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大寶1.5歲熱痙攣過程

作者: oneredstar (鏡子裡的魚)   2021-04-25 11:39:47
文長,總結一句話,就是一個小兒熱痙攣發作以及誤診的故事。
時間:2020年2月底228連假期間,同時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的時期。
對象:大寶兒子當時約1.5y
家族史:媽媽這邊有熱痙攣體質,加上媽媽同輩的舅舅跟2個阿姨、與寶寶同輩的表哥,小時候通通都發作過單純熱痙攣,所以從小就很注意寶寶的體溫。
起因:大寶遭爸爸傳染感冒,看過診所醫生,但還是燒燒退退,發燒的高峰期是下午到夜間,期間通常都是固定時間喝藥水,雖然溫度還是降不下來,但是至少保持體溫不要過高,算是蠻積極退燒的。
當天夜裡寶寶大概睡到11點發現體溫突然升高,就塞了塞劑觀察,結果凌晨2點多爬起來,全身冷冰冰、劇烈發抖且嘴唇發紫,張著惶恐的眼神哭著喊媽媽;後來爬文知道應該就是發高燒前的畏冷症狀,只是新手爸媽當下嚇傻,抱著寶寶就直衝急診。
我們事先就知道A地區醫院是沒有小兒科急診的,但是因為情況緊急加上考量新冠肺炎的關係還是選擇A醫院。
到急診室沒多久兒子就開始發高燒,也恢復到一般發燒的狀態,懶洋洋地賴著媽媽當小無尾熊,雖有告知熱痙攣家族史但醫生看了看沒什麼問題,也的確沒什麼緊急狀況需要留院觀察的,當下就開退燒藥讓我們自行返家。
期間兒子的溫度逐漸飆高,醫生在電腦前敲打醫囑說讓我們回家的同時,兒子大概燒到39.8左右,此時懷中的兒子突然熱痙攣發作,雙眼上吊且身體僵直,媽媽直接喊出「熱痙攣!」,旁邊的護士小姐反應很快,立刻將兒子接過手去,直衝隔壁的病床。
隨後護理人員圍上來開始抽血、量心跳、血壓等等,動作一氣呵成,看得出平時都是訓練有術的。
因為深知家族病史,早早就教育身旁的大人們一起練習,面對發作當下的處置,但是身歷其境卻還是慌了手腳,只能說慶幸當下是在急診室裏。
大概才幾十秒,痙攣就結束了,兒子也沉沉睡著。
後來醫生有問我們要不要留院觀察幾天,因為時值肺炎疫情嚴峻的時間,媽媽覺得住院的風險也很大,加上家族發作都是單純型的,當下婉拒醫生建議,直接返家休息。
隔天接到A醫院電話通知說寶寶血檢結果有問題,要我們帶著寶寶立刻回診。門診醫生表示血檢結果為菌血症,要我們立刻住院。住院通知單上寫的就是菌血症以及熱痙攣。(菌血症會引發敗血症,對寶寶十分危險)
當然二話不說立刻就是向住院中心報到,期間婆婆知道消息,還打電話來要我們改去B醫學中心,媽媽回了嘴拒絕婆婆的提議,表示疫情期間不想出入大醫院,A地區醫院也有兒科不用捨近求遠。而後來下午新聞即爆出B醫院院內感染。
住進兒科病房前,在護理站再抽了一次血,順便留了針方便點滴輸液。
住院期間基本上就是按時打抗生素跟吃退燒藥,雖然先前發作熱痙攣,但是倒沒有針對熱痙攣的部分做任何檢查,應該就是先觀察症狀。
住院大約到第三、四天,醫生表示後來做的血檢表示沒有異狀,可能是之前的血液樣本遭到污染,所以才會培養出細菌,誤以為是菌血症,所以我們可以不用住院了。
媽媽再追問,那熱痙攣的部分需要做什麼檢查嗎?什麼腦波檢查之類的有需要一起做嗎?反正都住院了,乾脆檢查徹底一點。
醫生表示不需要。
然後,我們就出院了。
雖然有一點覺得無奈,但是至少一切平安,結果都是好的。比起版上其他辛苦的寶寶跟家屬們,我們這一點事情其實很微不足道,之所以想寫下來留作紀錄,一來是想增加點熱痙攣的案例,也感念媽寶版讓新手爸媽有地方可以學習;二是為了將出生的二寶留點可以參考的文字紀錄,畢竟家族史就是這樣了QQ
我應該不會公布A地區醫院的名稱,畢竟我覺得這個算是偶發事件,且醫療行為本來就是專業且具有風險的,單獨這件事情來說,我覺得網路言論無助於改善什麼。
而且我現在還是持續在A醫院看診且產檢,我跟大寶都是在A醫院出生的,二寶也預計在A醫院生產。從小家裡弟妹們熱痙攣發作也都是送這裡(跟最小妹妹差16歲發作過程算是都有參與到,也常跟著媽媽半夜搭計程車直奔急診)。該醫院對我而言是有感情且基本上信賴的。
而兒子住院期間受到姐姐阿姨們的照顧,住的樂不思蜀的,就算亂動跑針、重打、大哭,還是整天想去護理站找姨姨玩,他大爺開心的很,只苦了爸媽犧牲假期耗在醫院裏陪伺左右。
最後,重點我覺得還是在於要事先了解附近院所有無兒科急診,畢竟小小孩不好控制,同樣的處置,放在小孩身上執行難度就會高很多,要往哪送,承擔多大的風險,都是父母親要事先評估考量的。(但是據我所知附近的2家有兒科急診的醫院,同時也都是收治肺炎病患的重點醫院,後來也都相繼爆發過院內感染QQ)
一切平安就是父母親最大的慰藉了,謝謝媽寶版。
作者: lovelessless (我要開馬戲團)   2021-04-25 12:37:00
謝謝分享,祝你孩子平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