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邱大導,我也曾是這樣的罪人

作者: sitifan   2016-02-17 03:43:18
賀歲電影《大尾鱸鰻2》上映以來飽受抨擊,其中更有涉及揶揄原住民的片段,遭時代力
量立委高潞‧以用要求道歉,導演邱瓈寬在13日於臉書發文辯稱絕無歧視之意,同時也要
求立委及網友,不要「有損創作的自由」。
  其實邱大導會堅持自己拍這種電影對原住民「絕無歧視」,並拿「創作自由」來當擋
箭牌,我一點也不意外。要認識自己的盲點,真的並不容易,因為我自己也曾是這樣。
2007年9月號《勝利之光》633期,記者鐵軍的報導,後來《水深之處福音網》也轉載的這
篇〈壓傷的蘆葦──管仁健的故事〉,說的也就是我自己覺醒的過程。
  現任文經社主編的管仁健,是一位民國七0年代的金門退伍老兵。身為基督徒的他
,說話可謂幽默風趣,他喜歡用笑話來寫人生,還替自己取了一個「小瓜呆」的暱稱。其
實,他談及聖經時,臉上所洋溢的喜樂,更具有感染力。
  管仁健從小就是先天性的「扁平足」,母親每次外出尋人,只要順著特殊的赤腳足印
,就能輕易找到他。後來,他沒有因「扁平足」而免役,卻在金門留下軍旅的腳印。他的
金門故事,除了印證「聖靈的感召」,也說明宗教信仰,帶來心念轉化的力量。
  民國七十二年,管仁健從中國市政專校「公共衛生科」畢業。當時他的體重只有四十
五公斤,並未達入伍的體檢標準,加上先天的「扁平足」,照規定應判定為「戊等」體位
,該體位既不能當兵,但也不能不當兵,而且三年內必須年年複檢,當時未役者不能參加
插大考試,也不能就業。他因此請求軍醫直接改列「乙等」,早點當完兵回來好工作升學

  新訓結束,他抽中金門籤,來到位於「小徑」的金中師(陸軍第146師)師部等候分
發。依照慣例,他肯定被挑選進入師部支援營的衛生連,或者步兵營直屬衛生排。豈料,
砲兵營的營長卻親自選兵,還一眼挑中他,於是,他分發進入「中蘭村」的砲兵連。
  管仁健同科畢業的校友,入伍大多擔任衛勤兵,他沒有如願依專才服役,起初也認為
砲兵連環境「不好」。但是,每天的禱告過程裡,他把握與神親近的機會,也反覆思索新
約提摩太前書所提及的經文,「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
的」。
  他開始學習用神的眼光、角度,去看待所有環境,他發現「不好」與「甚好」,竟然
都在一念之間。他嘗試用感謝的心領受一切,所有的不如意,竟然瞬間釋懷了。他覺得,
自己分發到班上其他同學都不可能被分發的砲兵連,「就算不是神所造的,也是神所允許
的。」
  那年深秋,中蘭村的砲兵連,來了一位原住民新兵。這位弟兄不識字,不僅連自己姓
名都不太會寫,連槍機號碼都唸不出來,總是受到老兵們揶揄,管叫他「番仔」(台語稱
呼山地同胞)。這位原住民弟兄很畏懼拿筆,每次都先看管仁健寫一個字,才跟著寫一個
字,甚至莒光日作文簿,都央求管仁健代為捉刀。
  入冬後,砲兵營將進行高裝檢,舉凡車、砲、槍、個裝都列入檢查項目,每位戰士的
軍服衣領後方內的白名條,都要求填妥血型和兵籍號碼。這位原住民抱著軍服,枯坐等候
管仁健代為填寫。
  在高裝檢逼近的壓力下,管仁健情緒變得焦躁,他不悅地從原住民弟兄手中搶來一件
軍服,拿起奇異筆填寫完畢,丟還給對方,同時要他模仿著填寫,他沒空幫他逐件填寫。
原住民新兵沒多說話,只有低頭著默默地離開。
  那天深夜,管仁健從小徑師部結束公差,徒步走回中蘭村。他在途中看到一片幽暗的
燈火,聽到一陣風吹草動的聲音,腦海突然浮現一段聖經的經文。
  這段出自舊約以賽亞書的原文是,「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
;祂憑真實將公理傳開。祂不灰心,也不喪膽,直到祂在地上設立公理;海島都等候祂的
訓誨。」
  古代的猶太人利用蘆葦作笛子,但是蘆葦被壓傷,就無法吹出甜美樂音,不能再當樂
器,猶太人乾脆折斷這枝蘆葦。猶太人還利用麻,來燃油作火把,油一旦用盡,麻開始冒
煙,猶太人就吹滅這支火把。
  在夜色裡,管仁健反覆咀嚼著經文。尤其是最後那句「海島都等候祂的訓誨」,竟然
讓管仁健想到那位原住民新兵,他忽然有一種衝動要立刻向對方道歉,就是不能等到天亮

  管仁健想起,體能戰技測驗,大家背槍跨越五百公尺障礙,來到那一面短牆時,他總
是後繼無力。那位原住民弟兄總會停下腳步,從後面推別人一把,看到別人順利翻越短牆
,他就很高興,露出滿臉笑意。
  其實,一般人稍微懂得助跑技巧,便能輕易跨越短牆,但在體能耗盡時,還是很難爬
過那道牆。偏偏,管仁健就是體能很差的阿兵哥,當時他的腰圍只有二十二英吋,配戴S
腰帶時,都得固定在第六個孔洞,除了左右M16步槍彈袋就定位,其他裝備全都採逆時鐘
方向移了位,原本左後側的水壺位置,卻改掛刺刀,水壺則倒退到正後方。
  他還想起,每次糧秣運補時,軍用卡車總是停在環島北路上,弟兄們都得馱著沈重的
米包,走過上坡路才能抵達廚房的倉庫。帶隊班長跳上卡車,把米包放在每位弟兄的肩膀
,每個人通常只扛一包米,那位原住民弟兄,卻可以一次扛兩包米。看到管仁健氣喘吁吁
的模樣,原住民弟兄總會貼心地對他說,「小管!放我背上」。然後,一個人扛三包米,
依然滿臉笑盈盈。
  想起原住民弟兄幫他扛米包、扶他爬上牆,想起原住民弟兄微笑的樣子,反觀自己不
耐煩的言行,管仁健深感自責與難過。那一刻,他感覺神在對他說話,神帶給他生命啟發
,讓他徹悟經文的道理。向來理性思考的管仁健,這一次竟然淌下淚水,這也是他唯一的
掉淚經驗。
  他發現自己內心暗藏著知識份子的驕傲,潛意識認定自己能寫字,遠比原住民弟兄的
好體力來得高級,才會把情緒遷怒到對方身上。
  管仁健也發現,「體能差的我,和不識字的他」,在軍中其他人眼底都是「不好」的
,就像是壓傷的蘆葦,不能吹出樂音,也像冒煙的火把,不能發出亮光。但在神的眼中,
「我們都是好的」,因為神懷抱不放棄的愛。
  於是,有種驅力提醒他加快腳步,立刻向對方道歉,就是不能等到天亮。回到中蘭村
砲兵連,時鐘指針走到凌晨一點,弟兄們早已床上躺平。他走到原住民弟兄床邊,對方竟
然睜著眼尚未入眠。
  那晚的星空特別燦爛。當兩人走出坑道後,管仁健開口向對方道歉,原住民弟兄告訴
他,「如果你沒有來叫我,我待會站夜哨拿到槍,就會舉槍自殺」、「我覺得連最後一個
朋友都沒有」、「我不想成為別人的拖累」。及時的道歉,挽回一件可能想不開的憾事,
也造就一段患難與共的情誼。
  天上最美的是星星,地上最美的是友情。二十多年過去了!管仁健想不起,那位原住
民弟兄的名字,卻忘不了他永遠的微笑。管仁健說,當年他們都在對方身上看到了神,就
像新約羅馬書經文提及,「萬事都互相效力,讓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
https://www.facebook.com/renjian.guan?fref=nf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