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台灣繪本│捉鎖管

作者: pond520 (野江琉)   2018-02-27 15:25:35
捉鎖管
作者:劉伯樂
ISBN13:9789869517706
這本《捉鎖管》在我的清單裡很久了。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又熱愛海鮮的基隆人,怎麼可以不擁有。
一直希望書櫃有一區擺滿充滿台灣風情的繪本,
也計畫慢慢收集這些在地好書,只是礙於蛋黃還小所以不急著入手。
最近看到有折扣,實在忍不住將它帶回家。
讀了之後真是感動不已,其他作品還要陸續收藏。
圖文網誌:http://noellu.pixnet.net/blog/post/47797206
作者劉伯樂先生早期是兒童讀物的美術編輯,
1979年就開始繪製插畫,持續都有推出新作,作品繁不及載。
童年沒有太多資源,生活過得很困苦,
別說玩具都是取材大自然:滑草、野花、採果,
甚至還要想辦法採集、撿拾野地食材回家湊三餐。
但這些珍貴的經驗造就了作者敏銳細膩的觀察力與對鄉土文化的深厚情感。
透過大學進入美術系習得的繪畫基礎,
他用文字和插圖重新整理、建構並傳承過去生活中的所見所得。
在擔任「中華兒童百科全書」的美編時,
劉伯樂先生有機會接觸到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
後來投入野鳥生態畫,本來都以臨摹書籍、圖鑑為主,
為了畫出自己雙眼所見,迷上了野鳥觀察與攝影。
野鳥畫恐怕是他最為人所知的成就,絲絲入扣的神韻美不勝收。
但我最是醉心於他描寫本土文化的作品裡,
無論是可以窺見他山野童年的自傳式繪本《我砍倒了一座山櫻花》、
以不同村莊印象及信仰習俗為元素的《黑白村莊》、
記載南投草屯誕生傳說的《草鞋墩》...,
還有此文要介紹的知識性繪本《捉鎖管》。
劉伯樂先生擅長的媒材是彩色墨水、色鉛筆和粉彩的搭配。
圖案常常以纖柔細線勾勒輪廓,不揮灑嘩眾取寵的鮮豔色調,
樸實親切的味道正符合鄉土意識的追求。
在他的作品裡總能找到這片土地的記憶,在地人熟悉的物件或場景。
清甜帶勁的生鮮小卷,怎麼烹煮都很美味,
簡單蒸過就是極品佳餚,也是每每想起就令我口水直流的味道。
夜裡墨黑的海面上大批漁火如星光熠熠生輝,那景象見過一次就難以忘卻。
而陶醉於海上嘉年華景緻的我們,
是否想像得到每盞燈下漁人與大海搏鬥換取漁獲的辛勞?
獻醜一下我至今仍鍾愛不已的婚紗照。
當初堅持在自己家鄉取景果然是對的,現在還能拿來跟孩子炫一炫。
書中不僅介紹了小管船的專業配備,也讓讀者了解相關的知識與淵源。
先人偶然發現鎖管的趨光性,
才學到舉火把、吊燈等誘集鎖管再一網打盡的方法。
那飛躍而上的魚群,奮力各司其職的漁人們在劉伯樂先生的畫筆下充滿了生命力。
畫面的視角很真實且構圖優美,空間感與臨場感有強烈的撼動力。
是不是因為作者的攝影之眼加持,讓他的插圖有讓人身歷其境的感覺呢?
海的寬廣與深不可測,海面上的波紋和海面下的激昂,看得我都要激動起來。
破曉時分航行於歸途的漁船們佔據了大片海面,大小遠近不一。
船上之人心情也喜憂各異。
船隊雖然吸睛,遠景處的燈塔和粉色的拂曉天空更讓人久久不能移開視線。
因為漁人的情緒就在那裏。
雖然自小只會吃海鮮,不懂漁市場的美麗與哀愁,這樣的畫面對我也絕非陌生。
雙眼輕閉,彷彿就聞到海水的鹹味、漁獲或清香或帶腥的氣味。
劉伯樂先生實地走訪漁村,調查並深入了解相關生態與捕魚過程。
這宛如回馬槍的最後一頁,讓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洋洋灑灑寫出整理過的知識並不難,
更可貴的是蘊含在故事背後,對漁人的文化著墨及情感體認。
對這片土地,還有圍繞這片土地的海洋環境,
作者的作品總是不遺餘力地想喚醒在地人的求知慾及珍視。
沉溺於國外繪本的各種題材之外,
透過本土作品讓孩子認識台灣、培養已日趨淡薄的鄉土情懷,
這也是不容或缺的養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