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台灣棒球實力是不是一年不如一年

作者: odanaga (PixiyON)   2015-11-16 19:54:42
以小見大
與其說是成功主義傷害我們
不如說是失敗的觀念傷害我們
台灣的國球不是贏球
是馬上贏球
想看國球是贏球的國家?
看看韓國吧!
各個領域台灣是不是都有類似的問題?
台灣的弱小不是因為人口少
是因為觀念爛
爛在東西都是速成
快速地把只能做到50分的進度硬要擠成70分
爛在做到70分後,既得利益者會跟你說有就已經很好了不要吵
反觀外國都沒有blahblah......
還有一堆被洗腦成功的人附和說對呀這麼認真幹嘛?
台灣這麼小人這麼少,怎麼贏的了別人...@*%&%
事情往往就進步不下去
當世界在進步
相對起來台灣就是退步
只會短視近利
不願進步
遇事每況愈下
最後抱守殘缺
在洗腦你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做不好都是台灣太小,先天不良絕對不是人的問題喔>.^
假掰
被餵了一肚子大便
還想繼續塞別人吃大便
然後強迫每個人都裝得一副yummy yummy的樣子
為了假裝好吃把大便捏成不同的形狀引以為樂
稱之為小確幸
既得利益者看了好開心
大家怎麼餵大便就吃飽了真好養
你還不能說大便很難吃
大家會說你破壞社會和諧
就跟國王的新衣一樣
沒有人敢說實話
魯迅說中國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
台灣終於有點進步
變成人餵人吃大便的社會
欣慰
※ 引述《dichter (the gift of life)》之銘言:
: 儘量全世界的職業運動都是金字塔結構,一將功成萬骨枯,
: 但這和台灣的基層棒球環境要怎麼改善是兩回事,
: 如果除了"沒辦法、不要怪、全世界都這樣"沒有其他結論,
: 人民有這種想法政府應該是最高興的吧?
: 雖說台灣地小人稠,資源本身就有限,
: 但日韓或其他中美洲國家比起美加也是一樣,
: 大家都是在自身條件的限制下找出路,
: 台灣沒有理由不能針對自己的體質對症下藥。
: j大所說的科班情形,可以說真的是台灣特產,
: 從紅葉少棒、金龍少棒,台灣的基層棒球就一直被當成國威宣揚工具,
: 轉移人民對政府外交失利、內部戒嚴等各種挫折與不自由有所不滿的宣洩管道,
: 以及建立愛國信仰鞏固政治權威的一種圖騰而已。
: 我打少棒的時候還沒有職棒,當年小球員的偶像除了二郭一莊,
: 就是金龍少棒的魔球投手陳智源,官方出版的課外讀物還特別介紹他,
: 小時候拿少棒冠軍為國爭光、長大後唸書唸到博士學位,
: 把他當作會打球又會唸書的樣板,卻沒有告訴我們,
: 那是他從少棒過度練投變化球肩膀受傷無法再投只好放棄棒球換來的。
: 大學期間我依然參加棒球系隊,在鈴木一朗傳記裡讀到完全不同的棒球故事。
: 即使是從小以成為一流職棒選手為職志、一年有360天都在拼命練球的一朗,
: 棒球仍然是他的「課餘活動」;他參加社區少棒隊,不必以代表國家為目標,
: 不必從早到晚捨棄學業練球,更不必為了一時的勝敗成績燃燒有限的運動生命...
: 甚至他說,要成為一流的職棒選手,必須要有學問。
: 因此在就讀愛工大名電時,他還特別用心在課業上,
: 但也同時打進了甲子園。
: 甲子園球隊的練球,多半是每天下午三點"下課後"開始練到天黑,
: 而在此同時,不打棒球的日本高中生,也在從事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
: 漫畫"東大特訓班"也強調,能考上東大的學生,
: 多半也熱衷於某項運動或音樂、棋藝等特定課外興趣。
: 對照鈴木一朗,這種打球也要有學問,和會讀書也愛運動的觀念,
: 反觀台灣總是認為不會唸書才去打球、打球就沒時間唸書,
: 這是日本和台灣之間對於棒球及其他國力發展基礎上最大的差別。
: 事實上,現代體育已經非常講究科學的訓練方法,
: 有效率的練球,而不是從早到晚拼命練,反而只會更快操壞身體;
: 因此台灣整個運動環境的問題,甚至包括到運動科學的研究人才,
: 乃至於基層的球隊教練和體育老師有沒有辦法吸收運用這些研究成果,
: 這些事情都必須有制度性的規畫和長期經營,而這又牽涉到一個問題,
: 我們的政府有沒有遠見,以及社會能不能接受投入資源短期內卻看不到好處?
: 除了社區棒球,社會人棒球制度也值得參考,
: 如何鼓勵企業除了經營職業隊以外,也能夠以較低的成本投入業餘棒球,
: 而這又建立在前面所說的,我們的棒球人才不是只受過棒球訓練,
: 他在基本學力上和其他人沒有太大差別,打棒球不是只有職業隊的優勝劣敗,
: 加入社會人隊同時也可接受母企業的就職培訓,成為生涯規畫的一環。
: 另外還有資源分配和排擠的問題,也許台灣沒有本錢到處蓋合格的棒球場,
: 但是有沒有思考以社區為單位規劃至少可供練習的場地(而不是到處蓋蚊子館)?
: 正因台灣地少人多,如何有效率的使用土地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 像台灣籃球場那麼多,可是多半是用來大家臨時湊人數報隊打三三或五五,
: 除了有些人能夠加入校隊或系隊,其餘多數學生或離開學校的成年人,
: 基本上沒什麼機會加入球隊接受比較有系統的正規訓練,
: 在大學之前,就連體育課也是跑完步做完操就各自拿球解散亂打,
: 鮮少好好的教基本動作和團隊籃球觀念,可是到大學才學就太晚了,
: 有多少潛在的人才就在缺乏啟蒙的階段被白白浪費了?
: 台灣人才的浪費,是更可惜的一件事。
: 試想,如果有一個身體素質不錯的孩子,他從國小體育課,
: 就能夠接觸各種運動的入門練習,然後假設他對棒球產生興趣,
: 而加入校隊,或即使沒有校隊或選不上,他也可以參加社區球隊,
: 每天下課以後才練球而不必犧牲學業,家長也比較不會反對,
: 甚至可以利用小孩對運動的興趣,像林書豪的媽媽一樣,
: 規定數學考不好三天不能練球...如此一來,從事運動不會怕找不到其他工作,
: 台灣也才有機會從更大的運動人口基數中,
: 真正培養出一個MIT的林書豪或鈴木一朗。
: 綜合以上,我認為像這次12強等國際賽的成績,反映的只是冰山一角,
: 說真的對輸球我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是21U拿到冠軍,
: 我也沒有特別興奮的感覺,這並不代表我不愛(台灣)棒球,
: 我會買票看職棒,也關心每場國際賽事,自己也會找機會打球,
: 但我覺得我們不必用國際賽事的成績來證明台灣多強或多弱,
: 一個對自己有自信的國家,會更專注在讓喜歡棒球的人享受棒球,
: 讓喜歡打球的孩子都有球可打,能夠讓他的天分和努力去決定,
: 成為職棒或社會人球隊的選手,或當成終生的興趣。
: 這就牽涉到前面所說的觀念、效率和資源配置,
: 但是我們都必須意識到,那是一種長期的經營和規劃,
: 不是一時興起的專案或補助,或是揠苗助長的重點培訓。
: 比起國際賽成績,當我可以看到更多人進場看職棒,
: 到處都有更多人拿起球棒打球,
: 我想,我的心中會對台灣棒球更感驕傲。
作者: cmw5566 (見.明.王 嗚嗚溜溜)   2015-11-16 20:05:00
就民族性 短視近利 求速成 從廣設大學就知道了
作者: gadgets (小玩意兒)   2015-11-16 21:26:00
個性隨便 比賽都辦不好 就是個落後國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