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球隊選秀的基本策略?從近5年的資料來看

作者: shifa (西法)   2017-07-09 23:08:01
最近選秀正夯,看了那麼多寫手的講評,無論是叫好或是認為選得不好,
在看這些文章的時候腦中會出現這個問題:「選秀有基本的模式嗎?」
為初步觀察選秀是否具備基本的模式,
這裡對近5年(2013-2017)的6次選秀中,每一隊每一輪所選的位置,
做一些數字上的觀察當作基本的選秀架構來看。
聲明:
1. 本文僅只對數字做出一些初步觀察,
2. 這邊採用參加選秀時所報名的「位置」做整理,
分成投手(P)、捕手(C)、內野手(I)、外野手(O)四種。
選秀後無論是否換守備位置都不在本次觀察範圍內。
3. 內文第2、3項觀察是用「平均數」跟「期望值」做出比較。
數字不代表機率,大小僅只作為選擇傾向的描述而已。
先說觀察的具體說明
1. 190位參加選秀球員中選的位置以投手為大宗,佔92人次(48.42%),
其次是內野手45人次(23.68%),
外野手30人次(15.79%)再次,
最後是捕手23人次(12.10%)。
值得注意的是,投手幾乎佔整體 1/2 強,
而剩下的51.58%中,內野手佔去一半,最後才是外野跟捕手均分
比例大概是 投手:內野:外野:捕手=4:2:1:1
2. 根據不同位置,選秀順位被選走的熱區不同
投手:前6輪居多,尤其是第 6 輪
捕手:分佈較平均,8輪多一點點機會
內野:2、5輪機會多一點,但是會擠壓到3、6輪的選擇
外野:3、7輪較多
3. 建立出來的模式(美化過)大概有53.57%的解釋力,大概只能抓到輪廓而已。
以下開始說明
=====
1. 整體觀察
根據棒球維基選秀頁面
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
%E4%B8%AD%E8%8F%AF%E8%81%B7%E6%A3%92%E5%A4%A7%E8%81%AF%E7%9B%9F%E6%AD
%B7%E5%B9%B4%E9%81%B8%E7%A7%80%E6%9C%83
載2013-2017年,共5年6次選秀(含2次抽籤選秀)190人次計。
※兄弟、中信兄弟合計;義大與富邦悍將合計
整理表格檔案連結(Excel)如下(OneDrive)
https://1drv.ms/x/s!Aiqt-eIHydPykD2aVux8rxL643Bv
表1 整體觀察表

投手方面,大致上分成三個區塊
(1)前段前 1、2、3、4、6 輪人數大致一致,
並未因為順位降低而有明顯增加/減少的狀況,然第五順位略少。
(2)中段第 5、7、8 輪人數少一點點
(3)第 9 輪之後就逐漸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第 5、9 輪意外地少,後面第 6、10 輪反而比前一輪多。
5年下來藉由捕手位置被選進的人數 23 人,但近期未出現 2 輪捕手。
撇去今年首輪 2 位捕手的話,
近5年僅有一位首輪捕手(張閔勛於2016年由桃猿選入)。
內野前 5 輪表現在 2、5 輪最多,3 輪最少;6 輪後大概持平。
外野人數更少,且沒有第 5 輪的外野手;
後段則跟內野一樣,第 6 輪大致會多一點,但之後緩慢下降。
2. 從球員位置看比較容易被選到的順位
這邊用比較簡單的作法:
(1) 算出該位置的平均數(以10輪計算)
如投手 92 人次 / 10 輪 = 9.2 人次/輪
(2) 將整體觀察表內各數字(原始值)減去該位置「平均數」得出
表2 位置與順位關係表

表中特別將 > 2 的結果以紅底標示,作為「被選中的熱區」參考
※表格內數字只是表示跟平均值的差異(殘差),「不是」機率的概念
表中可見投手以前6輪為熱區,
捕手 8 輪,內野 1、2、5 輪,外野 3、7 輪。
大致與表1相符。
3. 從球隊觀點看在哪個順位選擇哪個位置
思考的預設立場是:「球隊會根據不同順位而有不同的選秀『傾向』」,
所以採用「期望值」的概念進行比較。
解釋方式如下:
(1) 實際結果如果和期望值差不多:表示球隊在這一輪大多沒有特別的想法;
(2) 實際與期望產生落差:表示這邊有球隊的策略產生,根據某些需要選入特定選手。
這邊借用統計學中「卡方分佈」算期望值的作法
(1) 算出另一個「期望值」表格
(「總數」乘上該格的順位的期望值再乘上該欄的期望值)
如投手第一輪的期望值是 190 * 23/190 * 92/190 = 11.14
(2) 將整體觀察表內各數字(原始值)減去該順位、位置「期望值」得出
如投手第一輪的差異是 11 - 11.14 = -0.14
※因為選秀特性與卡方分佈的前提不同,所以不進行檢定
表3 輪次與期望值差異表

表格標示特定的結果,作為參考
A. > 2 - 深紅底,表示比較有可能會選
B. 2 > 且 > 1 - 淺紅底,表示似乎有可能選
C. < -1 且 > -2 -淺綠底,表示似乎比較不想選
D. < -2 - 深綠底,表示有可能不太想選
※表格內數字只是表示跟期望值的差異程度,
如果沒有選擇的傾向,就會比較接近期望值,
所以表格內的數字「不是」機率的概念
根據表3推測球隊「有意識」地去選某個位置的傾向大致如下:
1 輪 無特殊偏好
2 - 可能選內野 / 避免選捕手
3 - 似乎會選投手跟外野 / 避免選內野
4 - 似乎選投手 / 似乎不想選外野
5 - 可能選內野 / 避免選外野
6 - 可能選投手 / 避免選內野
7 - 可能選外野 / 似乎不想選投手
8 - 可能選捕手 / 避免選內野
9 - 似乎想選外野 / 似乎不想選投手
10- 似乎不想選捕手
表3與表2相比較後可以發現:
(1) 投手在前 6 順位有穩定的需求,
但是球隊真的有意識地選入投手的輪次可能是 3、4、6 輪,
尤其是第 6 輪,第 5 輪是相對回歸正常值
表4 第 6 輪之投手名單(12人)

(2) 捕手的狀況:與前面結果差不多,第二輪根本不選捕手,
第8輪比較會有機會嗎…?
表5 8輪捕手名單(4人)

(3) 很有趣的是,內野有明顯的起伏,如 2 輪選入較多(且避免選捕手),
而避免 3 輪選入內野。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 5、6 輪。
(4) 外野則以第 3、7 輪有最明顯的傾向,
而可能會拿來選外野的 7、9 輪可能是吸走第 7、9 輪的投手。
=====
綜合以上所有資訊,整理出選秀的模式大致是
輪/位置 - 模式敘述
1 / - 搶大物,並沒有特別針對哪個位置進行選擇
2 / I - 搶內野,如果沒有喜歡的內野,可能會選投手
3 / P/O - 補充投手跟外野,不偏向選內野(在上一輪已經搶完)
4 / P - 持續補投手
5 / I - 選內野手
6 / P - 最後一波補投手的機會
7 / O - 選外野
8 / C - 挑捕手
9 / O - 選外野
10/ - 沒有特別偏好
原則上前半段挑投手與內野,後段挑外野,第 8 輪挑捕手
在模型的解釋力上,依據上述模型和本次選秀結果做出對比表如下
表6 選秀結果整理表

可能有選擇傾向的2-9輪28個位置中有15個位置符合模型,解釋率 53.57 %
呃…其實有點丟臉 XD
因為我這邊有點偷雞,把第 1 輪跟第 10 輪略過不計算,
而且第3輪同時抓 P 跟 O 才可以美化數據 XDDDD
這結果只能說差強人意吧。
(最慘的是,全部猜投手也可以命中16/28 57.14% 囧)
=====
後話
當然,選秀操作極端複雜,
彼此也都還有「策略考量」、「陣容換血」或是「臨機應變」的內容。
這篇文章不是要證明什麼,也不是要反駁什麼,
只是就過去這5年的選秀狀況做出一點數字上的了解而已,
基本上不具有實際的操作意義 (汗)
不過用來找出特別不同的選擇時,會比較有感,
例如可以推敲中信兄弟7、8輪選進來的投手是基於什麼考量
……之類的討論,或許可以產出另外一種觀點的思考。
當然,相信一定有板友有其他更接近棒球思維的解釋方式,
或是如果有更切題的計算方式,也請板友不吝提供、吐嘈喔~
以上!
作者: NSJ911005 (非洲大象林志祥)   2017-07-09 23:13:00
專業推
作者: YQE766 (YQE)   2017-07-09 23:13:00
push
作者: StarLeauge (星~)   2017-07-09 23:13:00
快推,不然人家以為我們看不懂
作者: Posaune (橫濱的杜鵑不啼)   2017-07-09 23:14:00
坦白講 從15年開始的數據會比較精準
作者: jordan1227 (宮脇九但)   2017-07-09 23:15:00
趕快推
作者: Posaune (橫濱的杜鵑不啼)   2017-07-09 23:15:00
不對 是16年 12-15年有大舉旅外返台潮旅外兩個字的選秀價值算是無法量化的
作者: arainyday (我要用無雙亂舞了喔~~~)   2017-07-09 23:22:00
投手人數本來就佔隊伍近ㄧ半~
作者: SHYeh63 (#63@台南太陽)   2017-07-09 23:32:00
辛苦了 但覺得沒啥意義
作者: ptp123321ptp (壽精亂)   2017-07-10 00:18:00
專業推
作者: zhen6278 (阿震)   2017-07-10 00:53:00
用心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