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itt (君子之交淡若水(M))
2015-12-07 18:47:23現在MLB球員年薪千萬美元者比比皆是,甚至有3000萬以上者,
但在1990年代初期,百萬年薪已可屬於高薪階級,
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距? 除了MLB收入與轉播權利金不斷提高之外,
那次的罷工恐怕也是主因之一.
那個年代,我只注意中職以及擁有三郭一莊的日職,
尚未全球化且還在前網路時代的美職只有在民生報與職棒雜誌才會偶爾看一下新聞,
1993年道奇訪台,雖然讓我見識到甚麼叫做大聯盟一線選手的精湛表現,
但是多數台灣球迷對於美職依然興致較缺,有興趣的頂多是世界大賽冠軍那隊而已.
也因此1994年美職鬧罷工的新聞出來,我也不是很關心,反正罷工就罷工了.
那次罷工是因為MLB避免大球團主宰壟斷自由球員市場,讓規模小的球團難以翻身,
因而想設定薪資上限,以及球員最高薪的上限,結果惹得工會裡的球員不滿,
集體醞釀罷工,主謀據說是TOM GLAVIN,MATT WILLAMS,
有人問到WILLAMS沒法破全壘打紀錄會不會很可惜? 他悍然回說一點也不,
最終工會終於決定罷工,那次罷工搞到不只季後賽總冠軍賽都沒了,
就連1995年也縮減了18場比賽,觀眾也減少很多.
但是,最後卻也逼得聯盟妥協,不再考慮薪資上限問題,
也因此球員的薪資得以不會被大幅約束,加上後來野茂旋風帶動一堆亞洲人挑戰MLB,
以及後來的MCGWIRE與SOSA全壘打大戰,網路的發達,才又將MLB推上高峰,
球隊收入增加,球員薪資也跟著反應市場而水漲船高,
不想花錢的球隊也只能被邊緣化,或是選擇改革制度與加速轉賣,
只能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看似球員與球團,MLB當局間三輸的1994年罷工,
如今來看卻是三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