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異位性皮膚炎的照顧和中醫觀點淺談

作者: klwang (ya)   2019-05-17 14:12:27
媽寶板在育兒之路上惠我良多,
轉眼間老大已經快五歲,
老二也滿兩歲正式脫離老嬰行列,
近日又來到季節交替、氣候變化大,
容易引發皮膚問題的春夏之交,
身為中醫師媽媽,
想跟各位戰友分享幾年來照顧小朋友皮膚的淺薄心得。
由於婆婆的兒子是典型的過敏體質,
從小據說氣喘、異位性皮膚炎、
鼻過敏三位一體全部具備,
即是到了青少年成人時期,
只要季節變化必定會聽到他瘋狂打噴嚏擤鼻涕,
和見到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慘況。
但俗話說得好,婆婆的兒子最難教,
即使身為中醫師的太太苦口婆心,照三餐碎念,
每年自己製作三伏貼回家按時敷貼,
藥物開了一包又一包,
婆婆的兒子總是改不了嗜喝含糖飲料、
嗜吃烤炸辣食物、大啖蝦蟹、
作息不正常的習慣,
最終為了維持兩人婚姻關係,決定放生,
只能看到每逢換季這位先生的過敏慘況,
和異位性皮膚炎抓到朋友都問說:
"啊你太太不是中醫?!?"
俗稱砸招牌的翻白眼劇情年年上演。
因此從懷老大開始,
身為胎兒載具的媽媽就決心力行所有書上的教條,
開啟避免女兒遺傳爸爸過敏體質之路,
雖然說是決心,
但即使是每天勸戒患者不能吃這個、不能吃那個,
也還是免不了天熱的時候偷偷喝了飲料,
聚餐偶爾還是會吃到蝦蟹之類易過敏的食物。
老大出生了之後,
雖然嬰兒時期雖然看不出有甚麼過敏的狀況,
但媽媽還是偶有懷疑,
謹守除塵蹣、除溼、空氣清淨機,
小孩一直是全母奶到滿一歲,
開始吃副食品了以後,
也是步步照書來,容易過敏的食物,
如海鮮魚類奇異果芒果等都是試了又試,
才可以慢慢開放,
兩歲之前除了生日蛋糕和水果,
幾乎沒碰過甜食,
未上學前零食餅乾加工製品,
更是從來沒有出現在家中過,
民智未開的嬰兒當然不能讓他知道,
世界上除了現榨果汁,
還有其他含糖飲料存在,
我們可說是相當好運的,
得到皮膚沒甚麼問題的姊姊。
正當心理竊喜原來書上寫的醫師說的真的有用,
人定勝天努力可以改變命運-_-",
老二出生後,
才讓我們知道基因決定一切的道理。
明明一樣的爸媽,一樣小心仔細的照顧,
老二從大約6.7個月開始,
就慢慢在關節皮膚上有粗糙脫皮的狀況,
小腿肚也常常長出約莫十元大小的紅疹聚集,
有時候甚至會有水泡,
請教了皮膚科的醫生朋友,
有的說異位性皮膚炎,有的說錢幣型濕疹,
雖然我們在臨床上看了很多更嚴重的小朋友患者,
但是遇到自己女兒也是這樣體質,
從醫師的腳色轉換成照顧者時,
內心也是多了幾分擔憂,
同時並沒有老二照豬養這回事,
只能以更高規格的照顧方式處理,
所有接觸的沐浴乳洗髮乳、乳液、
洗衣精都經過審慎挑選(還特地換了洗衣機),
醫師推薦的藥膏、
網友媽媽們說有效的乳液品牌買了一條又一條,
零食餅乾、冰品、人工添加物的管控又更加嚴格
(爸媽自己想吃,都得等小孩睡了,
才能偷偷把藏很高的違禁品拿出來吃。)
皮膚的狀況仍然時好時壞,
健兒門診打預防針時,
醫師也都會看到皮膚的紅疹,
常提醒家中最好保持涼爽環境,
即使是不喜歡吹冷氣的中醫師媽媽,
也是家中冷氣長時間運轉,
但一天當中會在洗澡前,
留個0.5-1小時讓小孩穿棉質透氣的衣服流流汗,
適應一下正常溫度,
只要有出汗,就馬上去用溫水洗澡擦乾擦乳液,
擦乾頭髮,再開冷氣。
小朋友在兩歲前我們是比較保守盡量不服用藥物,
無論中藥或西藥,
除非真的發燒感冒嚴重有必要才吃,
皮膚的部分,
有擦藥但是並沒有真的使用到口服藥物,
但飲食上會隨小朋友當時皮膚的狀況,
去挑選適合她的食物屬性,
例如當皮膚狀況紅或水泡嚴重時,
可能較燥熱的水果(荔枝、龍眼、芒果等)
就會盡量避開,
也就勉強把小朋友的皮膚狀況控制下來。
年初的時候和診所學長討論之後,
學長(也就是老闆^^")製作了中藥的藥膏,
擦了以後發現保濕止癢的效果,
並不亞於各大廠牌的藥膏和乳液,
連婆婆的兒子都看了感到驚訝,主動要求要擦,
因為本來就不是為了打廣告,
所以也沒有保留女兒之前的皮膚紀錄,
找了好久才找到,
當初皮膚科醫生朋友諮詢時模糊的照片。
http://0rz.tw/S4r1L
現在女兒的皮膚。
http://0rz.tw/496Yk
這是上週異位性皮膚炎小患者(4歲)來看診前的皮膚。
http://0rz.tw/Jv8Qd
http://0rz.tw/tFXGZ
http://0rz.tw/tacDZ
擦藥以及服用中藥後一週的皮膚。
http://0rz.tw/QYxiJ
http://0rz.tw/cHlfL
囉嗦了一堆,
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照顧和平日飲食注意事項,
簡單的來說可以分成三個時期:
1.媽媽懷孕時期
有開心健康的媽媽,才有開心健康的小孩,
因此雖然要謹守飲食的限制
例如盡量不要吃容易引發過敏的蝦蟹等帶殼類海鮮,
不要吃冰涼的東西,
飲食盡量清淡營養均衡,避免烤炸辣類食物,
但還是以能力所及為準,
過大的壓力或搞得媽媽自己生活上都造成困擾,
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不是隨意亂吃,但偶爾沒辦法遵守,
就….下次不要就好^^",
坊間有許多打著絕對不能怎樣的飲食或教養派別,
只是徒增困擾罷了。
懷孕的時候若媽媽自己皮膚有狀況,
可以尋求醫師的幫助(無論是中西醫),
切莫以偏方或沒有根據的立論折磨自己,
例如不想吃藥而靠偏頗的食療,
不想擦藥而拼命忍耐搞得自己不能睡,
其實都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2.小朋友兩歲前
兩歲前的嬰兒過敏,大多會以皮膚症狀呈現,
兩歲以前的皮膚狀況若有控制下來,
之後的過敏相對也就比較輕微,
所以認真的除塵蹣、除溼和開空氣清淨機的生活,
就讓我們一起搭肩搖含淚堅持下去,
若不喜歡讓小朋友服用過多藥物,
建議從飲食上配合,
避開過敏原食物。
有預算去驗過敏原是可以去驗的,
如果沒有預算就靠經驗法則,
若是吃了甚麼東西皮膚狀況變嚴重,
屢試不爽,那就八九不離十,
下次盡力避開就好。
盡量讓小朋友遠離甜食(重要!)
尤其是含人工色素的餅乾糖果等非天然的甜食,
和冰涼飲品(包括過甜的養樂多和優酪乳)。
適度的流汗是需要的,
即使是需要全天控制溫度的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
也建議在洗澡前能預留個至少30分鐘,
讓身體出出汗,
但出汗後就得馬上用溫水輕柔的洗淨擦乾,
同時維持皮膚保濕也是相當重要的,
所以乳液一定要選擇合適的,
一洗澡完就擦,不是等到癢才擦。
皮膚發炎狀態嚴重時,
務必尋求醫師的幫助,該擦的藥要擦,
即使是類固醇,
也比讓小朋友癢到抓得滿身血痕,
無法入眠的狀態來得好,
只要不是長時間過大面積擦,
其實真的還好
(這樣寫可能會讓中醫前輩們和激進派人士跳腳,
但是站在媽媽的立場,
只要能幫助到小朋友的方法,
不要留下長時間的傷害,
放過自己放過小朋友,
擦一兩次醫師評估過可以開的類固醇的藥物,
也不是犯了甚麼滔天大罪。
我們活在很幸福就醫很方便的台灣,
能幫助孩子的手段都可以使用,
就像我們並不會阻止小朋友去看西醫,
也有很多西醫朋友會帶孩子們來借助中醫之力,
彌補西藥及西醫理論不足之處。)
若是擦了醫師開的西藥藥膏症狀仍起伏,
也可以嘗試帶小朋友到合格中醫診所看診,
在醫師評估之下,
開立合適的中藥成分藥膏(不是只有紫雲膏唷),
中藥的藥膏並未含類固醇,
保濕效果也不錯,不失為另外的選擇。
3.小朋友兩歲後
一般來說若有積極的治療,
兩歲之後的皮膚過敏症狀,
應該都會獲得控制而漸趨穩定,
若仍然沒有痊癒也不用灰心,
小朋友長大會表達,
我們有更多的方式可以幫助他,
例如中藥調整體質、三伏貼、
中醫的藥膏等等,都可以慢慢介入,
大家可以尋求合格中醫的診治
(不是自己吃偏方亂擦藥物唷),
目標可以放在上小學前,
還沒有上課時間上或課業上的壓力,把身體調好。
若針對中醫治療有興趣或想知道詳細的分型,
參閱此處部落格文章:
https://reurl.cc/Gl55v
媽寶版上臥虎藏龍,
希望一點野人獻曝有助大家在育兒的路上,
能更輕鬆有效率,
最後還是提醒大家,
體質與證型的鑑別需由合格中醫師診斷後,
在中醫的理論基礎上開立合適藥物和藥膏,
個人皮膚症狀與疾病,
仍需經過您信任的合格中醫師看診,
才能獲得有效之治療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