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林蔚昀:看見孩子,也看見孩子的人權

作者: chh950 (哇係季銘)   2017-04-17 03:13:01
我沒看過鰻魚媽的fb,因為沒時間追部落客,就因為此影片事件,
好奇看一下她的fb,她在3/23文中提到小時候父母、親戚、外婆等
帶給她不愉快的經驗,這可能是個關鍵點。她有提到不想像她父母
那樣,卻不自覺複製了不當的教養模式。她文筆真的很好,可是跟
實際行為不太相符阿!
分享這篇文章希望更多人看到,多一人看就少一個孩子受傷害。
原文出處: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5548?ext=rel
最近有一部網路影片引起很大爭議,內容是一個媽媽不滿意小孩沒有收拾被貓打翻的飼料
桶,於是把孩子叫到面前,質問她知不知道「家人」和「客人」的差別,還問:「你要當
家人還是客人?我們家不需要住在我們家的客人。」孩子在鏡頭前流淚反省,告訴媽媽她
會把握最後一次機會,改變自己的行為……影片引起兩極反應,支持者認為媽媽教育成功
,反對者則覺得這是情感勒索,也沒有顧及孩子的心情和隱私。
我個人認為這部影片所呈現出來的社會問題非常嚴重,這不只是情感勒索或者不當教養觀
的問題,而是這種行為侵害了小孩的人權,可以說是一種犯罪。無論年齡、性別、國籍、
膚色、認同、信仰,沒有人應該被人用這種方式公開羞辱,沒有人應該被強迫反省,沒有
人應該這樣被放上網路,暴露在整個社會面前被眾人評斷。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
Janusz Korczak)曾說:「沒有孩子,只有人。」意思就是兒童應該被當成一個完整的人
來看待,即使他們的經驗、知識、情感和成人不同,他們的權益是和成人相當的,必須被
尊重,不能因為他們比較小,權利就被忽視。
▋用「為你好」包裝的傷害
教育的改革是必須的,「教育」、「訓練」、「馴化」、「虐待」這四者的內涵必須被清
楚定義,不可混淆。然而在目前台灣的教養認知中,這四者的界線是很模糊的,有許多明
顯對孩子進行身體或精神虐待的行為,卻被冠上「我是為你好」、「我在教育你、訓練你
」,於是有了「善行」的面具,可以冠冕堂皇地進行。
知名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把這種以善、以教育為名,行虐待之實的行
為稱為「黑色教育」。在她的著作《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心靈工坊出版
,林硯芬譯)中寫道:
在我所有的著作裡,我試著用不同的方式以及脈絡,闡述我所謂的「黑色教育」(
Schwarzen Pädagogik)童年經歷會在日後如何限制我們的活力,並大幅損害甚或扼殺我
們究竟是誰、我們有什麼感覺、我們需要什麼感覺等。「黑色教育」的養育之道會教養出
適應良好的個體,只會信任他們被強迫戴上的面具,因為他們童年一直生活在害怕被處罰
的長期恐懼之中。這種教育方式的最高原則是:「我這樣教你,是為了你好,即便我毆打
你或用言語折磨、傷害你,都只會對你有好處。」
匈牙利作家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因惹.卡爾特斯在他著名的小說《非關命運》中,提到了
他進入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景況。當時他還只是一個年僅15歲的男孩,他鉅細靡遺地告訴讀
者,他如何試著將在集中營遇見很多費解而殘忍的事情解釋為正面的、對他有好處。因為
如果不這麼做的話,他無法在死亡的恐懼下倖存下來。或許每個受虐兒為了求生,都必須
接受這種態度。這些孩子重新詮釋他們的感知,在局外觀察者一致認定是明顯的犯罪行為
之中看見「善行」。
在這次的影片事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局外觀察者並沒有一致認定這是明顯的犯罪行
為。許多人依然在這種剝奪孩子人權的行為中看到善行和善意(「媽媽在教小孩」)。如
果缺乏這樣的共識,那麼受虐兒的處境將會更邊緣,他們將會更難以訴說自己的創傷經驗
,因為說出來後要面臨被指責、被質疑、受到二次傷害的風險。
或許,局外的觀察者(也就是我們這些成人)也曾經是受傷的兒童,受傷的國民,所以才
無法像個成人般同理受傷的兒童,或是辨認出這些惡行、為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兒童發聲,
因為我們依然在恐懼會有一個代表威權的「大人」(老師、父母、政府、外國強權)來傷
害我們。
▋怎麼教孩子,是整個社會的事
確實,外在的威權可能會來傷害我們。但是,如果永遠活在恐懼不安中,那我們所擁有的
一切美好事物,也不過是「小小的穩定」(這是波蘭詩人魯熱維奇提出的概念,指的是60
年代共產主義政黨執政下的波蘭,那時候波蘭就是充滿了這種虛偽的「穩定」,然後在70
年代政府向工人開槍時,穩定謊言正式瓦解),像是夢一場,隨時可能會被奪走,隨時可
能失去。因為,大人就是有力量及權力(不是權利,是權力,權力可能是不講理的)奪走
小孩的一切。有自覺、善良的大人可遇不可求,為了保護自己,小孩必須長大。
受傷的孩子必須長大,不能一直停留在「維持現狀」的青春期,等待一個合法講理的世界
來保護他們。孩子必須長大,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保護自己身邊美好的事物,保護自己
的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孩子。成人必須意識到:教育小孩是一項社會責任,不是我的小
孩我愛怎麼教就怎麼教,而是必須被法律、社會輿論、國際普世價值所約束的。
教育的改革是必須的。但是在教育改革開始之前,一場社會和政治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不然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會回到原點。只有當我們打開眼睛,正視這座島上過去的威權歷史
,各種傷痕,各種衝突,各種侵害人權的犯罪行為,各種恐懼,只有當我們開誠布公地談
論這些事,我們才有可能繼續自由地走下去,活下去,並且教育我們的孩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