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哪裡棒球比較強?

作者: ZenUp (紫色流浪貓)   2007-01-24 00:01:11
※ 引述《spaceway (起飛與降落)》之銘言:
: → Berkman:不要胡說八道 台灣棒球一百年哪有說野球是 218.166.124.178 01/23 23:08
: → Berkman:野蠻人打的球 哪一頁請指出來 書就在我手 218.166.124.178 01/23 23:08
: → Berkman:邊 作者跟我是好朋友 他也從來沒這麼說過 218.166.124.178 01/23 23:09
: 推 han1034:書上寫說:國民政府來台後很多外省人因民族 218.161.6.207 01/23 23:10
: → han1034:因素而主觀認為 218.161.6.207 01/23 23:11
: → han1034:當然野球一詞來源並不是這樣 218.161.6.207 01/23 23:12
: → Berkman:你又在胡說八道 他只是在頁數第74-76頁講 218.166.124.178 01/23 23:13
: → Berkman:說外省人因文化關係所以不接觸棒球 從來沒 218.166.124.178 01/23 23:13
: 推 han1034:喔?你仔細看看吧 218.161.6.207 01/23 23:14
: → Berkman:說過外省人認為野球是野蠻人打的球 218.166.124.178 01/23 23:14
: → han1034:書不在手邊沒辦法只給你看 218.161.6.207 01/23 23:14
: → han1034:指 218.161.6.207 01/23 23:15
: → Berkman:要不要我把頁數74-76頁整篇內容打給你看 218.166.124.178 01/23 23:16
: → Berkman:你根本就加強註解無中生有的東西 218.166.124.178 01/23 23:16
: → han1034:我很確定書中有寫到這種說法 218.161.6.207 01/23 23:16
: → han1034:而且這只是說[有這樣的說法] 218.161.6.207 01/23 23:17
: → han1034:我覺得沒必要反應這麼大 218.161.6.207 01/23 23:17
: → Berkman:因為你在胡說八道 很容易誤導別人 218.166.124.178 01/23 23:18
把妹王我幫你打「台灣棒球一百年」的74-76頁:
本省棒球vs.外省籃球
就像歐洲人瘋足球,美國人愛棒球一般,不同運動間也存在著由族群、文化與國境所
界定出的界域。一九四八年台灣首度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全國運動會,但當時上海民眾
並不瞭解台灣人所熱愛的棒球,欣賞棒、壘球比賽的觀眾人數常是屈指可數。如台灣
對廣東的壘球賽,就有報載「門票共計出售一百多張,為壘球比賽以來最大收入」的
局面。相反地,籃球、足球賽則總是呈現人滿為患的情形,看門道者多,這樣的情形
在台灣也是一樣,如戰後初期台灣的媒體所說,「本省人的愛好棒球,一如外省人的
愛好籃球」,戰後族群對運動項目的喜好可以大致如此區分,並且,戰後政經資源外
省族群較占優勢,棒球與籃球於是不僅具有本省與外省的分野,同時也有官方與民間
認同的差別。因此棒球往往只能在民間的自力救濟中展開。
基本上,台北市是外省族群較集中的居住地,因此籃球的風行也較台灣其他地區盛行
,官方對於運動的偏好也大體與此呼應。戰後租期,籃球與棒球的出發點大致是相同
的,打棒球的人必須使用在外野還有大樹的新公園球場,而打籃球的人也必須忍受以
寬度不夠的新公園軟式網球場充當臨時球場。
然而,一九四九年後,先後興建的鄭州路球場、憲四團球場已為籃球比賽提供一個改
善的空間:一九五○年憲四團球場也首見夜間燈光,台灣籃球公開在夜間比賽存此開
始。一九五一年可容納五千多人的三軍球場落成,以及此後再興建的兒童公園體育館
及中華體育館,都可以看出籃球運動頗受當局的重視。但棒球呢?在五○年代之初,
台北最稱頭的棒球場(或許該稱為大空地)仍是「新公園棒球場」及「台灣大學操場
兼棒球場」。
一九五一年台灣籃球隊與棒球隊同時赴菲律賓訪問,籃球方面是由體育大老郝更生親
自赴菲律賓會談相關事宜,目標是以籃球促進中華民國與菲律賓的外交關係。而棒球
隊雖也薰染部份外交色彩,但卻是由菲律賓的柯蔡宗親會邀請,經費由宗親會與謝東
閔、謝國城等人四處張羅自理,官方對於籃球與棒球的態度由此可見。
有關當局對於籃球的重視,有時會讓熱中棒球的人眼紅。例如,曾擔任四屆國手,目
前為合庫經理的陳勝次便曾回憶,有一次路經三軍球場,球場內喧囂不已,他好奇前
去湊湊熱鬧,但眼前所見令他折服的不是高超的球技,而是球員休息時竟有牛奶可喝
。他想起自己練棒球時,有茶水喝就很高興了,更多的時候,還只有自來水可喝,因
此唏噓不已。
又如在南部打棒球的小孩,總喜歡穿著球衣出門炫耀,而在台北打棒球的孩子,穿著
球衣在外行走,卻沒有那份榮耀感,這種差別也是常常見到的。
同樣的,在社會的主流論述上,棒球也未占據重要位置。因此直到台灣少棒拿下世界
冠軍時,一九六九年媒體連日刊載「如何打棒球」的報導,對於棒球術語如何使用仍
然莫衷一是,可見之前的公共論述並未給予棒球足夠的重視。
對於早期台灣而言,眷村村口的課難球場,聚集著外省人打籃球,正如同在空闊土地
上,操著一口日本式棒球術語的本省人在打棒球。棒球隊中的共通語是閩南語,而術
語則以日語為主;而籃球隊的主流語言則仍為國語。打棒球與打籃球的、說國語與說
閩南語的,於是各自形塑了不同族群的運動特質,在今日,這樣的痕跡仍然依稀可辨

當然,本省╱外省、籃球╱棒球的界線並非截然二分,如同曾任國手、出身眷村的周
阿海也因為台中二中的棒球風氣,而投身棒球、喜愛棒球。七○年代後,這條界線更
是完全鬆動,棒球沾染了國足激情、喚醒了民眾對棒球的熱情,打棒球成了可被期待
的人生新選擇,提供了成就平民英雄的契機。因此,透過棒球為國爭光的時刻,也就
是外省族群參與棒球的時候了,李宗源、趙士強、林華韋便是此時期的代表性人物。
直到此時,棒球才成為所有台灣人的共同認同。
==
子毓貓說:
其實從這些史料可以看出,棒球早在七○年代便早已是本省人中最熱門的一項運動,
也普遍被本省民眾認識、瞭解與熱愛。但這項民間的運動卻很少在主流媒體上佔據重
要位置,以外省族群為大宗的統治者們對此項運動的關注也嚴重不足。直到政府斧鑿
甚深,以電視廣為宣傳「國族主義」的紅葉少棒,以及用少年職業隊去參加威廉波特
夏令營所拿到的「世界冠軍」,棒球作為一項好用的政治工具,才漸漸被政府部門所
重視。
不過也因為這樣的過程,造成目前很多五十歲以下的球迷朋友,普遍認為台灣的棒球
之所以熱門,是因為紅葉少棒這種本末倒置的結果。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了,如果棒
球對當時大部分的台灣民眾來說不是一項熱門且重要的運動,紅葉國小為什麼打的是
棒球,而非籃球、足球或桌球?
作者: gg123sf (Pan)   2007-11-05 21:08:00
朝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