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技創業,沒有你想像中的難

作者: connectome (Connectome)   2014-03-04 22:52:55
生技產業不同於其他產業,投資的時程長,必須經歷長時間的研發
與臨床試驗,是花大錢來賺更多錢的產業。因此,感覺上是個門檻高,
沒有大量資金無法進入的行業,更感覺投資下去之後,回本賺錢之日遙
遙無期,令人卻步。事實上真是如此嗎?以美國的狀況來講,並非如此,
創業的目的在於創造價值,不見得要等到賣產品賺錢才有價值,而投入
的資本額雖高,也不見得是財力雄厚的大財團才投入,反而是需要有好
的創新點子的人來投入,找錢是之後的事。筆者在此整理身邊創業的例
子,與讀者分享在美國先期(early-stage)生技創業的模式。
創業的核心是好的點子(idea)
生技產業是把創新的技術應用在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
上。因為要用來解決過去沒有辦法治療的醫療問題,因此一旦找到解決
之道,便能獨占市場,產生龐大的利潤,但要找到方法解決問題就要找
到新的技術。這樣創新的技術通常源自於學術界,因為在大學和研究中
心裡,做的是最新的研究,在產業或其他地方,則傾向於將已有的技術
應用在所要解決的問題上。
在美國,對創業有興趣的同學會在研究所時期開始尋找點子,藉由
離尖端學術研究最貼近的這段時間,找到未來創業的技術來源。當新技
術發明的時候,最熟悉那項技術的人就是發明技術的研究生與教授,尤
其是研究生更是最了解的人,因為他是實做的人,而教授往往只是指導
方向。要將此技術繼續發展、商業化,最適合投入的就是這位研究生。
因此,許多新創公司都是以大學裡發明的技術為基礎,由剛畢業的研究
生來擔任公司的技術長,繼續發展下去。
創業資源來自創業社群
剛畢業的研究生從未有創業經驗,甚至連產業工作經驗都很有限,
真的能開公司嗎?沒錯,對這位社會新鮮人來說,需要學習的事情太多
了!在美國好的研究型大學裡,有許多課程和活動值得給想創業的學生
參加,讓他們藉由這些資源,學習相關的知識,並建立人脈。在筆者所
熟悉的大學中,包含MIT, Harvard, UCSF,UCSD 等,都有創業相關的社
團活動,而且社團活動的名字甚至不約而同的都叫 100k Entrepreneurship
Challenge,顧名思義就是挑戰創業,有十萬美元的獎金的意思。
這些由學生所組成的社團,和當地的創業社群有良好的互動關係,
更是聚集創業社群最好的地方。創業社團的挑戰是為期一年的活動,常
常不限於學生,任何人都能組隊參加比賽,比賽分成幾個階段,第一階
段讓有點子的人報告他們的點子,其他人可以加入自己有興趣的隊伍,
接下來各個團隊需要準備一場一分鐘左右的推銷演講(elevator pitch),
是第一次的比賽評分與給獎,而最後階段入選的團隊則要建立商業模式
企劃書 (business plan),並報告給由產學界專家組成的評審,評審當
中通常包含天使(angel investors)或是創投人士(venture capitalist),
而最後得獎的隊伍,則能夠獲得種子基金 (seed fund),繼續發展實現
他們的夢想。
創業比賽能夠參加到最後的隊伍是少數,但是參與其中各階段的活
動卻是對廣大的創業社群都有幫助的,創業社團在比賽期間會舉辦許多
工作室(workshop),邀請專家教導大家相關的知識,譬如如何申請專利、
保護智慧財產,如何找到適當的商業模式,如何準備推銷的演講、報告。
這類型的活動不僅能幫助創業者培養創業所需的能力,更是一個擴展人
脈的好機會,因為在那個地區對創業有關的人士都會去參加,因此在這
些活動中,最容易認識到志同道合或是能力互補的搭檔,這些活動的場
合是擁有技術背景而需要學習創業的人,和擁有商管背景要尋找值得投
入的技術的人找到彼此的絕佳場合。筆者認識的一位朋友本身以博士後
研究員的身份開始創業行動,就是在聽學術演講時找到了有潛力的技術,
又在創業活動中認識了有尋找策略合作經驗的商管人才,於是便成立了
三人公司,從此成為創業家開始發展他們的公司。
專利與技轉是生技創業的關鍵
生技產業當中最關鍵的一環是創新的技術,而要運用此創新的技術
獨佔市場,靠的就是專利,因此對生技產業有興趣的人都必須有基本的
智慧財產相關知識。智慧財產不僅指專利,也包含商標、商業機密、版
權等,當然和生技相關最重要的一個是專利,能夠保護專利內的發明在
期限內不被其他人用作商業用途,因而保障使用此發明的市場獨佔性。
專利和技術轉移是息息相關的,在學校的研究人員有了新發明,就
應該填一份表格 (disclosure form),交給學校的技轉辦公室,由技轉
辦公室去找專業的律師來把發明內容寫成專利申請書,同時也藉由技轉
辦公室的聯繫,尋找對此發明有興趣的公司,開始談技轉的內容。技轉
有許多細節,譬如雙方要評估技術的價值和保護方式,是專利的授權、
實體的研究材料的轉移、或是非專利保護的技術轉移,公司要一開始就
付錢買斷、在銷售之後付給某百分比的權利金、還是兩者的結合,分期
在達到哪些里程碑的時候才給多少金額,相關的細節都需要花時間去談,
也隨技術和參與的人員的複雜程度而所需達成協議的時間也不同。
在哈佛大學,一項專利授權可能要花上半年到一年,但是一旦授權
確定了,公司便等於有了一項保障,有機會開發出獨特的產品。這樣的
技轉是會創造雙贏的局面,一方面公司得到創新技術,得以發展,另一
方面,學校也得到專利授權金,得以回饋學校。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和育成中心是創業的第一步
說了這麼多,你或許會問:「我有創新技術,但是我沒有錢,這樣
能創業嗎?」其實美國的生技創業家許多都像你我一樣,有想法、有衝
勁,但並沒有富爸爸可以提供資金。他們擁有的資源是可以申請小型企
業創新研究計劃(small businessinnovative research grant, SBIR),
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國家科學會(NSF)、海軍研發辦公室(ONR) 、
國防部(DARPA)、蓋茲基金會(Gates Foundation) 等都有提供。有心的
創業者當然是每個創業比賽都參加,也每個SBIR計劃都申請。在第一份
計劃通過的時候就是公司開始的時候,這時計劃主持人 (通常是研究生
或博士後) 就必須畢業轉換身分,成為公司的全職員工,大約十萬美元
的計劃金額,足以支付他和合夥人的薪水,以及初期研發所需的費用,
用此經費來發展公司的技術,使得一年後能有較成熟的技術,取得創投
基金,或是拿到其他的計劃。接下來,只要找到懂公司法的律師顧問,
把稅務釐清就好。
生技公司有了基金後,研發仍需要有實驗室,不是在家裡就能做,
這時就要仰賴育成中心。在舊金山、波士頓這些生技金三角地區,研究
型大學裡也有育成中心,比如加大舊金山分校(UCSF)的 QB3。育成中心
裡有一間實驗室,提供基本的實驗設施,讓小公司租用,最適合一人公
司,因為雖然它每平方呎的租金較高,但是可以一次只租一個實驗桌 (bench),
不像外面的辦公大樓或是實驗室,通常至少要租5000平方呎起跳,總租
金相對划算多了。另一方面,在育成中心當中可以結識其他的創業同好,
又能就近接觸學校的研究環境與資源,是新創公司最理想的發源地。
每個階段都有退出策略(Exit Strategy)
生技產業雖然從創意點子到銷售賺錢之路非常漫長,但是對於創業
者來說,並不是等到最後一關才能賺錢。有經驗的創業者和投資者會時
時思考退出策略,也就是換手賺大錢的時機,主要有兩大可能性,一是
將技術發展到某種程度之後,將公司賣給大公司,讓大公司吸收下游臨
床試驗和技術發展的風險,一是將公司公開上市,藉由股票發行來籌資,
繼續發展。因此,對於最早創業的人來說,創業賺錢並非遙遙無期,也
不是無薪可拿,只是在何時要退出,就看個人野心和技術的潛力,這些
是在早期創業的同時,也該思考的課題。
結語
在美國,有生技創業相關的完整體系,使得創業的關鍵不是擁有資
金,而是擁有創新技術。有理想、敢挑戰的你,準備好了嗎?或許也可
以試試創業這條路!
作者: AngelMAyCry (猛毒天蠍)   2014-03-05 01:00:00
結論是建議大家去美國創業嗎QQ
作者: jodojeda (jodojeda)   2014-03-05 01:42:00
在台灣就可以 民視本土劇多看一點 會覺得生技超簡單
作者: sealoe (不買美債=人權倒退XD)   2014-03-05 10:18:00
我實在想說 寫這篇文的創過業了沒 ?
作者: Amewakahiko (天若日子)   2014-03-05 14:34:00
創新的學術研發要創業有機會,揀菜尾的學術研發就...
作者: akita690 (akita690)   2014-03-07 18:05:00
學院派寫的文章
作者: johanjohan (johan)   2014-03-13 13:02:00
推樓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