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打擊率不重要嗎

作者: BHviolin88 (Benny Ice)   2019-04-18 12:14:49
美國知名棒球作家兼球探Keith Law在他的書《智慧野球》(Smart Baseball)裡指出:
打擊率的問題並不是因為它是個沒意義的數據,而是它並不適合當作一個衡量打者的
主要數據。他寫道:「如果打擊率被當作是較為次要的數據時,基本上就不會被數據派所
抨擊。但是當打擊率被視為衡量一位球員是否具有明星身手的數據時,那可就惹火了所有
真正在研究棒球數據的人們了。雖然一般球迷仍然會去在意打擊率以及打擊王的頭銜,事
實上,在過去二十年中,打擊率的重要性已經降低了許多,而且隨著時間過去,只會更加
被專家唾棄。」
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打擊率以及打擊王這個頭銜的連結。打擊王,就名義上,意思就是指聯盟
最好的打者。如果是在死球時代或是如中職2000年代中間那段投高打低的時期,打擊率的價
值的確是有的。但隨著現在長打和其他上壘方式越來越頻繁的情況下,只衡量安打出現或
然率的打擊率就成為了不符合現代棒球的參考數據,畢竟它忽略了長打及上壘的重要性。
Law在書中利用相關分析去測量2011-2015年大聯盟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以及OPS與
球隊場均得分的相關係數時,發現打擊率與場均得分的相關係數為0.749,算是支持了團
隊打擊率越好,得分越多的假說。然而相對於打擊率,其他三項數據與場均得分的相關係
數都更加接近1(上壘率:0.833,長打率:0.903,OPS:0.956)。因此,打擊率或許有
它的價值在,但是相對於上壘率或是OPS,它的價值明顯是有限的。
打擊率不是沒有用的數據,而是人們認為打擊率應該會呈現的,與它能夠做到的效果是有
很大差距的。那麼假設我們不去使用打擊率作為衡量打者的數據。有哪些是我們應該去使
用的呢?
如果不要過度繁瑣的計算,那就是上壘率。上壘率不僅包含了安打,也包含了選球保送上壘
,所以在打者的橫樑上,比打擊率稍微可靠點。其他像是wOBA、wRC、wRC+,甚至是
Baseball Prospectus提出的DRC+都是比較符合現今棒壇的數據。
而至於鄉民愛用的OPS,相對於前述這些,反而是比較不恰當的數據。首先它是把兩個分母
不同的數據OBP和SLG加在一起,所以在數學上就有些不合理。OPS+看起來好一些,但畢竟
是建立在OPS上,各位在使用上就斟酌一下吧。而如果是要單純論長打能力,那就用isoP
,也就是長打率減打擊率。
作者: SBIt (PoN)   2019-04-18 12:19:00
OPS雖然算法上偏奇怪但是他就是剛好跟得分息息相關啊
作者: ji31g42go61 (誰是我)   2019-04-18 12:21:00
分母不同相加的事情本來就很怪XD,但的確是很方便。
作者: leopam (雷歐帕姆)   2019-04-18 12:22:00
不用懂這些也能當球迷吧,球打得出去,人跑得回來就好了
作者: web946719 (韋伯就是漏氣依舊)   2019-04-18 12:23:00
ops採用的項目跟wOBA基本是一樣的 但是加權太隨意了
作者: gordon27 (藍星人1號)   2019-04-18 12:24:00
當個球迷可以輕鬆一點 OPS這種好懂的知道就夠了 球迷只
作者: a2156700 (斯坦福橋)   2019-04-18 12:24:00
如果ops+能夠即時隨便就拿得到 那當然用ops+
作者: gordon27 (藍星人1號)   2019-04-18 12:25:00
需要大概知道誰是比較強的球員就夠了
作者: eddy12357 (撾撾)   2019-04-18 12:25:00
其實根本不用這麼複雜 看一個打者 就傳統數據之外 加上得點圈上壘率 還有一場比賽平均貢獻多少壘打數就好了
作者: Monoxxx (OKOK)   2019-04-18 12:27:00
其實Fangraphs的batted ball中的hard%,medium%,soft%擊球強度的數據,我覺得也是重要指標..
作者: ji31g42go61 (誰是我)   2019-04-18 12:27:00
你那個還不叫複雜喔......(暈)?
作者: Monoxxx (OKOK)   2019-04-18 12:30:00
另外exit velocity和launch angle也是對打者重要的指標
作者: max853211 (MaxmAX)   2019-04-18 12:36:00
打擊率早該被上壘率取代了,打一堆安打別人可以選球挑好打的打長打,誰強一比就知道
作者: KZHenry (在時光中飛舞)   2019-04-18 12:47:00
所以一朗到底是強不強@@?
作者: nanako81240 (呆魚-v-)   2019-04-18 12:53:00
我跟你說 光是看完你文章所有字的人就不多
作者: BHviolin88 (Benny Ice)   2019-04-18 13:01:00
一朗強,但不是神。他不是只靠安打,上壘也是很好。但欠缺長打讓他的天花板受限。
作者: nelsonchao (nelsonchao)   2019-04-18 13:07:00
一朗還有速度可以彌補力量 如果一壘安打就能讓你上二壘 或光站在一壘就有一定的得分能力 那降低自己的打率來換長打便是不智的 而且一朗在MLB的生涯SLG還是有個.4的 注意 是生涯喔!
作者: a2156700 (斯坦福橋)   2019-04-18 13:07:00
一朗除了3000安 還有守備和雷射肩
作者: nelsonchao (nelsonchao)   2019-04-18 13:09:00
實際的推進能力 絕對比.4高
作者: tbrs (小小光芒迷)   2019-04-18 14:13:00
前打擊王 貓兒 漢彌爾頓 亨利拉 阿土伯
作者: alcard22 (AL)   2019-04-18 14:13:00
只看到一些人都沒提出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都在說故事
作者: p6972723 (阿健)   2019-04-18 14:48:00
關鍵時刻得點圈上的人能不能打回來才是重點吧不然數據在好看也沒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