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2Y語言治療經驗分享

作者: viva2kt (v)   2020-02-05 18:33:58
「語言治療心歷程」(這是一篇站在媽媽視角的分享文)
粉專好讀版:https://reurl.cc/31gzaL
(習慣用粉專閱讀的爸爸媽媽可以移駕到粉專喔)
約莫在小兒一歲兩個月時,我跟爸爸就注意到他還不會叫爸爸媽媽,雖然跟人有互動也有
反應,不至於到評估是亞斯光譜的寶寶,但心中一直懸著「我們家小孩好像不太會說話的
」聲音,不過也想說也許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生長的速度,所以也就繼續慢慢觀察。
到了一歲半時,他終於會說「爸爸、媽媽跟阿嬤」了,但其他的需求幾乎都用「欸、阿」
跟一指神功來表達,也常有因為沒辦法被理解而發怒的情緒,於是我們開始認真的思考是
不是有語言遲緩的狀況,剛好身邊也有幼教友人看到了兒子的情形,強烈建議我們不要錯
過黃金治療期,先到醫院做評估,至少可以更了解目前需要提供給孩子的資源是什麼,此
我們走進了復健科,踏進了語言治療所,也步上了早療的旅程。
#不要輕忽自己的焦慮,但也要小心焦慮和恐懼催化下的決定。
自從被友人建議到醫院評估後,我不免先上網做了功課,查詢醫院跟離家最近的治療所,
也發現評估分為較精緻的聯評和初評,但是聯評非常不好排隊,網路上的分享幾乎都是自
掛號起等待約半年多才能見到醫療團隊(台中),而且醫院的早療課程非常難排,因此我
決定先帶車車到復健科請醫生評估,然後直接自費到院外的治療所上課。
但很湊巧的是,在去醫院之前我們先經過了治療所,想說醫院等候叫號也要好一陣子,不
如先帶到治療所諮詢治療師目前車車的狀況,如果有需要其實當場直接約上課時間也不衝
突。
但是一踏進治療所跟治療師諮詢過後,其實我有意識到自己的焦慮感比在家時大的多了;
因為當治療師拿出一些指標來詢問我或是跟車車互動時,車車非常顯然是無法達到標準的
,而且就算符合指標也是勉強的符合(例如:有發出妹妹的聲音,但就那麼一次,之後完
全沒聽過)。可參考語言治療讚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LIKEST2016/photos/a.1576940085944502/1585332855105225
/?type=3
治療師馬上建議我們安排一個恰當的時間來幫車車做語評,而且建議我們最好能直接約上
課,因為越小早療效果越好。
當時的我當然什麼都好,也只能相信專業。不過現在事後回想,其實我覺得治療師當時給
了一個暗示:「趕快來上課才不會誤了兒子一生 」,但是早療進行了一段時間後,我覺
得早療的確不能耽誤,但更重要的是「#父母要能夠回家創造學習環境」才是效能所在。
不過當下絕對是先排課要緊,而且治療師也提供了社會補助的資訊,讓我們知道原來到醫
院開立診斷證明還能享有政府的早療補助,因此離開了治療所後,我們便直奔醫院,希望
能用越快的速度來彌補之前落後的生長進度。
而為什麼說要小心「焦慮和恐懼下的決定」,是因為在約了排課進度後,身邊依舊會有一
些建議,例如:一週一次的課太少,可以多安排幾堂課。/不要只看一位治療師,不同治
療師風格不同刺激也不同...甚至有友人分享有媽媽每天都帶孩子去語言治療。
但是我都婉拒這些建議,因為上課了之後,我發現其實寶寶真的不會在那50分鐘內突飛猛
進,要踏踏實實的進步,還是要靠日常的練習和每天不斷累積新的聲音和詞彙,才是完整
的治療模式。
而且 #真正去上課的人其實是父母,只有父母把治療師提供的方法學回家,不厭其煩的跟
寶寶互動,把治療師給的建議融入生活,並且慢慢摒棄舊有不適切的習慣,小朋友才會好
好進步。
例如弟弟語言發展遲緩主要因素來自於他有口腔敏感,不喜歡吃需要嚼很多下的食物,在
嘴巴肌肉力氣不夠的狀況下,沒有辦法發出許多的子音,所以只能靠一指走天下。
知道了這個狀況後,我們也展開了飲食拉鋸戰,除了加更多樣耐嚼的食物,像是甜不辣、
烤昆布、炸物之外,也會有點勉強他改掉偏食不吃肉的習慣。平常的玩樂也加入了吹泡泡
、吹笛子、吹衛生紙的玩法,或是做嘴部表情讓他模仿跟幫他按摩嘴部周圍。
努力了幾週後,弟弟的發音數量明顯有增加,也真的比較能溝通了。而現在大概治療了快
五個月,仿說能力進步非常多,而且這陣子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會接歌、會在
正確的時機用正確的語詞表達意思,親子共讀的時候也明顯感受到他的專注力跟對繪本內
情節的理解變好了。
所以,很多友人曾經都問我:「語言治療到底有沒有用?」
我覺得交給專業真的是沒有問題的決定,但#治療有無效能與父母的心態息息相關,如果
爸媽覺得把孩子送去上課就理所當然的一定要進步,其實不但會苦了荷包而且不免對治療
師有過度的期待跟依賴,治療效果不顯著時,治療師也是欲哭無淚。
但父母願意一起學習,除了上課的刺激外,日常也提供等量甚至更完整的互動,語言治療
其實也可以潛能開發的一種喔!
#最近弟弟會哼歌了
#仿說的能力也變好了
#下一波會不會就是語言大爆發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後頭小記:
其實當孩子開始早療後,真的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也因為這樣,更
知道早療對很多治療師來說不為一種商機,但我無意去說有些治療師在販售父母的焦慮和
恐懼,只是覺得在進行治療的過程,父母一定要有 #治療師只是一時父母才是一世 的觀
念,#回家創造更好的資源和環境 對孩子的生理發展或心理健康都更好的協助;更不要覺
得治療師就是神,把小孩送過去就沒事了,試想原始的環境沒有改變時,孩子即便有了新
的選擇,回家也可能萎靡或是創造更大的衝突,然後這些表象繼續被解讀為治療無效。
#因此
#我們可以一換再換治療師
#但孩子永遠只有獨一無二的那一個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