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作者: amycloud (N)   2019-05-24 10:37:10
原文恕刪。
大力拍拍拍原po。
類似的問題,我也有,但我2-3週回長輩家用2-3餐,用餐時間我都像憋氣般的不舒服,難
為原po是得天天面對。
我的情況是看長輩先餵零食,用餐時間追餵,遇到小孩愛吃不吃就邊餵邊唸。最憋的是久
久一次我就忽視不干涉,當做他們逗孫樂趣也罷,小孩也知道偶爾在特定地方才有這種「
福利」。但若那餐吃得不好,就加碼唸我們當爸媽的「小孩不吃攏某要某緊!」...一種

忍耐我卻還要被罵的概念...)
搞得常常上車回家的路上就要跟老公大大發洩一番。(我們約定好盡量避免正面衝突)
回歸正題,因為小孩已經三歲多,又即將入學,我認為教養的關鍵還是小孩本身。
像一堆大人喜歡挑戰我禁止孩子吃巧克力。不過我小孩可以自己說出「我不能吃巧克力」
這句話來拒絕。
這個過程在媽媽原則明確,孩子白天又多在婆婆手中的前提下是非常辛苦的,但值得媽媽
努力看看。
首先,親子關係先打好,減少責難與不耐煩,讓孩子感受到媽媽跟自己是一國的,否則孩
子只會愈往婆婆爸爸輕鬆的那邊靠攏,要教規矩就更難了。
再來,讓孩子對上學有些想像、憧憬,有心理跟實質上的準備。告訴孩子,學校也小朋友
都是自己吃飯的,大家常常自己吃也會愈吃愈好。妳要開始練習,這樣跟其他小朋友一起
吃飯時可以一樣吃得很好,變成能照顧自己的姊姊(哥哥)了。從現在開始要多練習哦!
過程中偶爾遇到外人干擾破功,看是否能沈住氣,平靜地說:這次讓阿嬤照顧你,沒有練
習到沒關係,謝謝阿嬤辛苦餵你。不過你只能等下一餐練習了~練習自己吃,才能照顧自
己,阿嬤也不會那麼辛苦...之類的
(目標是激發孩子本身願意做願意學習的動機,畢竟她不是不會。偶爾準備新的餐具、學
用筷子...都是小孩覺得新奇的契機,她可能會為了手中心愛的餐具而堅持自己吃。說話

只對孩子說,要有一種我把孩子教好就不用防婆婆的決心)
至於零食跟電視的干擾,我最近嘗試用蒙式教育的「兩個選擇」,對四歲小孩效果顯著。
飯前曾經被討過零食,我給孩子的選擇是:1.飯前吃可以吃一個,2.飯後吃可以吃三個,
請自己決定。孩子有數量概念之後非常願意忍耐到餐後吃三個。
同理,邊吃飯邊看電視如果是5分鐘(四歲可以用長針走的距離來理解了)。吃飽再開電
視可看10或15分鐘。尊重選擇,說到做到。
不斷讓孩子覺得好的那個選項本身更有吸引力。且正確選擇之後享受好處,或自我肯定,
加強下一次正確行為的動機。
如果孩子還是選了媽媽不願意的那個,或又被外力干擾了,少數幾次也別氣急敗壞,再想
想為何正確選項的吸引力太低,調整一下,再試幾次。在比較順向的情境如外婆家、外出
吃飯,加強孩子自我肯定的部分。然後約定在家也要努力自己做,做到了可以適度獎勵。
慢慢(不會一次到位)讓孩子把好行為在最常待的家裡放大~尚未成功之前,最好增加順
向情境,減少逆向情境。
最理想的結果是孩子本身改變阿公阿嬤的行為模式。等到阿公阿嬤看到小孩在家能自己吃
得好,自然也不會想追著餵了。
好吧~我也覺得很難~
因為我是久久一次,通常破功就是抱怨、發洩、少回去了結。原po媽媽要常找發洩的管道
,多創造順向的情境,至於無力的當下就暫時放空,下次再戰吧!
媽媽的路很長。跟孩子的感情要濃厚要深,才能鞏固原則又不失孩子的愛與信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