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教養的堅持,錯了嗎?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7-09-04 07:39:24
我想大家都很肯定原 po 你的方式是對的,只是大家也了解被轟炸久了總會開始自我質疑。
也許關鍵是在強壯的信心?而我認為拉高一個層次看是有助寬心的。對的還是要堅持,但也許堅持得輕盈點而非沈重地像個戰士,可以走得更長遠,不會在教養成功之餘讓自己身心俱疲。
我家孩子已經五歲,回想起 0-2歲我覺得是個黑暗期,黑暗的絕非孩子的病痛或養育的勞動,而是家人與親友。孩子一出生,第一個月人人都開始對孩子說話、漸漸人人都學全了一嘴(他們自以為的)童言童語哄小孩;慢慢地這些童言童語漸漸不只拿來哄小孩,往往哄個四五句開始夾雜一句意在言外的大人話,是針對其他大人的。
譬如「寶寶乖乖,肚子餓了?想看電視唷?媽媽沒帶你看,喔喔羞羞,婆婆帶你看」這類的修辭。很顯然,大人的焦點已經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彼此身上,譬如家裡該開窗還是開電扇開冷氣、今天我們應該去哪裡、三餐應該煮什麼或怎麼煮... 大家早就都在彼此競爭,只是現在孩子出生了,就可以「以孩子之名」當令箭,誰只要寵得了孩子,就彷彿自己有資格在家指點一切。
這有可能是價值觀競爭的問題,不過就我觀察家裡長輩的心得,覺得還有更沈重的層面。首先,帶小孩很累,這誰都知道,大家也許都想帶好,但教養者的身體是沈重的,還要比誰能撐。許多不健康的帶法人人都知不妥卻還是這麼做,也許都是人太有限了,有人還要工作帶小孩、有人還要頂公婆壓力帶小孩、有人要安撫暴躁老公(或老婆)帶小孩... 每每在公共場合看見大人乘涼放小孩玩 iPad ,暗暗搖頭卻也更加震驚:這些爸媽已經身心俱疲快垮了, iPad 能救得他們一時三刻,也不是只有罪過呀。
至於長輩,首先長輩過去不知已經苦過多少了,臨到老來還要幫孩子帶孫子,也許嘴上是撐持著好愛乖孫的嘴臉,但憤懣與沈重也許未必會直接表達,反而會是側面冷言冷語比來比去。人人的生活方式都有一套定型,年輕人可能較好調整,老年人一輩子都到終點了可能想調也難調,吃排骨看電視累了抽根煙,恐怕是他們有限身體下(以及缺乏改變能量)能給的;一方面他們能給的有限而且提昇不了,但另一方面他們嘴巴又很硬,就算耍嘴皮子也要把這套教養法給說到勝利,絕不輸給你們年輕人!
我一直覺得孩子是面鏡子,不只照出父母的面貌、照出其他照護者的面貌、甚至照出了整個家庭的面貌。孩子出生,會是大人拿來控制家事的令箭、會是大人彰顯自己價值觀的炫耀、會是大人強調自己勞苦功高而能討價還價的口實... 天真無邪的孩子可以是大人世界一切競逐的工具,許多日常言語都不經意地透露了。
然而就看我們能否心胸寬大地接受並超越吧。也許原 po 你公婆臨老還要帶阿弟甚至這輩子的苦也沒少了,具體的苦也不會說,就只是嘴硬拿阿弟來當口舌,嘴上貶低妳來捧他們自己、為自己可能無奈的生活狀態與所作所為找到一種存在價值吧?試想,他們從年輕到大習以為常的煙、排骨、電視,如果這些都被下一代嗤之以鼻,他們生活方式的存在的價值還剩什麼?對他們來說這甚至說不定是場世代文化戰爭,自己的童年與青年正被下一代徹底否定?
長輩無能改變、只能耽溺牽拖,這點如果直接影響我孩子那我只有努力阻止,但如果不影響的話我也只能帶著體諒點點頭了。人生是無比沈重的,我們迎接新生命滿懷新希望的爸媽,往往堅持著一口氣追求最好、強打最輕盈身段與最光明面容、有什麼苦自己默默吃下來只希望孩子有最棒的成長... 但說不定,累積到孩子長大我們也五六十歲後,這一切壓抑還有可能再度爆發出來。
我能給的建議還是盡量輕盈一點囉,健康教養的堅持還是堅持,只是輕盈一點,長輩或親友的疲勞轟炸如果不會實質影響我們,我們就全當蚊子在叫就好。當我們覺得他們是高居殿堂上的公婆或父母時,他們的每一句話都像沈重的枷鎖;但當我們發現他們不過就是沈重心靈退守一隅時,也許反而可以笑看他們的劍拔弩張,甚至回以笑容給予一些紓解?
我總是想著:我們再過二三十年後會不會變成他們那樣?我和我親愛的寶寶(與他未來的伴侶)再過二三十年後會不會陷入今日世代間的劍拔弩張?我能想到的,也只能從年輕開始盡量放寬心囉,不要累積憤懣到老成為頑石。
※ 引述《jtcn (jtcn)》之銘言:
: 手機排版+文長請見諒~
: 世上的媽媽百百種,我屬於比較謹慎型的,從懷孕開始,哪個階段要補充什麼營養,寶寶
: 每個時期發展的狀況,都會請教醫師的專業建議,或是翻書找解答。
: 好不容易盼呀盼,寶寶出生了!對於寶寶的一切我都好在乎,也好認真的想當一個稱職的
: 媽媽,在先生的支持下辭職當了全職媽媽,陪著孩子長大的每一天我們都好幸福好快樂!
: 雖然我很愛寶寶,但絕不寵溺,在大家眼裡他算是有規矩的孩子。我也一直覺得自己教養
: 的方式還可以,直到最近親戚的話語讓我開始自我懷疑起來...
: 婆家親戚彼此都住得近,所以常互相走動。先生表弟的孩子(小名阿弟)小我兒子三個月,
: 因為是阿公帶的,每天醒著就在看電視、吸阿公抽的二手煙、跟著阿公三餐外食。而這三
: 點剛好全部都是我盡量避免讓兒子做的,因為如此,耳語就開始了!
: 只要一帶兒子回婆家,一定會聽到公婆親友跟我說
: 「阿弟看電視學會跳舞/唱歌耶!好厲害喔!妳也讓妳兒子多看電視啦!才會聰明會講更
: 多話啊!」
: 「這個炸排骨妳讓妳兒子吃嘛!這樣才會有熱量跟營養啊!人家阿弟每天都吃欸」
: 「不要讓妳兒子都關在房間,你們這麼少回來那個煙味影響不大啦!阿弟每天跟他阿公在
: 一起吸這麼多也沒事。」
: 類似的話語在我耳邊無限放送,一直怪我不讓兒子看電視,所以他沒有阿弟這麼會說話耍
: 寶(我真的自己不愛看,也覺得很多事情比看電視有趣多了);也怪我都自己煮,讓兒子沒
: 阿弟多肉...。
: 先生都會幫忙回嘴,但我聽了還是有點沮喪。很多在教養上的堅持,會不會其實看似正確
: ,但其實也並沒有這麼必要呢?自己帶真的給小孩的刺激不夠嗎?自己煮真的營養不夠嗎
: ?
: 想著想著突然有點失去信心了,很想問問大家,這樣錯了嗎?有人也有旁人看不慣的教養
: 堅持嗎?
: 知道不須在意,但聽多了真的好煩啊啊啊~~~
作者: charlenebaby (雪嫣芷喬)   2017-09-04 08:54:00
文筆很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