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etude house礦物氣泡角質調理 淨化凝凍

作者: Actuary ( )   2014-07-22 22:11:41
http://ppt.cc/HJWK 痞客邦連結 檸檸7~礦物氣泡角質調理洗面露 淨化凝凍
在分享etude house的部落格,通常一定不會少的就是像這樣的全戰利品圖!送的永遠比買
的多。(這些都上一檔的贈品)
左上
浪漫香吻系列兩件378元
籃子禮 (就是一進門遞給你的籃子就會裝的東西) :水足感眼霜
消費禮:極光女神珍珠煥亮雙效精華液+珍珠活氧煥亮精華乳
該店會員禮 (每店會不同 官網不會列出來) :蘇打粉BB深層洗面乳+一包底妝(還沒仔細查
是啥)
右上
檸檬7特惠組980元
面膜跟精華液小樣都是組合裡多送的
右下
官網列出的588滿額禮:下巴膜
該店會員滿額禮 (每店會不同 官網不會列出來):休容時間面膜+極光女神珍珠煥亮組一盒
共6包,精華液跟精華乳各3包。
左下
我980那組跟髮品兩件378,是分兩次買的。
所以以下有拿到兩次
籃子禮:水足感眼霜
消費禮:極光女神珍珠煥亮雙效精華液+珍珠活氧煥亮精華乳
該店會員禮 :蘇打粉BB深層洗面乳+一包底妝
檸檸7~礦物氣泡角質調理洗面露

一定要先交代我的膚質跟個人好惡。
大家在看心得評論產品優劣時也務必要看一下作者的膚質跟個人好惡!
看是跟自己相仿或相反。
油肌的聖品很可能是乾肌的地雷,被油肌大批評的產品可能會被乾肌人一致好評。
而即使是同種膚質,有著不同想法與喜好的人也可能給出完全相反的意見。
我目前完全不會大出油,也不脫皮。但不是那種真正完美平滑的中性皮膚。
私心喜歡濕潤水嫩感的皮膚,不喜歡乾爽。
底妝會化成霧面,是因我有遮瑕偏執,同時不希望毛孔被光澤給強調。
粉刺永遠都還是有那麼些。畢竟不是乾肌或健康中性肌,總是會有。
我的毛孔跟痘完全不是青春期那種出油型的。是老化型毛孔+成人熬夜痘。
所以對我的狀況來說,抗痘不等於控油。
關於去角質,我是酸類派的。
不太喜歡顆粒粗糙的物理性去角質,喜歡化學性去角質,每周使用2~3次酸類代謝。之前
剛開始接觸酸類時粉刺還非常多,所以每天用。用掉兩條,皮膚乾淨很多後,才慢慢拉長
天數。輔以每1.5個月一次的泥狀深層清潔面膜。不用酸類的話,就使用酵素類洗顏粉。

個人感受
洗面露早晚各一次,連用半個月,沒刺激感,沒泛紅。
本身不是敏感肌,只有唇部曾對2種很經典的蜂類相關護唇過敏。
臉部只有在使用某些物理性去角質產品時曾感受到過刺激與泛紅。
(這條不會)
私心滿喜歡酸類,高濃度茶樹精油,植物粹取,含酒精成分的化妝水等
以上應該是敏肌看到就要昏倒的字眼了吧
所以被我說"沒有刺激感"的產品,對敏感肌來說 其實參考度應該不會非常高....xd
把它當成在每日的例行潔顏裡順便溫和去角質,
這麼偷懶的狀態下我粉刺沒增多,上妝後鼻頭也還是偏細滑。
濃稠度(星數小為越稠/星數大為越稀 最多10顆):
氣味:沒啥特別味道 不香不臭的
好起泡:
泡泡部分普普 它不是走泡泡路線的洗顏品
好沖淨:
洗完觸感:不乾不澀 也不會滑滑膩膩的洗不掉
回購率0
原因:關於角質調理,我私心還是偏愛酸類+泥狀面膜。這種凝膠類,是買來嘗鮮玩玩,或
是用來當作偷懶圖方便用。
我很容易生粉刺,還是應該督促自己認真擦酸類,不要懶。
至於洗顏品,我比較喜歡酵素粉類,跟濃密泡沫的噴霧瓶慕絲。

適合誰
中性肌,水少油多,或是青春期大出油的正港油肌。
不喜歡酸類,本身偏好有顆粒的凝膠去角質。
夏天覺得上妝後鼻頭粗粗顆粒感,或是粉刺跟角質堆積感覺很明顯,上妝沒多久就大出油

有這些困擾但又很懶的再多加什麼保養程序,希望只要改變一個步驟就能為肌膚做日常掃

檸檸7~礦物氣泡淨化凝凍

個人感受
購入當天馬上拆來用。跟洗面露一起密集使用,早晚各一次至今14天。
熬夜通常會表層大出油+底層超乾荒。用這瓶的期間,沒出現那些狀況。有熬夜時會塗厚
一點。不喜歡黏到棉被,所以臨睡前會再洗掉那一層厚厚的,再塗薄一層 。
調理跟平衡方面:略有感覺。
保濕度(不論是補水或抓水) 普普 它不是專攻保濕的 它是強調平衡與調理
氣味:檸檬氣泡飲般的淡淡清爽香味
回購率0
原因:
現在是在找積極有效抗老的產品。
應該只有在肌膚大崩潰時才會需要這種用來調理油水,平衡膚質的東西。
久久一段時間用一罐剛好,不會想常態使用。
至於循環與活化,運動+半身浴才是王道!!!真的
用來放在洗澡程序內的凍膜用的話,我對凍膜類沒有忠誠度,每用完一罐都會想嘗鮮,通
常下一罐會買不同的用,目前沒有回購過任何凍膜。
順便請大家說說看自己喜歡的凝凍!
凝凍已經用到不知道還有哪牌的可以買來玩了

兩品搭配使用
店員解釋說,這系列就是要你整整7天,臉部的保養只用這兩品達到淨化的效果,洗完就
塗凝凍就好。
光只是洗臉 ->塗凝凍,我覺得沒發揮最大效益。
凝凍我採取 敷 ->按摩 ->塗的方法。
兩個搭著一起用,我自己順序是:
洗頭(頭髮最先洗淨 因想讓護髮在髮上停久一點點) ->抹護髮
->卸妝 ->角質調理洗面露
->馬上厚厚抹淨化凝凍敷著
->沖掉護髮 ->洗澡 ->洗掉剛剛敷的凝凍
->再一次使用凝凍
但這次是要用來按摩 全臉由下往上拉提拉提
-> 按摩到吸收進去後
->在按摩完的肌膚 擦上適度的一層凝凍。
如果當天會熬夜就厚敷。
以上都在浴室進行,洗澡時帶進去用,整套工程完畢我會拿出浴室,不想把產品常放在長
保濕熱的浴室內。
會這樣用是因為,浴室又熱又濕,此時抹保養品效益超大 遠超過進冷氣房臉乾掉才來補
救。洗完 熱呼呼的身體進了冷氣房涼涼的,這時再抹上保養品,也只是擦在那剛剛濕過
現在又乾掉的皮膚。

適合誰
中性肌,水少油多,或水多油多的油性肌 應該都ok。
水少油少的正港乾肌不建議用,對你來說應該會太乾,尤其是晚上會睡冷氣房的話。
偏好凝膠,凝凍類質地。
覺得擦什麼保養都進不去,肌膚有種失衡的感覺,總覺得又油又乾的。
沒曬黑但就是臉暗暗的,沒元氣,但這陣子工作或課業比較忙,
實在沒心力弄什麼運動,按摩,半身浴,連保養都很無力。
如果粉刺跟角質堆積都不嚴重,只是想要調理一下,平衡一下。
或是本來就有慣用的去角質還沒用完。
那用自己原來的洗面乳跟去角質,再搭凝凍就可以。
喜歡同系列東西全部搭在一起用,或夏天出油量跟粉刺都有大增,
或剛好也缺去角質產品。可考慮兩個一起密集搭配使用。
(下面跟這兩瓶無直接相關。純想看使用心得的話,上面已經寫完了。)

關於贈品價值
大部分特惠組通常是兩正貨相加之原價或9折價再送小樣。我考慮特惠組價值時通常不把
小樣算進。
中樣看狀況。ml數大,或該品正貨容量大,又天價,一罐30~50ml,定價直逼兩萬那種。
這種的我可能會算進去。因為可先試到一定ml數,沒感覺就謝招待,真有感覺再正貨催下
去。
小樣多半只能試質地香味喜不喜歡,會不會過敏。中樣的價值在於,能試到至少知道有沒
有感覺的程度
至於大概10ml以下小樣 ,(我覺5ml~10ml是小樣,3ml以下=小小樣,1ml以下= 迷你樣),
平常有買東西時就會拿到。諸如當次沒買但想試,或還在數款之間考慮下次要買哪個 前
提是真的想試,真的在考慮,櫃姐櫃哥也是會看狀況給你。
把小小或迷你樣拿來湊在特惠組裡之沒誠意,我通常不太想拿來算在折扣內。官方釋出的
"原價值"很愛把小小計算進去把折扣衝漂亮,有些小小跟迷你不是自己很喜歡很想要的東
西,那價值就徹底降低了。
我會自己拿出計算機,重算對我來說真正的划算度。
曾聽朋友說碰到專櫃人員想對他狂推某A+B+C的組合,該組有:A的正貨+b的小樣+c的小樣
,說法是"這三瓶原來加起來是xx,現在三瓶只要oo。"不斷強調原價xx,這組只要oo,說
出的折數是oo除以xx的折數。想把特惠組裡的b小樣+c小樣講成像是配了B,C正貨一樣划
算。
事實上這樣計算很偏差。因為該組的b,c就都不是正貨,不能用(A正貨+b小樣+c小樣)/(A
正貨+B正貨+C正貨)=折數。
客人自己心算一下就知道,那組價格其實就是正貨A原價再多加一些數目。等於多加一些
數目用來購買b,c小樣。
即使划算,划算點也不是價錢部分,而在於不需一次買齊全部三品正貨,多加一點數目可
先買到較小容量嘗試。
這樣的說法是刻意含糊只為當次成交,不是放長遠在看待。
既然如此,比較懂的顧客可能單次不想跟他買,以後也不想。對其他比較沒在研究折扣與
特惠的靠櫃者,也許能騙到當次買單,但就算這次買了,等以後比較有在這方面做功課,
或回家計算機拿出來,價錢/ml,除一除,加一加,自己就知道了。
(字超多的一定被按了很多end> <
常常在想 現在還有人會願意看完字這麼多的保養文嗎?)

減法的美好
皮膚需要的,不一定是無止盡往上加: 物理性去角質,清潔性化妝水,化妝水前來個化妝
水前的前導,化妝水濕敷,精華液前來個精華液前的前導,精華液還要先抗老再美白後保
濕,乳霜鎖住化妝水+精華液,最後來個晚安凍膜當保鮮膜,鎖住一切。
有些需求是被塑造,甚至被捏造的,有時廠商可能得創造出某種需求再來告訴消費者,你
非常需要這個,這個非常重要,你沒這個不行。
最了解自己皮膚的人,應該要是你自己,要讓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缺乏什麼。不要全
由廣告指揮你需要什麼。
在爆爛痘,或過敏,或不穩定,或擦什麼都吸收不進去,這類的過渡時期,皮膚需要的是
減法保養。(甚至不需"保養",而是需要"治療")
以單一產品為主,皮膚科用藥,或醫美產品,或你找到的好物,重點是要知道自己當下最
缺乏什麼。挑個當主角。再以此主角為出發點,其他佐以精簡且有效的步驟,陪伴皮膚度
過這一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