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ootp]請問有人二刀流培養起來嗎?

作者: AndGuideHer (掩蓋河)   2016-11-22 22:07:51
我對二刀流選手的經驗是來自OOTP16
17還沒玩很多 不曉得兩個版本之間會不會有差異
另外 我沒有像大谷翔平這種投打都很猛的選手
我當初會想養二刀流
主要是長久以來有火牛陣的問題 後來發現投手多帶幾個情況會好一點
但是因為野手也要有替補 不可能像九月擴編後帶那麼多RP
我就異想天開的說 如果替補野手也可以上來投球 不是很好嗎?
所以我的目標是放在類似Brooks Kieschnick那種UT/RP
而不是大谷翔平這種二流刀王
不過到目前2024年球季為止的經驗 不是很成功
第一批有五個球員 (3個2017 draft, 1個2017 Intl. FA., 1個2018 draft)
這些人在選秀的時候都是登錄投手
我用打擊power potential找人的時候發現選下來的
其中一位已經勉強可以在大聯盟投球 他的投打ratings如下:
http://imgur.com/kQOJADw
內外野都能守 打擊以大聯盟替補來說還過得去
但是投球的罩門在球路品質不佳 所以stuff平平
movement和control倒是不錯 除了偶爾爆一下之外 吃局數還可以
他是2017 draft第11輪 是2017三個人中順位最高的
至於2017 draft的另兩位和2018的那一位基本上都練成打者型態:
2017 17輪
http://imgur.com/3NE9hoY
2017 18輪
http://imgur.com/HgbRsFg
2018 第6輪
http://imgur.com/wQqkxYT
他們投球共同的問題跟上大聯盟那位一樣都是球路品質差
但control和movement都沒那位好 上了投手丘基本上都是發球機
(順帶一提 這三個其實都是史實球員 Andrew Shaps現在在ASU
Cal Coughlin在TCU, Ray Gaither高中畢業後去了哪裡不太清楚...)
最後2017 International FA那一位 因為是捕手 長得很慢
當初同梯都已經升到single A了 他還出不了rookie league
現在剛剛升到AA而已 但看起來反倒是同梯中投打練得最平衡的一位
http://imgur.com/2Akq75W
只可惜防守的rating差了些 另外一直想練左外野 已經試了兩年了還是練不出來
至於我二刀流養失敗的原因 由於沒有很嚴謹的用大量球員作統計
所以以下所述完全是屬於印象派的感覺...
首先 先講一個不是印象派 而是事實的東西
當你一直把球員的登錄position在投手和野手之間變來變去的時候
你的球探會整個混亂掉
所以不能太相信他player development report裡面對這些二刀流選手的報告
他會漏掉很多東西
例如上到大聯盟的那位
打擊的power potential本來是在深綠色到藍色14-16那邊 (1-20 scale)
後來在不知不覺中 球探報告完全沒有提到的情況下 慢慢降到9-11黃色的區間
有了這個經驗之後 我才開始自己用試算表記錄二刀流球員的成長過程
也慢慢 "感覺到" 一些問題的癥結
我這第一批球員當初練的方式是這樣的:
投一休五 投球的那一天position改成SP
投完position馬上改回野手 並且用strategy強迫排進先發打線
off season的時候 一個月設為投手 下一個月改成野手 這樣一直輪替到下年度開季
後來我自己簡討 失敗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們設定為投手的時間不夠多
一般投手在小聯盟的時候 會經歷幾次球速上升的狀況
此時球路品質以及stuff也會出現相對應的成長
所以多數投手剛進小聯盟的時候 球路品質可能都橙橙黃黃的不太起眼
等球速拉上去之後 就有可能變成藍藍綠綠的相當可觀
而我這五個二刀流的選手 其中有兩個球速明顯比別人慢
其他三個球速比較快的 實際上是他們本來的球速就比較快 並沒有成長很多
他們的球速 不是完全沒有成長 就是只升過一級或兩級
後來我注意到 只有他們被列為投手的時候球速有機會往上升
從沒在設為野手的時候看到過球速上升的情況
如果真的是這樣 就表示當野手的時間越多 可能剝奪越多投手能力躍進的機會
所以我投一打五的用法 讓他們錯過了很多球季中升級的契機
另一個原因
我感覺球員在設為投手的時候 打擊的potential rating似乎比較容易滑落
而在設為野手的時候 投球的potential rating也會滑落得快一些
或有一個可能是設為某一邊的時候 另一邊的ability rating成長得比較慢
而因為ability長得太慢 potential就慢慢滑下來match它
我的感覺比較像是前者
因為有記錄到幾次ability已經長上去跟potential一樣了
但兩個又一起往下慢慢滑落的狀況
總之以結果來說 我這些二刀流選手的投打potential都有滑下來一截
所以二刀流要練到兩邊都成長到原本的full potential 似乎會需要相當的運氣
Anyway 第二個原因如果為真 大概是無解
針對第一個原因 我改變了我培養的方式:
1. position設成SP先發一場
2. position設成野手打五場
3. position設成SP先發一場
4. position設成RP放置五場
這樣一直重復下去
基本上就是犧牲打擊換去多一點投手成長的空間
目前在第二批的兩個球員身上似乎看到還不錯的成效:
2020 draft 第8輪 (到low A, 球速上升過五級 不過一直滑落的control是隱憂)
http://imgur.com/PjMfEi1
2021 draft 第16輪 (也是到low A, 球速上升過兩級)
http://imgur.com/9J27wAi
第二批有另一個跟第一批不同的地方
是他們選秀的時候都是登錄為野手 我在搜尋球路rating的時候找到的
這些選秀後段野手原本的打擊potential就沒很高了 所以也不會犧牲掉太多
最後能長到堪用就很滿意了
反倒是像第一批那種登錄為投手卻有出色打擊potential的 我在後來的選秀都找不到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