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日本羽球成功之路:訓練體制改變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14-05-27 01:19:21
日本羽球成功之路:訓練體制改變 中國教練的貢獻
新浪體育訊 2014年湯姆斯杯半決賽,日本隊以3比0橫掃中國隊,令國人為之震驚。這支
過去的二流球隊,如何能連勝丹麥、中國和馬來西亞三支老牌勁旅,成為男子羽壇的新霸
主。而日本女隊也贏得尤伯杯賽亞軍。日本羽球的成功之路值得思索。
  成功關鍵:訓練體制的改變
  2004雅典奧運會, 11名參賽的日本選手中只有森香一人贏得一場勝利。到了2008年
北京奧運會,女雙前田美順/末綱聰子打進4強。2012年倫敦奧運會,藤井瑞希/垣岩令佳
為日本羽毛球隊贏得首枚奧運會獎牌。而2010、2012兩屆湯尤杯,日本男女隊都雙雙打進
四強。
  日本羽毛球的成功首先是訓練體制的改變。日本體育界不存在舉國體制,國家隊在過
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在公司訓練為主,代表國家隊參加比賽為輔。2004年之前,日本國
家隊只在奧運會,湯尤杯等大型比賽前進行短時間的集訓。
  朴柱奉、辜家明和丁其慶三位日本國家隊教練都認為日本的進步最關鍵是增加了集訓
時間。據前女單主教練辜家明介紹,以往日本國家隊沒有固定的訓練基地,需要另外租場
地。現在,他們建立了一個專門的訓練中心,國家隊幾乎有半年的時間在一起練習,其餘
時間去世界各地比賽。其次,日本羽協以及日本奧會 對國家隊的撥款也不少。奧運會後
,很多國家都在壓縮經費,出國參賽的人數在減少。而現在日本隊出去比賽都是十幾、二
十人的規模。
  韓國籍教練樸柱奉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後加盟日本隊,按照韓國、中國等國家的訓練
模式,增加集訓時間,將高水準選手集中訓練。本次湯尤杯前,日本隊進行了為期兩周的
封閉式訓練。樸柱奉要求隊員不僅一起訓練,甚至吃飯都在一起,來培養團隊意識。
  “我要贏”——球員思想的轉變
  目前,日本國家隊由48名選手構成。分為A、B兩組。A組主要參加超級系列賽和黃金
賽。B組以參加大獎賽和挑戰賽為主。國家隊教練對每名選手負責,特別是年輕選手,教
練會根據其水準的提升,增加其參加重要比賽的機會。
  以往,日本選手大多只能在低級別比賽奪冠,而到了超級賽級別的比賽,往往第一、
二輪出局。樸柱奉加盟後,讓選手參加更多的高水準的比賽。樸柱奉說哪怕是輸球,找到
輸的原因,才能進步。以往球員們對輸球不在乎。而現在球員一旦輸球,會難過,會積極
去找輸球的原因,尋找改進之道,關鍵還是意識的改 變。
  女雙選手潮田玲子、松友美佐紀都曾來中國和中國選手一起訓練過。當時她們都認為
中國選手太強大,難以戰勝。隨著水準的提高,日本選手對中國選手的畏懼已經變得越來
越微弱,從害怕、畏懼變為“我要贏,我敢贏”。
  以日本頭號男雙早川賢一/遠藤大由為例,這對組合最高世界排名第二。多次打進超
級賽決賽,卻沒有贏得一次勝利。他們自己分析說,輸球是在於膽 怯,不相信自己能贏
。這次湯尤杯的集訓,他們進行了在19分、20分階段的模擬訓練。來解決自己不善於打關
鍵分、膽怯的問題。本次比賽,他們在首局 16-20落後的情況下,逆轉中國選手,看來當
時的訓練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記者通過與日本選手的接觸,能深切感受到這批球員對羽毛球的熱情是發自內心的熱
愛。以日本尤尼西斯俱樂部為例,這家目前日本最強的公司球隊沒有固定的訓練基地,所
有的訓練場地都靠提前預約,訓練都是球員自行前往。沒有舉國體制般的後勤保障,訓練
更多靠個人自覺。在本次湯杯一戰成名的桃田賢鬥來自香川縣。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
遠到福島縣進行訓練。這樣的例子在日本十分常見。
  日本媒體分析認為,日本年輕選手的崛起與對選手的專門強化有關。像桃田賢鬥,
2012年奪世青賽冠軍時還是一名高中生,但他被特批代表NTT東日本參加了國內聯賽。
  同時,有潛力的年輕選手能得到參加國際比賽,同國外高手過招以及和國家一隊選手
一起訓練的機會。除了男隊,日本女單近年來也是進步顯著。 2012-2014年,日本女選手
連續3屆贏得世青賽冠軍。在同年齡段的中國選手幾乎還沒有參加超級賽的機會的時候,
小將山口茜已經奪下了日本超級賽冠軍。
  中國羽毛球對日本的促進與貢獻
  除了樸柱奉外,其實不應該忽視中國的辜家明、丁其慶和徐彪等華人教練在基層的普
及。辜家明上世紀80年代末剛來日本,她發現很多日本教練並不具備正確的專業知識,會
對下一代選手造成不良影響。米倉加奈子曾經在1998年亞運會擊敗中國選手葉釗穎和龔智
超奪得冠軍。在那之後,米倉沒有再取得大的突破,辜家明認為關鍵在於基本功不夠紮實
,導致她後來面對中國選手總是處於下風。現在,辜家明雖然淡出了日本國家隊。但是
,她依然在地方隊執教。此外,她還會抽時間去日本各地辦羽毛球講座。每次講座,辜家
明都會讓主辦方邀請當地的教練參加。
  2000年,中島慶(中文名丁其慶,李永波同時代選手)受邀兼職帶日本國家青年隊。執
教期間,中島慶發現,當時的日本選手基本功比較薄弱,場上場下都缺乏一套規範的訓練
方法。他會給選手強化中國的“快、狠、准、活”等訓練思路,潛移默化地去改變日本選
手。正是這20多年,基層教練和選手的水準得到提高,日本的羽毛球水準才能提升到今天
的層次。
  說起日本的成功,還不得不提到這個國家的國民性。善於向強者學習,從其國家隊的
教練構成就可以看出,他們學習中國、韓國和印尼等羽毛球先進國家的經驗,最終消化容
納於自身。如果說辜家明等外國教練是底層推手,那樸柱奉就是讓日本羽毛球走向成功的
最強助推劑。“學習中國,打敗中國”,一直是日本羽毛球界的目標。未來的日本羽毛球
選手想必會對中國選手帶來更多的威脅和挑戰。(梁海)
http://sports.sina.com.cn/o/2014-05-26/15077182527.s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