順便安裝DVR來遠端監控家裡的狀況.第四台有走純光纖到家的有新高雄,大豐(部分),台灣佳光(部分),佳聯和北港(部分),新彰(第二期建設區).好處是不會因為路邊電桿沒電就無法收看電視或是上網.
作者: a38654 (kind man)   2017-09-14 15:17:00
業配凱擘嗎? catv的網路真的不推
作者: FantasyNova (F.N)   2017-09-14 16:18:00
滿同意這篇文章的有關中華的說法中華每天在我們這邊無法申辦300M的地方打廣告 很無言而且哭邀規劃科很多年 都很難來布建 算都會區吧附近房價 30~40萬/坪
作者: andrewkuo   2017-09-14 17:41:00
當你在鄉下時,中華又不理你,cm就是高速的選向了
作者: popbitch (that's it)   2017-09-14 18:09:00
鄉下有的電線杆上光纖都拉好很多年,但中華就是不給裝
作者: pojicoffee (pojicoffee)   2017-09-14 19:04:00
電話線目前能看到的物理極限已經達到10Gbps/30公尺,未來或許還有進步空間。HFC不知還能不能有成長空間
作者: atrix (班班)   2017-09-15 09:37:00
老實說,這沒有什麼專業知識,都是新聞報紙上的東西
作者: ariadne (壞人)   2017-09-15 14:37:00
cable就是廢 說說連國外頻寬跟國內其他ISP交換頻寬是多少實際上用起來體感就是差勁 內網快全卡交換節點有用嗎?
作者: danny8376 (釣到一隻猴子@_@)   2017-09-17 00:13:00
樓上 我用的體感是種花出國爛到不行哩(笑還是那句話 水管粗又如何 人多還是不夠用啊
作者: c98406023 (撌思漁撱)   2017-09-17 00:48:00
種花路由有分等級 TWGate(只給企業使用) > HiNet(企業與大眾使用)
作者: Dcpp2015 (DC)   2017-09-21 11:06:00
不能拉FTTH 的多半都是郊區或者山區吧,離骨幹線路太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