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給美保板友-全面破解保養品商業邏輯!

作者: VanHorn (范小洪)   2016-08-19 22:57:35
第一篇回的比較簡單籠統
這篇回的再深入一點
1.國際化妝品原料標準中文名稱目錄(INCI)
目前收錄的化妝品原料超過13000種
廣義的來看分子量小於500的有幾種?
狹義的來看化妝品"真正"有效成份有幾種?
(真正有效的定義 細胞實驗 動物實驗 人體試驗有相關科學報告)
而這其中分子量小於500的有幾種?
2.分子量小於500的原料是否就很容易進入皮膚?
舉例 肌肽(carnosine)只有兩個胺基酸組成 分子量200多
但進入皮膚的效果非常差 原因在於肌肽的結構太過親水
人的皮膚表皮層偏親油 通過表皮層後轉為偏親水
要通過上述這些所有皮膚的關卡條件再要達到作用的位置如黑色素細胞
我認為是相當困難的
3.過往的成份是藥物 開放致化妝品原料可使用 但有用量限制
這代表的意思是什麼 我的解讀是
這個成份在濃度高較有效的情況下是藥
濃度低比較沒效且不影響皮膚生理的情況可做為化妝品原料
在這樣的規定之下 做出來的產品的真正效果如何?
麴酸:日本品牌宣稱的有效成份 曾經有安全性的疑慮日本禁用
但又重新開放 真正美白去斑的效果我認為不好
熊果素:很多產品會用的成份 效果好壞我覺得可以另再開一篇
讓板上有用熊果素產品的人先投票看大家使用起來的效果有感無感
我再來詳細介紹這個原料更詳細的資訊
傳明酸:口服或注射的效果(皆為處方藥)在美白去斑不錯
塗抹的效果如何 我覺得也可先請大家投票 再繼續詳細介紹
有學理 有實驗 有經驗 有消費者的使用心得
這樣討論的結果才能最公正客觀
4.各式多元醇類如酒精 丙二醇,丁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
穿透皮膚的效果較佳 在化妝品配方體系中可當經皮吸收劑
幫助成分吸收 亦有殺菌防腐的效能 現今多數宣稱無添加的產品多用此類原料
但副作用過敏 發熱 發紅的現象是存在的
此外我從未看過塗抹的保養品可在尿液裡被驗出的報導
可否請發文的板友提供相關的佐證
5.保濕成份留在表皮就好我絕對同意
問題是這篇主題是在講破解保養品商業邏輯
廣告就常扯這個成份超保溼
那個成份超好吸收超補水
身為有良心的鍵盤研發當然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
告訴各位吸收這件事沒這麼容易
6.保養品最大的商業宣傳還是在美白 去斑 去皺 抗衰 防曬
消費者也多半對於這些功效的期待遠大於保溼
但這些產品使用不當也應該會比保溼用多了更傷皮膚
所以我的訴求點才會認為是保溼比較重要
可能上一篇講的太簡單了造成板友的誤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