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讓孩子,就是孩子的樣子

作者: iamis (包子臉)   2019-10-23 22:46:24
https://i.imgur.com/8Eb56BJ.jpg
#媽der筆記67 讓孩子,就是孩子的樣子
我媽昨天分享了一部影片到家族群組,
內容是一個分享會上,
講師的四歲孩子親身見證了他的記憶法。
接著開放Q&A,
聽眾們問了一些比如「你有競爭對手嗎?」
「成功和失敗有什麼不一樣?」這類的問題。
這個孩子就會給出格言式的答案,
比如「有兩個,一是時間;一是自己。」
或是「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
-
我承認這麼小的孩子,講出這麼激勵的格言,
確實會令人瞬間眼睛一亮。
-
但,仔細想想,
這些話從一個四歲孩子的嘴裡說出來,
其實非常不合理的啊!
-
先不論一個四歲小孩應該說出什麼答案,
我以為這些激勵人心的格言,
至少應該是說者經歷過一些事件,
有了一些沈澱、省思或體悟後,
所得到的結論,
那這些格言才有它的價值吧!
-
比如人人都能說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
但,更能讓人從中獲取經驗或教訓的,
應該是那些或許是好壞參半的事件經歷。
不論是讓你踢到鐵板也好、慘遭滑鐵盧也罷,
或是你從他人身上見賢思齊,
見不賢而內自省的過程,
得出「成功的人找方法;
失敗的人找理由。」的結論。
才能讓聽者藉由講者的過往經驗一起省思,
而不是只獲得一句雞湯而已。
-
-
小乖快兩歲了,已經是有點懂事的幼兒了。
-
如果在這之前她像一塊海綿,
不斷的張大感官去碰觸探索世界:
感受陽光的炙熱、雨水的冰涼;
嗅聞花朵的香甜、草地的清爽;
踩踏枯葉的脆裂、砂石的粗顛。
-
現在的她,
則是將過去經驗與當下情境連結的嘗試者。
-
比如在看過多次小哥哥小姊姊
揮舞著塑膠棒創造出繽紛的泡泡之後,
她第一次自己拿塑膠棒沾取泡泡水嘗試揮舞。
-
一開始沒抓到訣竅,
只見泡泡水沿著塑膠棒向下滴落,
當然一顆泡泡也沒有,
但她的臉上沒有任何挫敗、失落,
只是專注的拿著塑膠棒沾取泡泡水,
再一次的來回揮舞,
嘗試揮出像小哥哥小姊姊那樣的泡泡們。
-
然後,就在某一個瞬間,
可能力道對了、角度對了,風向也對了,
小乖終於揮出漂亮的一擊,
一串泡泡飛舞而出。
-
但她臉上也沒有我以為會出現的欣喜雀躍,
只是繼續沾泡泡水、揮出泡泡,
直到泡泡水不小心傾倒後,
泡泡遊戲戛然而止為止。
-
-
老子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
這邊的赤子指的都是初生的嬰兒。
-
兩者都認為擁有德性的人,
都是保有嬰兒般心性的。
雖然剛出生的紅嬰仔是那麼稚嫩柔弱,
卻因為他們的無欲無求能不為外物所囿,
反而展露了無與倫比的強大。
-
我在小乖的生活裡,
看到了這種無欲則剛的體現,
她不追求成功也不害怕失敗,
因為她的世界裡根本沒有成功失敗這些名詞。
-
她可以將植栽旁的鵝卵石
一個個的拿出來後再放回去;
她可以來回蹬踩三十五個階梯
直到體力耗盡為止;
她可以拖著一瓶1.5公升的礦泉水
在廣場上瘋狂奔跑;
她可以佇足在賣場的水缸前,
只為盯著裡頭的魚蝦看。
-
你看不出這些行為的動機也找不到目的,
她只是順著自己的本心出發,覺得這樣有趣,
在我眼裡她這麼做可稱得上是大膽探索,
不過對她而言或許只是本該如此!
-
畢卡索說:
「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
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
我想,不只是畫畫,
或許到頭來我們所追求的,
不過就是像個孩子。
-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
———————————
嗨!我是Check
這裡記錄我的育兒日常,還有偶爾的自我對話
https://www.facebook.com/checkchecknote/
作者: daydream0502 (pei)   2019-10-24 00:21:00
作者: murphycookie (Murphy)   2019-10-24 01:56:00
讓我想到很久以前的臉書網紅小朋友哭著道歉的影片,底下一堆人説媽媽很會教小孩。
作者: caramelputin (bobo)   2019-10-24 09:14:00
想看影片。
作者: j1o2s3e4p5h6 (剛好路過)   2019-10-24 12:54:00
什麼鬼,絕對是先set好的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