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防曬衣UPF怎麼看怎麼挑?防曬全攻略3

作者: medream (sayaki)   2017-06-21 21:13:23
是否已讀取發文須知並詳閱版規(Y/N):Y
防曬外套跟防曬衣到底有沒有用?到底值不值得買?
看完之前各種紫外線造成不同影響的文章:
https://www.medpartner.club/ultraviolet-photoaging-sun-protection-introduction/
以及看懂常見的防曬成分的防曬指標教學文:
https://www.medpartner.club/sunscreen-spa-pa-boots-star/
許多網友紛紛來信詢問相關問題。
但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就一定要搞懂被稱為
「紫外線防護指數」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這個指標。
認真花 3 分鐘理解這篇文章,
你就不會傻傻覺得就買 UPF 數字最高或者賣得最貴的產品就好囉~
廢話不多說,我們趕緊進入今天的主題!
網頁圖文好讀版:
https://www.medpartner.club/sunscreen-jacket-upf-myth/
》防曬外套、防曬衣帽、防曬傘是怎麼達到防曬效能的?
如同防曬乳液,衣物要防曬主要也是靠著物理性(反射、折射紫外線)
以及化學性(吸收紫外線後再用熱能的形式釋放)兩種方式。
目前常見的抗紫外線布料的紡織方式,可分為以下三種:
1.「原紗型」:使用可吸收或散射紫外線的原料混在織品內(二氧化鈦或氧化矽),
再進行紡紗,理論上可持久抵抗紫外線。
2.「染整製程中添加」:將布料在染整後,浸泡在抗 UV 化學劑料(紫外線吸收劑)中,
但會隨著清洗過程流失,防曬效果逐漸下降。
3.「布料貼合」:將紫外線隔離的成分貼在布料上。
抗紫外線效果好,但透氣度差,常用於陽傘。
http://imgur.com/OQlAwCm
即使是一般的衣物,只要有遮蔽皮膚,就能有防曬的效果,
跟專門的防曬織品只是防曬能力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防曬衣物的防曬指數UPF是什麼?要怎麼測量?
防曬乳液的防曬效果可以用防曬係數(SPF)來表示,
但之前我們有學過,防曬最重要的 ABC 口訣中的C(Cover)代表曝曬在陽光下時,
應為肌膚提供適當遮蔽物,例如撐陽傘、穿長袖衣物等等方式。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遮蔽物,到底防曬的能力怎麼樣呢?
所以聰明的科學家就想出,既然防曬乳可以測防曬係數,
那為什麼衣物不能測防曬係數呢?
因此在澳洲的科學家就提出了一個方法來測量衣物的防曬能力,
也就是今天的主角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
希望提供一個客觀的指標讓民眾參考。
UPF 的測量方式,其實跟 SPF 的概念是一樣的。
將受試者的肌膚,一邊使用衣物覆蓋,另外一邊則完全裸露,
使用紫外光照射皮膚後,觀察皮膚變成紅色的時間。
假設沒擦的這邊 10 分鐘就曬紅了,而有擦的過 300 分鐘才曬紅,
那麼 UPF 就是 300/10=30,
或換句話說,UPF 30 代表該產品可以曬紅的時間「延長 30 倍」。
同理,SPF50 的產品就是可以讓你被曬紅的時間延長 50 倍。
http://imgur.com/aWHHn4j
但這是人體測試的方式,畢竟比較貴,
因此另外有體外測試的方式,使用波長 290-400 nm的紫外光照射一塊標準布料,
這布料必須是「乾燥」且「未被拉扯伸展」的狀態,
然後偵測穿透布料後所減弱的紫外線強度之數值,代入一個公式來推算 UPF 的數值。
公式放在最後補充,瞄過就好,重點在後面的文章,不用背,考試不會考。
http://imgur.com/OAKfgAj
UPF 最早從澳洲提出後,美國以及歐洲分別都發展出自己的 UPF 測量方式,
但重點是 UPF 測量出來之後,可以怎麼分級?
http://imgur.com/2ccGSL9
以上這張表,是目前澳洲系統的等級標準。
一般來說,市售的衣物隨便去測 UPF 都會有 10 以上,
所以歐洲的 EN ISO 13758-2 紡織品可標示 UV 防護的最基本要求,
就是 UPF 必須達到 40 以上,且 UVA 穿透率必須低於 5% 才可以標示。
至於台灣的相關標示法規呢?
答案是沒有相關法規所以到底怎麼標示,也沒個政府定的規矩
但不是這樣就結案了,事情絕對不是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
不然我們幹嘛特別寫一篇,又不是吃飽撐著沒事幹啊!
有關 UPF 的數字,其實有非常多的眉眉角角,
而一些不肖廠商就是利用這些眉角的資訊不完整,
來做出不當的宣稱,讓你傻傻付錢啊~我們趕快繼續看下去!
》UPF 30 真的就代表可以延後曬紅時間 30 倍嗎?當然沒這麼簡單!
來個隨堂測驗:UPF 30 代表該產品可以曬紅的時間「延長 30 倍」,
如果你撐一把 UPF 50 的陽傘,可延後你曬紅的時間 50 倍,對嗎?
說對的請出去教室外面罰站
趕快回想一下,這個檢測方式是怎麼做的?
這是「乾燥」且「未被拉扯伸展」的紡織品去受檢測計算出來的結果。
所以如果當你流汗了,或者衣服被伸展了,實際的狀況就不是這樣囉!
很多防曬衣都做都是運動時穿,做得頗為貼身,
你傲人的身材(我是說肚子,不要想歪了)很容易就會把它撐大。
非常多變數都會影響到「實際使用」時的 UPF 數值:
1.衣服顏色:一般來說深色的比較能吸收紫外光,防曬能力比淺色好。
2.編織方式跟衣服是否伸展:編織越密或沒有伸展的衣物孔洞較小,防曬效果就比較好。
3.衣物是否沾水:通常含水會降低散射紫外線能力,降低防曬能力。
http://imgur.com/KiYhvRe
所以標示的數值,跟你實際使用的狀況,會有一定程度的差距。
特別是「非貼身衣物」,像是「陽傘」或者是「帽子」這類的產品,
即使織品本身有防曬能力,但光線仍然會從沒有遮密的其他方向曝曬到你身上,
所以你如果以為拿著 UPF 50 的陽傘就可以延緩曬傷時間 50 倍,
實際上會有很大差距喔,畢竟陽傘跟你皮膚的距離不短啊!
但也不是要說這些產品沒用,只要有使用,都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要怎麼挑選防曬外套、衣物、帽子、雨傘等產品?
如果要透過這些外在的遮蔽達到防曬效果,
那你首先要分清楚,自己是擔心曬紅、曬傷,還是曬黑、曬老?
UPF 主要的測試集中在防止 UVB 導致曬紅、曬傷的情形,
但對於曬黑的效果就要看相關的檢測報告有沒有提到導致曬黑、曬老的 UVA 防護能力。
另外最大的問題是,國內缺乏相關法規來規範 UPF 的相關標示。
我們努力查資料後,
找到一份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在 103 年針對 15 項防曬衣物的 UPF 檢測,
結果多數產品的標示都不實,最常見的是誇大 UPF 的數值,其中不乏知名品牌。
但這份文件居然寫著「僅供政府機關參考,請勿轉載」
但暴露出的問題是,台灣在這部分的法規不足,
且政府不是不知道問題,而是沒設法去解決問題。
原則上,如果必須在上午 10 點到下午 2-3 點這段時間長時間曝曬,
使用防曬衣物、防曬陽傘等產品都是合理的。
顏色選擇上建議以深色為主,材質儘量寬鬆、緊密,
但廠商標示的數值,目前我們實在不敢跟你保證可信,
因為連政府也不知道到底可不可信。
近期我們正在做防曬產品的第三方檢驗,即將在七月公告第一波 19 項產品的結果。
有關防曬衣物,我們也歡迎有自信的廠商主動來信,
我們會找第三方公正單位來做檢驗並公告結果,幫助民眾挑選。
不然在那之前,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確認產品效果了,何況是一般民眾呢?
補充資料:
- UPF 體外測試換算公式
http://imgur.com/wCxsbKY
Eλ :特定波長紫外線之致紅斑係數
Sλ :特定波長紫外線之放射能量
Tλ :特定波長紫外線之穿透率
λ :波長間隔
λ :波長
- 常見UPF測試標準:
歐盟:BS EN ISO 13758-2
澳洲/紐西蘭:AS/NZS
美國: AATCC 183 / ASTM D6544 / ASTM D6603
Reference:
1.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官方網站
2.衛生福利部網展
3.Textiles-Solar UV protective properties-Part 1:
Methods of test for apparel fabrics, BS EN 13758-1:2002
4.Textiles-Solar UV protective properties-Part 2:
Classification and marking of apparel, BS EN 13758-2:2003
5.Transittance or blocking of Erythemally Weighted Ultraviolet Radiation
through Fabrics, AATCC TM183-2010
6.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labelling of UV-Protective Textiles,
ASTM D6603-12
7.Sun Protective clothing-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NZS 4399:1996
8.Sun Protective Clothing-wikipedia
9.防日光紫外線衣物性能評估 CNS1500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