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失落的世代?

作者: CHERRYCOLA (櫻桃可樂)   2014-08-22 05:29:05
※ 引述《seimo (Theodoros Papaloukas)》之銘言:
: ※ 引述《dia76645 (Future Challanger )》之銘言:
: : 小弟比較晚才開始看棒球
: : 所以對一些比較老的球員
: : 不是很熟悉
: : 只能看youtube精采影片
: : 比如金鋒各種棒打國外好手
: : 還有更早陳毅信、黃平洋等
是陳義信 名字不要打錯 這在世界各國都是很不禮貌的
這位是一代象的主力 也足夠堪稱兄弟歷來本土最強的投手
擁戴的球迷也最多
彭政閔 陳致遠 算是後起之秀 實力也不錯 但感覺沒有一代象強勢
: : 甚至是因為假球而淡出的球員
說淡出感覺是球員自願退出...
但事實不然
: : 請問那些球員例如謝佳賢
: : 陳致遠、曹錦輝、張誌家
: : 的影響力真的很強大?
: : 對於這樣的事件
: : 大家是憤怒、惋惜還是失望??
: 在下剛好年紀有跟到早期中職 大概是職三開始看
: 陳義信跟黃平洋在當時的時代
: 比較有被樹立起各方一霸的帶頭形象 (還有凃鴻欽 謝長亨 每隊一個)
: 有點像是金庸裡面的東邪西毒
: 90年代的媒體語言宣傳使用不難免有如此的走向
: 因此 陳義信 黃平洋
: 也由於獨特的個人形象跟投球成績/型態 來做導引
: 於是媒體就創造出假日飛刀手及金臂人等外號
: 在當下真的覺得一聽到這些名字 只有兩種想法
: 期待或妒恨...
: 不過也因為早期的比賽較少 投手分工也欠缺
職1~職5 早期幾乎沒有分工的概念 除了先發以外 誰狀況好就上去投
時常會看到後援6局 7局的情況發生
: 大致上一隊上就是每周只有三個主戰先發投手上來投
: 然後加上一個Closer... 剩下就是快樂的小夥伴了..
: 由於當時的民生娛樂取向較少 棒球又是92奧運熱潮更加一層樓
: 觀眾人數一直穩定攀高 前景看好
: 後來中華隊銀牌球員分別進入俊國跟時報
: 進來後票房的影響感覺有一些
: 但是由於時報建立起狂攻強打的形象 慢慢幾年間也爬起來
: 一度感到時報似乎是兄弟 味全之後的第三球迷人數多的球隊也不為過
: 真要說中職的一個低潮 或者說是至今永遠最深刻的傷痕
: 就必須跟時報 1997 賭博 這三個詞連結在一起
你忽略當時中職球迷下滑的另一主因 TML大力挖角9個本土明星跟8個明星外籍洋將
本土:1.陳義信 2.洪一中 3.吳復連 4.李安熙 5.孫昭立 6.郭建霖 7.呂明賜 8.康明杉
9.林琨瀚 王光輝原本也與上述球員一同聲明跳槽 但於聲明後2天又撤回
洋將:1.葛雷諾 2.坎沙諾 3.哥雅 4.康雷 5.鷹俠 6.林克 7.百力 8.奧古斯都
當時球迷分三派一派不斷辱罵TML拒看TML(龍象老球迷居多)一派是只看TML(新球迷居多)
比較多的是2邊都會看(非死忠球迷純對棒球有興趣為主)後2派很多是被TML強力行銷吸引
這次大力挖角使龍象戰力及星度都大大減損!
但當時即使爆發簽賭挖角象隊戰績不佳 球迷仍保有一定戰力(激情) 跟現今氣氛大不相同
: 不知道有沒有看過九降風這部電影
: 時報的離去 猶如跟青春 不告而別一樣感傷
: 淚水 熱情 崇拜
: 有多少球迷 能夠每天精神奕奕的開始每一天
: 就是因為心中有個英雄 有個期待
: 結果那些英雄告訴你 我們騙了你
: 請以後不用太在意棒球這回事了
: 真得很難過
: 後來的陳致遠 張誌家 曹錦輝 雖然仍有造成球迷的減少
: 但我看來依舊比不上1997當時造成的傷害
: 此外 原文說的這幾位所出現的世代
: 也有人認為就是中職的熱潮帶來的三級棒球人口的增加
: 量的增加後 質也提升
: 而世代一詞 最早看到應該是以日本松阪大輔取名的松阪世代
: 松阪大輔在高中三年的甲子園風起雲湧之間 所遇到的同年級對手(投手為主)
: 各個也是一時之選 少見的逸才
: 才有某某世代
: 而台灣來說 個人認為曹錦輝 郭泓志這批
: 以及陳偉殷 鄭錡鴻這兩批算是較能稱作是世代
: 而日本應該不需要用世代....因為他們代代投手人才輩出...orz
那你應該要知道或是去探討日本為什麼代代人才輩出...
: 1980底-1981
: 曹錦輝 郭泓志 林恩宇 林英傑 沈鈺傑 許竹見 許志華 王國進 朱尉銘
: 1984底-1985
: 陳偉殷 鄭錡鴻 羅錦龍 姜建銘 增菘瑋 林彥峰 耿伯軒 葉詠捷
: 個人認為還是1981那批可怕很多就是了(雖然也黑了某人...)
: 台灣史上第一位MLB ASG球員 + 台灣速球王 + 中職史上"宰制力"最強左右土投
: 一點心得....
人才斷層或是單薄就是因為臺灣棒球運動都喜歡用菁英制 資源集中
菁英制對於職業棒球及棒球運動風氣的培養都有非常不好的影響
棒球這運動就是要夠多的人去參與才能看出哪些人是有實力的
菁英制就反其道而行 限制很多人想去參與這項運動 不良影響大體來說有兩種
第一: 菁英制從三級棒球就開始荼毒臺灣棒球 造成都市的小孩是沒辦法打球的
有在比賽的就那幾間學校 從國小國中高中都是極度稀少的學校在打 選手來源太少
想打比賽只是一場夢 只能去X魯閣揮棒過乾癮 這樣很多都市的人才就被埋沒了
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塊璞玉 稍加訓練技術便能迎頭趕上 但就是沒那個命
到了成棒職棒 以2~3年一個世代就是這大概不到100多人在打 當中如有人受傷或是
生涯規劃而放棄棒球 就是實實在在少一位人才 沒有人能再補上來 就算有補上來的
實力也有相當落差 因為從小接受菁英培訓的就那麼多人 沒有別人了...
第二: 菁英制最嚴重的缺失就是箝制球迷的養成 通常喜歡打棒球的自然而然會去球場
看職棒朝聖這是很自然的 但這只是少數 並不足以撐起職棒市場 在本版很多人看不
起中職 說中職沒有MLB或是NPB好看 但沒有中職做一個指標 打棒球的人才會更少
因為不是每個球員都能被外國球探賞識 球技能達到MLB頂尖水準 球員也會害怕
沒球打怎麼辦? 中職或日職都提供了這些球員舞台 球員才能覺得打棒球有希望
我的努力有舞台能發揮而且有人能看的到 能撐起這舞臺的人就是會進場的球迷了
那會進場的球迷怎麼產生呢? 當然是從三級棒球時代就要開始培養了 等到長大了
才去看棒球才突然對棒球有興趣非常少 因為台灣教育普及資訊發達 大部分的人都
知道什麼是棒球 一但不喜歡或沒興趣就不會再積極接觸了
那要如何培養會進場的球迷呢? 如上開所述 你真的打過棒球 或是你是球員的親友
通常才會主動的去看職棒 那要增加球迷就是小學國中高中要多辦比賽 學校多設
球隊 比賽一旦多了 話題性就多了 那看的人就多了 像是選手權大會只是高校比賽
有幾萬人去看 選拔大會也不遑多讓
那台灣的現況是就那一喵喵的人在打球 誰認識他們? 不認識的人打球你會去看嗎?
甲組成棒現況就是這個樣子 比賽選手比觀眾還多 這有什麼意思呢?
職棒會有一點人去看是因為比起成棒還有在做像樣的行銷 不然就要等有國際比賽
熱潮帶動或是人氣高的球隊奪冠球迷數會稍加增長 但還是距離別國職棒太多
簡直慘不忍睹
三級棒球比賽多辦 可以培養出最大宗類的球迷出來
可以想見有些球員長大出社會可能沒有在打職棒 但這些人會到
處宣傳我當年被郭X志三振 他的球很快 或是我從陳X文手上打過安打 而且把他
打成敗投 他沒什麼了不起 我也可以進兄弟之類的 更甚者我當日在XX大會決勝
被陳XX打再見安打輸掉了冠軍 我就是要進場看他輸啦 看他哭死的樣子~~
這種世仇類的球迷對棒球也是種鼓舞 因為票房是不計看球的原因
只要你去球場看職棒 不只是贊助中職 也是對棒球盡一分心力
所以棒球要強 職棒要壯大請讓菁英制及分級制度盡快消失吧
當球迷數量雄厚 球員相對薪水提高 假球機率自然會降低許多
作者: Hsu1025   2014-08-22 06:32:00
辛苦了,這段話從小看到大,要一直對新同學講不知道會不會看到老
作者: ad2006 (2006)   2014-08-22 06:40:00
好文推!讓我想到小時候看職棒的熱情
作者: akiyamatt (aki)   2014-08-22 06:41:00
好文推
作者: seimo (Theodoros Papaloukas)   2014-08-22 07:16:00
其實世代輩出的原因我知道 似乎是原波不太知道XDD本身我也曾經是菁英制的體育選手..特別有感觸orzzz本身我也曾經是菁英制的體育選手..特別有感觸orzzzsorry 多按一次...
作者: chachingo (星空下.眺望)   2014-08-22 07:35:00
作者: tdkfresher (食反團女子口乞)   2014-08-22 07:49:00
點出重點.形而上的發展才是發展職棒的生機..沒戰場..
作者: elong (人只是需要被需要)   2014-08-22 08:33:00
其實挖角的時候人氣沒有大傷 假球才大傷兩聯盟對打的時候 報紙都好幾版在報 人氣不會差到哪去
作者: kiki2125 (噬謊者)   2014-08-22 08:37:00
第一次假球暴發後再也沒進場看中職
作者: zunino (純情張飛俏典韋)   2014-08-22 08:42:00
柯柯
作者: homkei (龍魂永不滅)   2014-08-22 10:19:00
老球迷推
作者: Ec73Iwai (( ̄□ ̄|||)a)   2014-08-22 10:50:00
現在可以試著普及推廣 但目前的菁英制往往是礙於現實換句話說 現在的菁英制是多方影響下造成 不是那樣簡單
作者: sealy (~PiNk PaNThEr~ )   2014-08-22 10:55:00
作者: Ec73Iwai (( ̄□ ̄|||)a)   2014-08-22 10:55:00
上面那句更正 是"能夠吸引票房的"人才昨天為什麼在原文戰 是因為有人根本搞不清楚這因果關係這三個主要問題都能改善 普及化的日子就不遠講直白的 能夠搞成普及制 誰想玩只能看熱鬧的菁英制?像民眾這端可以鼓勵推廣 政府就是想辦法把餅(預算)做大企業的話 鼓勵他們進來我認為這才是最難
作者: yiken0213 (吃魚)   2014-08-22 12:19:00
好文章,只能推了
作者: sam43mp5a5 (松井善)   2014-08-22 16:18:00
菁英制從小看到大+1,不知道會不會看到老
作者: shawnff (誰是你爸爸)   2014-08-22 20:56:00
講到心侃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