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七年級生推薦的BEING專輯(5)

作者: unknownbeing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2012-10-28 21:23:05
[七年級生的BEING系25張推薦專輯] 竹井詩織里 - Dairy
自主性還有品牌個性對任何歌手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曲編必須他人作嫁的歌姬們,而歷
史告訴我們,BEING系在處理這一塊遠不及在樂團上的精準。
如果由這個觀點看來,倉木麻衣或許是個美麗的錯誤,BEING在1993年之後又一次和樂界
的大齒輪接軌,「delicious way」的成功除了記錄之外,現在看來不管是對於麻衣本人
或是BEING/GIZA對於後輩的栽培都是弊多於利,好比說,麻衣本人在背負著龐大的名聲壓
力之餘,直到今天仍在對適合自己的風格這個議題摸索;更別提愛內里菜、三枝夕夏等人

此話怎講?
如果對BEING/GIZA於00-10年推出的新人有所認識的話,除了doa、Chicago Poodle、
Naifu等自主性較強的單位之外,女歌手們大多不出這一套:外表當然風格迥異,不過就
是有一股很難用筆墨形容,屬於GIZA的那股靈性(看觀不妨拿GIZA BLEND系列的封面和其
他家公司的女歌手比較,你會發現真的很不一樣),至於音樂則是會被賦予一個特別的屬
性,好比說岸本早未的舞曲、北原愛子的拉丁、高岡亞衣的acoustic / country rock…
等等,當然,文案中也一定會提到這些女性們是如何的被她們心中的偶像如何影響之類。
這些適當的包裝,當碰上了製作良好的音樂時,整個質感就是出類拔萃,即使我們知道竹
井詩織里的都會爵士和滴草由實的R&B實在不會是大HIT的類型,不過累積出個字的歌迷族
群,以及累積在坊間不錯的名聲,到也不是難事。
這些同質性間的鮮明個性,導致的另一個優點是歌迷的累積,常常是像拉老鼠會一樣,歌
迷重疊的比例不少,加上某大型tie-up所賜,近十年的JPOP能找到對唱片公司有忠實屬性
的樂迷,我想BEING/GIZA應該有某種程度的代表性。
而缺點也因此而生,這些喜愛音樂(卻不一定有音樂細胞的)女孩們,在包裝以及唱片公
司政策的保護下,進步幅度有限,而且見光死的比例也實在是不小,我曾經對麵包工場的
影片又愛又恨,欣喜的當然是那些影片可以看到很多不容易出DVD歌手的舞台表演,而崩
潰的點是,音響已經不太優了,那走音和岔氣的VOCAL品質頗讓人想砸螢幕(大家可以自
行youtube體會箇中滋味)。
當唱片公司瘋狂押寶,看誰會成為下一個麻衣的過程中,一家公司終究無法負擔太多那些
ORICON永遠1XX名的歌手,加上我們都知道BEING實在不是一家會幫歌手找外快的貼心公司
,這十年來兩次大裁員讓多少樂迷心中留下深深的傷痕我想不用提了。
歌手要參與自己歌曲的製作或是創作,尤其是更具專業度的曲編,這點很重要,尤其是在
這個對單人歌手不利的年代。
GIZA推出的小牌女歌手,竹井詩織里絕對是當中值得多談的一位。2004年以「靜かなるメ
ロディー」major debut(雖然我還是想吐槽在GIZA major debut好似跟indies沒太大差
別),直到2008年以精選輯作結,近五年的時間,竹井詩織里的原創作品絕少有冷場,三
張original album和一張mini album均為上乘之作,竹井本人慵懶低沉的聲線和這些都會
感十足的抒情曲和爵士曲起了很棒的化學反應。
另一個功臣是小林哲,BEING厲害的編曲人不少,但是會玩鍵盤的除了池田大介以外,小
林哲確實是近期BEING在處理電子搖滾以外,很不一樣的編曲家。鍵盤除了是一個好的
melody line之外,不同音色的選擇在歌曲氣氛的營造上扮演的更吃重的角色,好比說竹
井第四張單曲「つながり」,那前奏就是一個運用鍵盤來營造氣氛的典範。
這次選擇的是竹井詩織里第三張原創專輯「Diary」,很久以前我也寫過的一張(不過當
時寫的跟現在寫的應該很不一樣吧),以四季咏物抒情確實是JPOP很特別的一點,而在當
中又串起了回家的概念,以及適合歌手的音質,不管是什麼時候都很適合拿起來,滌清心
靈的一張好專輯。
推薦曲:「桜色」、「並木道」、「夢のつづき」、「きっともう恋にはならな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