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如何保護孩子牙齒不受含糖飲料的傷害?

作者: medream (sayaki)   2017-12-22 21:10:51
家長們都知道可樂對小朋友健康不好,不僅含糖量高,
還有聽說可樂會侵蝕牙齒,造成琺瑯質受損。
但是具體而言可樂對於牙齒健康有多糟呢?
最近新聞刊出一項研究結果,說可樂甚至可能會讓牙齒斷裂?!
不少版友就很緊張的來問我們,這是真的嗎?
小朋友又這麼喜歡喝這些飲料,要怎麼保護他們的牙齒健康?
於是 Medpartner 就回溯了這則新聞以及研究了來源,
好好了解這篇新聞可能有什麼問題,
並且整理出了吃完酸性食物後,要怎麼樣可以保護牙齒的具體作法!
有什麼問題也歡迎推文提問喔!我們都很樂意再整理給大家的
網頁圖文好讀版:https://tinyurl.com/ydak7vnv
正文:
可樂不僅會侵蝕牙齒,甚至可能造成牙齒斷裂成粉末?!
雖然一直以來,可樂都有傷害牙齒的壞名聲,但是具體而言傷害有多大呢?
最近有新聞報導說,
英國口腔衛生協會(Oral Health Foundation)對七種飲料進行實驗,
發現可樂、葡萄氣泡酒、甚至是運動飲料,對人類牙齒有極大的傷害,會嚴重腐蝕琺瑯質。
相關報導的截圖如下:
https://imgur.com/Yvwi1ld
網路新聞截圖
這會不會太可怕了!牙齒居然會被腐蝕到斷裂!
新聞發出後,不少民眾來訊詢問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嚴重,
因此我們回頭去看新聞引用的原文報導內容,一路追查相關的報導和文獻,
幫大家一起看看這樣的新聞有什麼問題,
並整理出吃了酸性實物後保護牙齒的方法!
《可樂腐蝕牙齒的研究有什麼問題?酸性的食物都不能碰了嗎?》
我們首先回溯到台灣這邊的新聞來源,果然就是英國的《每日郵報》。
這家報社是英國的小道消息和八卦報。
連維基百科這種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的網路百科全書,
都將《每日郵報》的消息斥為「不可靠消息來源」。
基本上連英國人民對於這個報社的文章也都不會太認真看待,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去看原新聞底下的留言就知道了,
多數英國人會把這個媒體的報導當做娛樂...
再者,這項「研究」實在不能算是很嚴謹的研究。
英國口腔衛生協會是成立超過 40 年的非營利組織,主要工作是推廣口腔衛生知識給大眾。
這個協會不是很嚴謹的學術機構,除了有幾位牙醫師顧問,
大部分的成員都不是專門的研究人員。
這項研究也不是正規的研究,研究方式和給出的資訊都不完整。
例如,每一顆牙齒的健康狀況是否一致?
實驗中有使用成年牙齒和幼兒牙齒,兩者是完全可以等同視之的嗎?
還有,14 天這個時段有什麼意義嗎?正常人會把飲料含在嘴裡這麼久嗎?
還有,如果在兩天的時候有把浸泡在可樂的牙齒取出,
那這樣實驗的環境是不是已經改變了?
可樂的酸性確實會腐蝕牙齒,
雖然協會希望民眾更加重視牙齒侵蝕的問題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這麼極端的實驗和駭人的結果,可能會無端增加民眾的恐慌,
或因為被認為太過誇張而一笑置之,這對真正的「衛教知識傳遞」沒有太大幫助。
另外,可樂本來就對人體實在沒什麼好處,它糖分很高,
而我們也有討論過糖份對於人的壞處。
https://www.medpartner.club/sugar-heart-disease-scandal-harvard/
但是其他酸性的食物真的就只有壞處嗎?也不盡然。
(在這裡我們討論的是 pH 值低於 7 的食物,
不是台灣人很喜歡說的造成體內酸性的食物,
關於這種酸性食物以及對身體的影響,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https://www.medpartner.club/amway-alkaline-water-food-myth/
事實上,有很多健康的食物也是酸性的食物,包含許多種很健康的水果,
這些水果雖然是酸性的,卻富含許多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
以下根據美國食藥署資料,我們整理出一些常見的酸性食物和飲料:
https://imgur.com/mqhphuD
的確,新聞所提的這些飲料不宜長時間接觸牙齒,
其中有多項也因為糖分過高而不宜常常飲用。
但是新聞報導的方式,只是將這項很極端的實驗結果,
以聳動的語言報導出來,無端造成恐慌。
而這樣的報導除了短時間造成恐慌,讓民眾這段期間內不敢碰以外,
通常沒辦法長時間改變民眾的飲食習慣。
新聞根本沒有提供民眾更需要的資訊:要照顧保護牙齒的具體作法。
民眾沒有具體可以遵循的建議,一般也不太可能完全不碰這些飲料,
除了可能會上網找解決方法,買一堆也不知道有沒有效的產品,
最後通常都會自暴自棄繼續喝,也不去管牙齒可能被侵蝕的問題了。
如果只是這樣,那這篇新聞報導的意義是不是只剩下點擊率了呢?
《想保護牙齒,可以怎麼做呢?》
如同上述,酸性的食物雖然有可能侵蝕牙齒,
但是很多酸性食物對身體也是有很多好處的。
如果想要補充身體營養,又想降低牙齒侵蝕的危害,有什麼方式可以好好保護牙齒呢?
以下我們回顧了美國牙科醫學會以及台灣的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相關的建議,
整理幾點做法如下,供大家參考:
1.漸少牙齒與酸性食物的接觸:
酸性食物確實有腐蝕牙齒的風險,但不可能完全避免,
因此在飲食這類食物的時候,盡可能降低接觸的時間和頻率,
例如在固定時間喝這類飲料,或是喝飲料的時候,不要一口一口慢慢啜飲。
另外,用吸管也可以讓牙齒比較不會接觸到這些飲料,
喝完以後也可以喝水或漱口降低口腔酸性。
吃酸類的藥物,包括維生素 C 時,盡量不要用咬的,而是直接吞下口。
工作場合可能會碰到酸性物質的話,請隨時戴著口罩。
吃完這些食物的時候,至少要用清水徹底的漱口,不要讓食物殘留在牙齒上。
2.盡量少喝含糖飲料:
口腔中的細菌分解糖份時會分泌酸性物質,侵蝕琺瑯質。
喝完含糖飲料,一樣建議用清水漱口,降低口腔內含糖食物的附著。
3.利用氟加強琺瑯質對酸類的抵抗性:
研究已證實使用氟可以有效減少琺瑯質被侵蝕的狀況。
使用含氟的牙膏、漱口水、凝膠或是牙齒護漆(塗在牙齒上的一種塗覆劑)都有幫助。
4.食用高鈣食物:
鈣可以強化琺瑯質。除了牛奶以外,豆類食物和豆類製品、
綠色葉菜、和杏仁(不是杏仁豆腐的杏仁哦!)等等都是很健康的高鈣食物。
5.減少對受損琺瑯質的磨損:
刷牙的時間和使用的牙刷也對牙齒侵蝕有很大的影響。
吃完東西後還是要在 3 分鐘內刷牙,避免餐後的食物殘渣堆積牙縫,
經口腔內的細菌分解成酸,進而造成牙釉質腐蝕。
而在口腔接觸酸類後,包含吃酸性食品或是嘔吐,
以台灣牙醫師公會的建議,還是建議在 3 分鐘內刷牙,
但在刷牙前可以以先用清水漱口。
並且建議使用軟毛牙刷,降低磨損程度。
https://imgur.com/0gI4Ybu
Reference
1.“Wikipedia bans Daily Mail as 'unreliable' source.”
Jasper Jackson. The Guardian. 8 February 2017.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7/feb/08/wikipedia-bans-daily-mail-as-unreliable-source-for-website
2.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新聞稿-
本會對「飯後半小時內刷牙傷害牙齒」相關報導之回應。2012/6/21。
http://www.cda.org.tw/cda/committee/cm_news_detail.jsp?nid=963&cmid=5
3.Approximate pH of Foods and Food products.
FDA/Center for Food Safety & Applied Nutrition.
http://www.webpal.org/SAFE/aaarecovery/2_food_storage/Processing/lacf-phs.htm
4.The Truth About Sugary Drinks and Your Smile.
MouthHealthy.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http://www.mouthhealthy.org/en/nutrition/food-tips/sugary-drinks
5.7 Non-Dairy, Calcium-Rich Foods for Your Teeth.
MouthHealthy.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http://www.mouthhealthy.org/en/nutrition/food-tips/8-non-dairy-calcium-rich-foods-for-your-teeth
6.可樂控注意!研究證實牙齒經過2周…染色斷裂化粉末。
Yahoo!新聞。2017/12/14。
7.Rotten truth about what prosecco does to your teeth: How the 'triple whammy' of acidic bubbles, alcohol and sugar are ruining smiles.
Daily Mail. 2017/12/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