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因為精神疾病想和男友分開

作者: stasis (流雨風雪)   2014-06-22 10:19:22
※ 引述《sheep1023 (楊楊)》之銘言:
: 甚至也會用很難聽的話酸我男友
: 清醒的時候都會非常後悔 然後又開始傷害自己想搏取一些他的同情
: 他很愛我 可是我感覺得出來他被我折磨得很慘
: 今天我們又因為一件小事吵架
: 我情緒失控 把他罵得跟狗一樣 這次他很罕見的對我發飆
我不曉得妳是不是在家人朋友身邊都很正常 只有對妳男友這樣
如果是的話 請記住妳是在利用他對妳的愛進行勒索
因為其他人不會容忍妳的無理行為 只有真正愛妳的人會
但這樣子會害妳男友求助無門 因為旁人會認為只有跟他會這樣
那八成是他的問題 我ex也有類似的症狀 她當時要考研究所
把我當作狗使喚的行為就不細說了 只要我不屈從
她就用"都是你毀壞我的人生 我去死都是你的錯"這種話來威脅我
我只能百般容忍 快忍不下去時 我曾拜託她去找過諮商或就醫
但她不認為她有問題 最後變成是我得去看身心科 去做心理諮商
研究所考上後沒兩天她在boy-girl版發了篇公審文
還有一堆板友回文攻擊我 我現在在打這些字的時候
都還能回憶起當時氣到發抖的感覺 我後來也沒有在版上回她
只是她每挽回一次 我就把她在版上貼的那篇文章
還有那些版友回文的備份重看一次 因為我相信她的朋友家人也是這樣看我的
反正當時就是完全斷掉跟她的聯繫 剛好我家旁邊就有警局
她在回家路上攔我 我就直接往警局走
也不是恨她或怎樣 我還是希望她接下來能過得好
就只是覺得我真的沒辦法再跟她相處下去了 連跟她講話都是件痛苦的事
妳希望這樣嗎? 不希望的話 請跟他一起合作克服妳的情緒徵狀
: 雖然發飆完之後他一直道歉 可是我的眼淚還是掉個不停
如果妳男友過去對妳都是採取忍耐妥協的態度 那妳真的要注意點
因為這是忍耐不下去的徵兆 如果放任下去
我相信他發飆的頻率只會越來越短
: 一方面是覺得他今天會這樣對我 哪天他把我甩掉我不就慘了
: 一方面是恨自己 覺得我很過分
: 也覺得他好倒楣 這麼深愛的女友竟然是神經病
: 我想暫時跟他分開 在病情控制穩定之後再繼續跟他在一起
如果妳相信他對妳的愛還足夠
那請妳先跟他坦承妳的狀況 然後跟他討論接下來怎麼做吧
這不是單靠藥物控制可以處理的 需要身邊的人幫忙
: 不知道這條路行不行得通...?
樓上有板友推薦親密的陌生人這本書
我之前有做過一些相處方面的書摘 供妳和妳男友參考
重點是要讓妳男友把界線清楚的畫出來
==
以下是「親密的陌生人」一書的書摘,如果有類似問題的版友,
可以自己找書來看看,我想會很有幫助。
另外,千萬不要隨便替別人貼標籤,
(邊緣性人格這個名詞較新且容易受誤解)
PO這篇文主要是想提供書中的一些守則供大家在碰到問題時應用,
以期建立比較長期與健康的關係。
==
你心愛的人是不是帶給你很多痛苦?
你是否因為害怕對方的反應,而掩藏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你是否覺得不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會被對方扭曲?
對方是不是一有事情發生,就把問題都推到你身上,
強詞奪理,不斷指責你的不是?
你是否經常成為對方非理性怒火的標靶,
有時又沉浸在對方正常又充滿愛心的對待裡?
你是否感到被操縱、控制、甚至欺騙?
覺得自己是被情感勒索的被害人?
你是否覺得,在你關愛的人心中,你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從來就沒有中間地帶,而且找不到任何原因,
不明白對方為什麼會翻臉跟翻書一樣?
對方是不是老是抹煞、否定你的想法,
你覺得對方對你的看法老是變來變去,以至於你做什麼都不是?
對方是否無中生有的指控你做了一些事,說了一些話?
你是否經常覺得被誤解,即使千方百計解釋,對方還是不相信?
當你想斷絕關係時,對方會想盡辦法阻止你離開,
信誓旦旦表示真心愛你,保證會改變,或直接、間接的口出威脅?
你是否很難有所計畫(例如參加一些聚會),
因為對方的陰晴不定、衝動、朝令夕改?你是否經常為對方的行為找藉口?
一心想說服自己一切都很好?
如果以上的狀況對你來說很熟悉的話,那這些問題很可能不是你造成的,
而且你並不孤單,因為你身邊的人可能是邊緣性人格疾患患者。
==
情感健全的人滋生的人,大體是根據事實而來,但邊緣人格者的行事方式正好顛倒,
當他們的感覺不符合事實時,可能會無意識的修改事實,使之符合感覺。
這些自我防衛機制包括了否定(事實的存在)、合理化(自身的行為)、
分裂(將世界區分為非黑即白)、投射(用責罵的口吻將不是都推到他人身上),
另一種投射方式是指責你懷有某些他們自己才有的感覺和想法。
整個思考邏輯是這樣:好像有問題要出現了,不是我的錯,所以一定是你有問題。
當被投射很多次之後,當事人可能會把這些指控當真,甚至開始體現那個行為,
這被稱為投射認同,有點類似自我實現的預言。
邊緣人格者不了解其所作所為造成了什麼影響,他們好像永遠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同樣的循環會一而再、再而三出現。
有些邊緣人格者會不斷考驗你,看你究竟有多關心他們,他們的邏輯是:
你要是真的愛他們,就會拋開自己的欲望,全心填補他們內在那個需求的黑洞。
有些邊緣人格者在很多方面都是用孩子的方式看世界,不同的是,
他們有能力用成人的方式來影響世界。
==
邊緣人格並無傳染性,但長久被如此對待的人,卻可能被感染,
朋友、伴侶和親人往往以為這種行為是衝著他們而來,陷入充滿罪惡感、自責、
沮喪、否定、孤立和困惑的循環中無法自拔。為邊緣人格者的感情與行動負責,
長遠來看並無效用,甚至使情況更加惡化,這些行為會變本加厲,
因為該負責的是邊緣人格者本人。
以下是一些應有的認知:
邊緣人格者之所以為何會有這些舉動,可能完全與你無關。
不論你口才有多好,都不會把問題給勸好。
只要給予適當幫助,邊緣人格者可以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甚至控制自己。
如果愛自己,便不會聽任他人虐待你。
關愛、支持、接受一個人,和關愛、支持、接受一個人的「行為」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你支持、接受他們的行為,反而會讓這種行為繼續下去,甚至變本加厲。
邊緣人格者的親友以為讓步可以讓所愛的人恢復「正常」的行為。他們的想法是:
「要是我按照這個人的話做,便可以得到我要的。」但讓步可能永遠不夠,到頭來,
你必須提出更多愛的證明,開始另一回合的討價還價。
當親友發現討價還價後得付出的真實代價:失去親朋好友、不再自我尊重、
放棄嗜好等,就會出現沮喪,邊緣人格者沒有改變,親友卻改變了。
==
如何因應邊緣人格行為:改變你自己,承認自己無法逼迫邊緣人格者就醫,
不要以為邊緣人格者的一舉一動是衝著你來、照顧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你有權利保有自己的想法、意見與感受,不論好壞對錯,都是你的一部分。
但別人也有權利保有他們的想法、意見與感受,就算你無法同意。
你不必說服別人與你有同樣的觀感。
看著心愛的人做出損人害己的事,令人挫折與傷心,可是不管你怎麼做,
都無法控制別人的行為,那也不是你的職責。你的職責是要明白自己是誰,
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看法採取行動,和身邊的人溝通你的需要和意願。
你永遠可以透過迂迴或賞罰分明的方式,鼓勵別人按照你的意願做,
可是要怎麼行動,還是得讓他們自己決定。
邊緣人格者需要他們的親友保持穩定、明確的態度,既不排斥也不壓抑他們,
他們需要你讓他們照顧自己,不要越殂代庖,包辦他們的生活,想要做到這點,
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打點好自己。
有些親友實行戒酒協會提倡的觀念:給患者關愛,但保持超然。
不要因為別人的行動或反應而難受。
不要因為想幫助別人康復,任由自己被利用或虐待。
不要越殂代庖,替別人做他們能做的事。
不要製造危機。
在自然的情況下,如果有危機即將出現,不要阻止。
對某人或某事保持超然,表示我對此人此事,一無主觀意見,二不加以譴責。
這只是種方法,使我們得以從別人的行為對我們的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中抽離出來。
請記住三不和三要:
不是我造成的
不是我能控制的
不是我能治癒的
要停止找他們的麻煩
要避免成為他們的主人
要過自己的生活
==
用來逐步建立激情回應的最奇特學習機制是「間歇強化」,
這是指對於某種刺激產生週期性的、有時又任意的回報。如果你很努力要完成某事,
可是付出的努力有時得到回報,有時卻枉然,那麼你就是處於「間歇強化」的狀態中。
奇怪的是,在維持某種行為模式上,「間歇強化」卻比「持續強化」更有效力。
人之常情是:如果在追求過程中總是得到回報,就容易對想追求的事物失去興趣,
轉而變為厭倦;但回報時有時無的話,反而不易生厭。
間歇的鼓勵是一體兩面的事,邊緣人格心情好的時候,你得到鼓勵,
但無法預測多久才會有下一次。而邊緣人格者也得到鼓勵,
因為你偶爾會順應他們或激烈或平和的行動,順應他們的要求。
如果在邊緣人格者苛待你的情況下,你仍覺得對此人「愛上了癮」,
請思考你們的關係中有無間歇強化的情形。
==
邊緣人格親友常被人利用的敏感點有:
受到不公平的指控
需求、感受和反應沒有得到重視,或完全被否定
受到太過度的崇拜或敬仰(隨後而來的可能是輕蔑和苛責)
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和內疚(guilt),簡稱FOG,
讓人無法招架情感勒索。你可能會害怕失去某項事物:例如認可或關係;
勒索者常會利用往事為工具,強調自己過去的善舉;將所有的責任歸咎於你。
因應這些行為的方式有:向他人求證事實、避開會觸動情緒反應的情境、
避免看得出來的反應(對方若發現有效,會導致重複的行為)、
了解自己無法控制別人的思想(尤其是無法取悅把自己的不快樂投射在你身上的人)。
==
設定個人的界限,界限就像遊戲規則,使你的生活有秩序,幫助你做出有利的決定,
它界定了你是誰、有什麼看法、如何對待人、以及讓人如何對待你。
良好的界限具有彈性,但若太有太有彈性,便容易發生越界和侵入的情形,
光顧著接受別人的感受和責任,而忘了自己的。
界限並不是要控制或改變別人的行為,它只關係到你自己,以及你需要做什麼,
以便好好照顧自己。
設限良好的人可以適當地區分自己與他人,他們可以認同自己的感受、看法、與價值,
為之負責,並將他們當成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別人有相異的看法時,也能給予尊重。
邊緣人格者往往喜愛改變規則、衝動行事,要求別人不管怎樣,
都要配合他們的時間給予關注。設定界限能幫助你應付這些行為,
不會像個任人擺佈的傀儡。
沒設定界限就只能任人左右,別人擺佈他們時,他們只覺得無助,任人使喚。
設有界限的人較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容忍某種行為,
他們拿出屬於自己的絕對權利,勇於說「不」,感覺有安全感且有能力控制。
兩個人之間必須擁有適當的空間,糾纏不清不同於彼此妥協,後者是自覺的,
有較公平對等的取捨,前者則是為了討好別人或維持情感,
而一味否定自己的認同與需求。
人若沒有健全的界限,就會採取防衛手段,諸如控制、退縮、歸咎他人、合理化、
知性化、咒罵、追求完美、思考兩極化、威脅、強詞奪理、過度關心等。
這些過度的防衛機制,都會損害親密關係。
邊緣性人格者最大的恐懼是被拋棄,如果設定並遵守合理的界限,
同時學會照顧自己的需要,過自己的生活,比較有可能和邊緣人格者維持長期關係。
堅決固守界限,才能幫助患有邊緣人格的對方也為自己設定界限。
這些行為並不自私,是正常且必要的,事實上這只是在照顧自己。
==
以下是一些溝通上的建議:
把重心持續在你講的訊息上,對方可能會抨擊你、威脅你,或設法改變話題。
不要理會這些舉動,只管平心靜氣,繼續說明你的想法。
簡單扼要,當雙方都很激動時,可能已經沒有精力做高層次的思考,
請用簡單明白且直截了當的短句,避免出現詮釋錯誤。
針對對方和自己的關係,適切的積極回應。
提出問題,問對方有無解決辦法。
注意自己的語調變化和非言語的溝通,這兩者提供的訊息和使用的語句一樣多。
講話時需平心靜氣,口齒清晰並充滿自信。
==
回應攻訐和操縱時,要避免以下的反應:
不要辯解:不需要證明你沒有錯,這樣會讓你自覺愚蠢、幼稚且內疚。
不要否認:不需要否認莫須有的指控。不要陷入「我沒有」「你有」這類對話。
不要反擊:這樣會陷入前述的投射陷阱裡,就像電影「戰爭遊戲」裡,
末日電腦發現要贏得這場遊戲,唯一的方法就是:不玩。
不要退縮:當辯解、否認和反擊都無效時,有些人索性不說話或離去,
有時離去是好事,但一味消極應對,只會讓自己的自主性和自尊心被貶抑。
==
以下是一些比較好的回應方式:
同意對方部份的陳述:
「我絕對不會像你穿的那麼蠢」
「沒錯,你八成不會」(以附議的語氣)
同意對方可能是對的:
「你幹嘛那麼大驚小怪,我不過是想跟其他人交往看看嘛」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沒什麼,但我不是這樣的人」
承認對方有權發表意見:
「有病的是你不是我」
「我承認你不同意其他人的看法,你不覺得你有問題」
適時幽默一下
==
有些策略可以幫助你反映對方的行為,而非一味承受行為的後果:
深呼吸可以幫助你安定,用理性思考,而非採取情緒反應。
記住社會有許多灰色地帶,而非邊緣人格者所認為的非黑即白。
將自己和對方的感受區分開來,不斷自省,避免對方用投射的方式影響你。
在談話當中,確認自我的主張,同時保持開放的心態。
對於這類人格的自我防衛機制,你已有足夠認識,也了解這些行為並不是針對你,
將所有的知識牢記在心。記住:你對現實的觀感和別人一樣真實。
==
邊緣人格者會因感覺而無意識的修正現實,和他們爭論事實是本末倒置,
沒有切中問題的癥結,即對方的感受。最好先處理安撫對方的情緒,
再反駁對方的說法。最後在對方比較能聽進話時,分享自己所看到的事實。
確認對方的情緒感受
提出主張,說出我方的「事實」
克制證明自己有理或爭辯的欲望
遭逢指控時,可以說:「我可以了解你這樣覺得,不過在我看來,事情不是這樣。」
必要時不斷重複這段話。
釐清責任在誰,說明自己對事實的看法,請他們對自己的情緒和行動負責,
但讓他們知道,你還是支持他們,只是只有他們自己能令自己好過一點。
如果你犯了錯引起對方不快,就應共同負起責任,不要將責任轉到對方身上。
==
傳達界限時,應該選對方心情好的時刻,請克服自己想要苟安的念頭。
傳達時可利用DEAR(描述、表達、主張、強調)這種溝通方式:
描述你認為的情況如何,不要誇大或下判斷,儘量保持客觀、明確。
別用意味深長、別有所指的話。別說你知道對方的動機和情緒感受。
表達你對情況的感受和看法,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別說「你害我有這種感覺」,
而應該說「我這樣覺得」。邊緣人格者很難了解你即使生他們的氣,
仍不會影響到你對他們的愛。提醒他們,儘管你不高興,但仍然關心、在意他們。
主張你的界限,儘量簡單分明。說明你之所以設下這個界限,
不是因為它是正確或符合期待的,或是對方「應該」這麼做,
而是基於你個人的偏好,你想要對方如此對待你,這樣的行為會讓你舒服自在。
對方可能會嘗試與你爭論,請克制證明自己有理和爭辯的欲望,
仔細聆聽對方,重複你的訊息:
「我聽到你說的話,我曉得你認為這是我的錯。可是我的看法不同,
我的立場很堅定,就是我無法接受別人對我做這樣的事,
我要請你停止這樣的行為。」
適當地強調設限的優點,說明讓你達成你的需要,會帶來怎樣的好處;
讓對方了解維持現狀會有怎樣的壞處。你或許需要一再強調正面的後果,
例如「這樣我們才能開開心心的。」當提出負面後果時,說到要做到。
以下是一些不帶爭論意味的回應:
那是你的選擇
我想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再談
我需要再多想一下
我們兩個都不是壞人,只是看法不同
我不願意擔負一半以上的責任
我知道你不喜歡這樣,不過凡事都可以商量
我知道你要我現在答覆,可是我需要時間考慮
你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這些行動可能會促使邊緣人格者認真的反觀自我,並決定求助。
他們也可能貶抑你,指控你離棄他們,聲稱一輩子都不想再看到你,
也可能兩種反應都有。不管發生什麼情況,這終究會發生,
你的行動只是讓事情加速浮上檯面罷了。
==
如果對方不遵守你的界限,而你希望對方能改變,那就必須先樂意改變自己,
想想有哪些事是自己做得來的,例如:
改變話題或拒絕討論
離開現場或掛掉電話
更換電話號碼、申請拒接或換掉門鎖
到自己的房間去,關上門
只有第三者在場時,才和對方共處
拒看對方的來信或電子郵件
拒絕和對方同坐一車
即使對方不希望你求助治療師或朋友,你仍有求助的權利
打求助專線、報警、申請禁制令
暫時不和對方見面,甚至一刀兩斷
這些行為都會被解讀為離棄,因此需要向對方指出,並非針對他們,
而是為了自己著想才這樣做。向對方說明,兩人之間若要有健全的關係,
你非得設下界限,並請對方遵守,這樣關係才能長久。
請你時時秉持著溫和的態度,遵守你設下的界限,你可能無法每回都行動,
但是絕對不能放任令人無法接受的行徑不管。不去理會它,就是助長它。
最重要的,忠於自己。
作者: solitudewing (追求KPI最高值!!)   2014-06-22 10:27:00
我也有一樣的狀況 不過是只對現在男友並非交往對象都會發生的話 是否侷限此對象的問題?
作者: minitina (這樣很好。)   2014-06-22 10:44:00
推....
作者: solitudewing (追求KPI最高值!!)   2014-06-22 10:47:00
如果每一個衝突點都有每個當時的狀況可說明就和BPD症狀 莫名的喜怒無常不太一樣了吧BPD患者應該很難挑對象又長時間的克制自己
作者: equation (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2014-06-22 11:28:00
想知道她在 BG 板發文公審你的,是哪篇?
作者: zlatan10 (Zlatan,Son of God)   2014-06-22 12:35:00
把那些跟風亂說話的人也抓出來公審?而且還有回文呢 一定有人備份 結果備份到自己~~
作者: mickey0223w (我最愛小個兒)   2014-06-22 13:56:00
推 真的有病就別出來害人
作者: Maplelatte (楓楓)   2014-06-25 01:35:00
恭喜你走出來而且你的想法很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