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台灣繪本│劉伯樂 天上飛來的魚 認識蘭嶼

作者: pond520 (野江琉)   2018-06-28 23:02:38
天上飛來的魚
Author:劉伯樂
ISBN13:9789869628662
《天上飛來的魚》由台灣東華出版於2006年,一度絕版,
步步出版於上個月再版,實在是後輩媽媽如我的一大福音啊。
讀過《捉鎖管》之後就拜倒於劉伯樂老師的在地創作,
當然不會錯過描繪台灣原住民又與海洋相關的這本復刻作品。
我還未踏上過故事裡細數的那片土地,也略知飛魚與蘭嶼密不可分的關係。
看封面的飛魚群,不光是展現作者細緻的筆觸,
還畫出目珠裡閃耀著的堅毅光輝,與其目標一致的決心。
圖文:https://medium.com/moms-murmurs/fb788b457fdd
位於台灣東南方海域的蘭嶼,與距離僅72km的綠島一樣,
是約二千萬年前,由古南海板塊向東南隱沒入菲律賓海板塊,
海底火山不斷噴發,岩漿遇海水一次次凝固堆疊,
才終於從深海一路往上直至露出海面的火山島。
全年潮濕多雨,是全台唯一被列為熱帶雨林氣候的地區。
加上黑潮帶來許多迴游魚類,儘管腹地面積小,
其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都有重要的價值。
飛魚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
牠們想要變成「達悟」,
就可以在島上過著快樂的生活。
故事起頭說,飛魚從天上跟著二月的雨落在蘭嶼的海面上。
美麗的蘭嶼島上住著快樂的達悟人。
開場的文字和圖像就瀰漫著神話色彩,
引領讀者想進一步了解達悟人如何生活得這麼快樂。
蘭嶼的達悟語「Ponso no Tao」是「人之島」的意思,
最初被漢人以閩南語音譯為「紅頭嶼」,
後來因為島上盛產蘭花,才被更名為「蘭嶼」。
蘭嶼的住民多為達悟族,因為位居外海邊陲,保留了更多的傳統文化。
漁業的重要性雖然凌駕於農業之上,達悟人的主食仍是以農耕作物為主,
如水芋、旱芋和小米。
達悟人也畜養豬羊雞等牲畜,但大多在特殊時節才會宰殺。
作者用簡單幾句話就交代了達悟人主要糧食與山田燒墾的農耕型態。
而蘭嶼女耕農、男捕魚的模式,也在插圖中呈現出來。
時時面對颱風侵襲的達悟人建造地下屋做為居所,
這樣的房子可以避免強風直接吹襲,也能緩解炎熱的氣候。
淹水問題呢?達悟人會在挖基地時鋪上鵝卵石,
下大雨時,雨水會滲透至地下,流回大海。
達悟人還會在地下主屋前方的地面上,用茅草和木頭搭建高約兩公尺的涼台。
由於地下屋的光線不好也不通風,不適合在裡面工作,
達悟人會在涼台上做些小工如編草、製網。
工作結束後,還能在裏頭乘涼聊天,享受愜意的日常。
漁船是達悟人謀生的重要工具與資產,
耗費三年時間製作的拼板舟,要盛大莊嚴地舉辦下水祭典,祈求出海平安與豐盛漁獲。
鄙棄不勞而獲的達悟人在父母去世之後,
會將繼承的房屋拆掉,憑己之力蒐集材料重建。
因為建屋需要許多親友的幫助,新屋落成時要舉辦祭典宴客。
小米採收之後會由長老決定是否舉辦小米豐收祭。
搗米舞、頭髮舞和勇士舞輪番上陣,好不歡樂。
自從我模仿一次頭髮舞給蛋黃看之後,每翻到這頁他就眉開眼笑。
正如我們對原住民有的印象,達悟族也有這麼多屬於他們的文化祭典。
跟飛魚有關的甚至還有好多種呢!
圍繞著「蘭嶼的形成」與「達悟族的起源」,各部落間口耳相傳著版本不同的神話。
「黑翅飛魚」絕對是最重要的傳說之一。
據說達悟人在很久以前,曾將飛魚與其他魚貝類一同烹食,
吃完之後長了惡瘡,從此不再食用飛魚,捕捉到的飛魚立刻丟棄。
創造飛魚的天神看了覺得難過與可惜,便託夢給一名達悟老人。
老人夢見一隻黑翅膀的飛魚,告訴他飛魚是不能和其他魚類或甲殼類一同食用的,
否則人生瘡、飛魚生病。
黑翅飛魚並指示他隔天早晨到海岸邊,會教授他捕食飛魚的方法與規則。
第二天老人真的在海邊見到巨大的黑翅飛魚,飛魚還向老人引見了家族成員,
將飛魚的分類、捕捉時間與方法、處理方式、相關禁忌及祭儀都說明得很詳細。
達悟人恪守這些指示至今,這就是飛魚祭的由來。
達悟男人在夜間火漁,捕捉飛魚後帶回部落與族人分享。
他們相信飛魚是天神的禮物,神聖地看待並小心翼翼遵守每一項禁忌。
種種傳說禁忌雖或有不明就裡之處,也有不少能追溯到緣由背景的道理。
尤其許多規則與環境尊重、生態永續息息相關,也對維持社會秩序有很大的意義。
我在心中暗想,未來造訪蘭嶼,要格外注意達悟人忌諱的大小事,
不要破壞了他們流傳已久的規矩。
蘭嶼對我來說遙遠而陌生,除了飛魚之外,
印象最深的就是被迫與核廢料共處的不公平對待。
透過這本書,我們在極短的篇幅就能探知達悟族的食衣住行和生活點滴,
也對這座美麗的離島衍生更多愛憐之情。
這一片因受邊緣化待遇反而能維繫更完整傳統的土地,
多希望他們的單純與快樂,不受主流文化衝擊的影響。
劉伯樂老師用「飛魚也嚮往達悟人的快樂,想成為達悟人」這樣的情節切入,
將容易淪為敘事的內容,轉變為動人而詩意的故事。
男女老少分工合作、互助互信、福禍共享,
透過一頁頁了解達悟人之後,也一步步體會他們的快樂哲學,反思我們所匱乏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