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亞錦傾向找全業餘的野手
那這樣代表職棒的要解兵役的機會又更少了是吧
目前是不是還沒有一個一年兵的配套出來啊
有職棒的一年兵已經去當了嗎?
作者:
choobii (我是雞掰郎)
2025-08-04 17:29:00王維中好像一年兵還在
作者: jjyy6666 (jay) 2025-08-04 17:29:00
四個月大學的時候可以分期 一年不確定可不可以
王維中早就12天都當完了 還在一年23WBC就有拿到資格了 去年就去當12天了
作者:
doozia (天龍人)
2025-08-04 17:31:00高中入職棒 可以透過亞運解?
作者:
chunfu (fu)
2025-08-04 17:38:00王維中十二天還跟黃恩賜傳接球
作者:
erodora (嗄 你說啥)
2025-08-04 17:40:00從哪屆選秀開始會出現一年兵?
作者: Tads 2025-08-04 17:45:00
一年的有說能分期付款?恢復代訓的可能性有多少?
作者:
gopher (Gopher)
2025-08-04 17:50:00林佳緯那屆是部分要當一年部分4個月,像他同學劉俊緯年尾生的就是4個月
先掛大學學籍,再掛研究所,不夠還能掛博士班,延到三十歲還沒入選任一次國家隊的話,也差不多從職棒釋出去當兵了
作者:
erodora (嗄 你說啥)
2025-08-04 17:54:00林佳緯打WBCQ已經解套了
作者:
JCK0417 (JCK)
2025-08-04 17:56:00wbcq哪能解兵役
亞運,亞錦現在分級徵召已經算簡單了吧,都沒入選就一般的普通人,職業生涯結束後乖乖去當兵吧
作者: a86851247 (小宇) 2025-08-04 17:59:00
亞錦 亞運根本不該給解兵役
作者:
erodora (嗄 你說啥)
2025-08-04 18:00:00作者:
chunfu (fu)
2025-08-04 18:01:00老問題了 亞錦亞運是給棒球以外的運動項目解兵役的
作者:
Meaverzt (Meaverzt)
2025-08-04 18:01:0094年以後出生的才1年吧
作者:
AhCheng (Never Walk Alone)
2025-08-04 18:02:00運動員解兵役太簡單了
目前規定棒球已經佔夠多便宜了,不需要再多什麼配套,若連亞錦亞運都選不上,就代表他只是個打棒球當職業的普通人,中華隊不需要他,就該乖乖去當兵
作者:
carwhat (卡三小啦)
2025-08-04 18:07:00那就去當啊 韓國人都兩年了你不行什麼
作者:
doozia (天龍人)
2025-08-04 18:08:00開始了 又出現一堆憤怒XDD
棒球解招條件跟其他運動比起來已經夠爽了亞錦亞運都打不上的就乖乖去當兵,連個咖都不是
作者:
alex8725 (近鉄バファローズ魂不滅)
2025-08-04 18:16:00韓國也是有國訓隊 雖然名額變超少而且以韓國用投手的殘暴程度去當兵可能好點
能進一級賽事國家隊的才需要給特權二級賽也想爽 笑死
當兵怎麼了嗎?抗中保台不是全民共識嗎?替他們擔心幹嘛
就算在台灣,職業選手的受傷機率還是比義務役高呀,當兵天氣太熱還有紅旗禁止室外操課,二軍談幾年了照樣頂著太陽中暑也要打比賽
作者:
gopher (Gopher)
2025-08-04 18:33:00如果要通通不給特權,那最好的解法應該是類似韓國一樣讓人可以自由選擇何時入伍+延後強制入伍年齡至35~40歲之間,運動員能賺錢的時間就20幾~35上下的那10幾年而已,在能賺錢的黃金時段去當兵對他們的生涯影響確實是比一般人大很多
作者: fuyu1112 2025-08-04 18:37:00
掛學籍可以延後幾年 這樣還打不到國家隊 就乖乖去當吧
韓國什麼時候是35-40,韓國是28歲強制入伍更何況36歲就除役了,開這個根本後面開大了
不需要太多配套,除了實質有貢獻的,其他正常去當是正確的方向,沒必要幫沒特殊貢獻的球員閃兵役
作者:
alex8725 (近鉄バファローズ魂不滅)
2025-08-04 18:56:00尚武還有啊中職可以開1-2隻代訓去打二軍
作者:
carwhat (卡三小啦)
2025-08-04 19:03:00國民義務欸 是要憤怒三小
作者:
lrh18 (鳥鳥安打王)
2025-08-04 19:11:00四個月能分期是因為幾乎都在受訓 一年兵要下單位 很難分開啦
作者:
jackgn (jk)
2025-08-04 19:27:00打不出成績就去當兵,應該很合理
作者:
redcardo (redcard)
2025-08-04 19:54:00一年就一年啊 職棒選手跟其他職業也沒有不同
作者:
as314 (幽默販賣機)
2025-08-04 20:55:00阿珠男朋友如果卡不住一軍 就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