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贇:羽毛球也需要「四大滿貫」

作者: Rx770 (路摸思)   2018-11-22 21:53:55
羽毛球也需要「四大滿貫」
原創: 蔡贇 和蔡贇聊羽毛球
香港公開賽在大面積傷退中結束了,這種情況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畢竟到了年末,連續
作戰造成疲勞傷很正常。
之前「我眼中的以賽代練」一文中,我建議運動員應該主動想辦法去應對密集賽程,而不
是一味地抱怨賽程安排過於密集。這是從運動員的角度出發,但並不意味著我認同世界羽
聯賽事的安排。
今年世界羽聯巡迴賽打到後面,因傷退賽和表示太疲勞要好好休養的運動員不少,給大家
形成了「運動員集體都很累」的印象。但是看看即將開始的印度聯賽的名單,世界上各位
大牌紛紛亮相,宣傳圖片上精神抖擻,哪像累的樣子啊。
運動員累嗎?肯定累,一年到頭高強度的比賽打下來,誰都扛不住。但是為什麼都那麼累
了,還有那麼多運動員願意放棄世界羽聯賽事的休賽期去打聯賽,還不是為了能賺錢……
運動員打比賽就是工作,工作的目的就是賺錢養家,所以即便是年末大家極度疲勞的情況
下,印度聯賽依然能夠吸引那麼多運動員前去參加的原因。我參加過印度的聯賽,其實整
個比賽的對抗強度很高,打下來也不輕鬆,不過各俱樂部給運動員開出的薪酬還是比較客
觀的。
運動員願不願意參賽,願不願意在比賽中全情投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賽事本身給予的刺
激夠不夠。
退役之後我也參與到了很多業餘羽毛球比賽當中,雖說業餘選手的水準和專業的相比差距
還是非常明顯,但是比賽的激烈程度卻毫不遜色,幾乎每一個上場的人都是全神貫注,甚
至有點殺紅了眼的感覺。而且據我瞭解,很多業餘球友為了在比賽中拿到好成績,在工作
之餘會專門去練習體能力量,甚至花錢請教練進行羽毛球的專項訓練。這種對待羽毛球、
對待比賽的態度,不正是專業隊一直提倡的「我要練」嗎!
業餘球友為什麼那麼自覺,是因為現在業餘賽事給予的外界刺激足夠,現在很多業餘賽事
的獎金已經逼近甚至超過專業賽事,很多俱樂部會用很可觀的報酬來招募業餘高手。而對
於業餘球友來說,自己努力提升球技,在比賽中取得成績就能獲得不錯的回報,付出與收
穫相匹配,自然會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去面對自己的羽毛球事業。
同樣的道理,印度聯賽強度不輕鬆,而且比賽時間又是在運動員最疲憊的時候,卻依然能
吸引那麼多高手參加,就是因為這裡可以讓運動員的付出和收穫相匹配。
回到世界羽聯的賽事安排上,從2018年開始改為巡迴賽,仿效網球設立1000賽、750賽、
500賽等,能看出來羽聯向職業化程度很高的網球學習的目的,但是僅限於形式上,在內
涵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網球的比賽幾乎都是圍繞四大滿貫這樣的核心賽事展開,充分發揮四大滿貫的歷史底蘊和
吸引力,帶動其他賽事的發展。而羽毛球就缺乏這樣的核心賽事,除了全英公開賽之外,
好像沒有哪一站是運動員心裡覺得「職業生涯必須要拿一次冠軍」的。其實借鑒網球,賽
事要想積極發展,提高運動員的認可度和參與度,應該是「重質不重量」,打造精品賽事
,無論是比賽底蘊、影響力、宣傳力度、獎金都應該有明顯的優勢。但是世界羽聯的賽事
安排則有些「重量不重質」,今年改了巡迴賽賽制之後,優秀運動員需要強制參加的賽事
應該是12站,再加上世錦賽湯尤杯這樣的比賽,給運動員造成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是回過
頭來想想,今年網球四大滿貫的冠軍大家都能說出幾個,但是羽毛球這十多站比賽,大家
能把冠軍對上號的又有幾站?比賽打的太頻繁,球員疲了,球迷也疲了。
更為關鍵的是,由於世界羽聯在包裝和宣傳方面一直做得不盡如人意,贊助方面也就一直
表現平平,各項賽事的獎金數額也遲遲上不去,運動員拼盡全力從年頭打到年尾,可是能
獲得的東西實在是有限,這種情況下,誰還能保證一直全身心投入?
我並不覺得比賽減少就一定是好事,如果能保證每一次比賽都能展現給球迷最高水準的視
覺享受,那我寧願每一天都有比賽。可現在,過於頻繁的安排和缺乏力度的刺激,讓比賽
的水準得不到保障,這樣的比賽越多,其實越會消磨運動員的鬥志和觀眾的熱情。不如集
中資源,先打造出羽毛球的「四大滿貫」賽事。
作者: action4jerry   2018-11-23 08:39:00
網球比賽才多咧
作者: angelsinging (sofa queen)   2018-11-23 22:15:00
有想衝全英!感覺是很值得去看的經典賽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